(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18)
人际交往是困扰大学生的一大问题,在大学生活中,针对人际交往的问题较多采用心理疏导等方式进行,然而这样的方式主观性过于强,对于能否有效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未能给出准确答案,有研究显示,体育行为能够对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大学生的交往行为和心理适应水平。在前人的研究中,对大学生拓展训练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而针对人际方面的研究却十分缺乏,本文以此为背景,对户外拓展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具体影响展开探讨。
实验对象为大学本科大二学生,共400人,均为自主选课。首先完成对学生的相关数据的第一次采集,然后进行户外拓展教学实践为期16周的课程。然后进行相关数据的第二次采集。
(1)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知网等文献资料库阅读了大量的大学生户外拓展训练的有关资料,为本文的创作做出奠基性的工作。
(2)访谈法。
受访者和受访者面对面交谈,以了解受试者心理和行为的基本研究方法。在本文中,我们就人际交往,自信,情绪调节和心理适应方面采访了参加户外发展教育实践课程的学生。
(3)问卷调查法。
这是一种预先使用一组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测试特定心理素质的方法。测试还可以为诊断,评估,选择,有效的实践和指导提供基础。根据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4)数据统计法。
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SPSS17.0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最终得出户外拓展教学实践课程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本次实验样本组在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人处世能力及与异性沟通能力四个方面体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经过户外拓展教学实践课程后,4方面的差异比较明显。通过户外拓展教学实践课程前后测的数据结果显示(表1),通过实验研究得出,户外拓展教学实践课程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表1 大学生户外拓展后人际交往基本情况(实践前)
表2 大学生户外拓展后人际交往基本情况(实践后)
通过表中分析可以看出,在经过户外拓展教学实践课程之后,学生的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人处世能力、与异性沟通能力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因此可见,拓展训练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改善具有显著积极影响。
通过表中分析可以看出,在经过素质拓展训练之后,对于大学生在与异性沟通、参与团体活动以及在团体中积极表达自己意见等方面都有显著作用。
表4 大学生户外拓展前后情绪调节能力基本情况
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在经过素质拓展训练之后,大学生在情绪调节能力方面能力较强的同学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情绪调节能力一般的同学在户外拓展之后略有下降,情绪调节能力较弱的同学在户外拓展之后明显减少。因此可以看出,户外拓展训练对维持原有情绪调节能力的学生有良好的保持作用。
表5 大学生户外训练前后心理适应基本情况
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经过户外拓展训练之后,人际适应较强的大学生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短时间内可以适应新环境的大学生略有提高;缺乏适应新环境的大学生在经过素质拓展训练之后的人际适应能力有明显增长,这说明户外拓展训练对于有比较好人际适应能力的大学生来说有良好的保持作用,对于适应能力较差的大学生来说,有明显的提高作用,在经过户外拓展训练之后,大多数人际适应困难的大学生都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1)沟通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一部分,沟通能力也是现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是衡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重要的一部分;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在人际沟通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缺乏与他人打交道的技巧,尊重他人和承担责任等都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学生参加了发展培训之后,能力较弱的学生会逐渐了解如何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能够从他人的角度思考以及其他问题如嫉妒逐渐好转。在社会适应方面,通过扩展培训,学生可以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更加自信地与他人交谈,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的群体,他们的行为和内在表达可以进入更多的适应性群体。另外,属于“强适应性”的大学生群体在扩展训练前后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户外拓展训练对维持相关能力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异性沟通是大学生社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户外拓展活动后,学生可以适当地处理与异性朋友的关系,并可以适当地掌握相处的程度;
(2)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自信心的调节能力也比较显著,拓展训练效果显示,经过拓展训练后,学生的与异性积极沟通能力变强,并且表现得更加积极的参与集体活动,更愿意在集体活动中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些都是自信心增强的表现;
(3)拓展训练对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具有促进作用,经过户外拓展训练,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也有了明显的增强。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学生在较为激进的场景下能更好的维持自己平和的心境,防止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
(4)拓展训练对改善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通过户外拓展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在环境的改变下更快的适应环境,使自己更快融入新环境中,在新环境下开启新的生活。
(1)了解学生需求。
本科高校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根据需求、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拓展训练课程,在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和社会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进行实践教育,使拓展训练变得更加有效和具有针对性,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起到充分的作用,使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户外拓展效果。
(2)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考虑。
己经开设了拓展训练的高校,应该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号召更多同学关注心理健康问题,让同学们有更多机会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正视自己的问题,将户外拓展训练的课程内容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进行结合,帮助同学们排除心里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3)注重师资培养,加强户外实践。
户外拓展教学实践,对所需老师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应全面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宣传工作,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认真对待学生在事件过程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将其在事件中得以解决。户外拓展教学实践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后续的维持以及事件中出现的问题一人值得我们更加深入的考虑。所以,研究依旧不能停止。
目前,教师参与户外拓展教学实践的主要措施基本上就是阅读以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通过互相听取观摩双方的课程完善自己。为了完善高等院校户外拓展教学实践的需要,我们要使用多重渠道完善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防止理论能力较强但无法应用于实践和缺少理论知识无法在实践中受阻等情况的发生。提升户外拓展教学实践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让学习渠道增多,加强教师间的交流。首先要聘请户外拓展教学实践的专家对相关教师进行帮扶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其次要为我们的老师提供更多了解户外拓展教学实践的机会,提供更高更广的平台让他们学习,使用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能力。
(4)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培养方案是高校培养学生的总体目标和实施尺度,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和管理的主要依据。调研发现,户外拓展教学实践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该课程从体育课程的角度出发,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为目标,推动高校学生心智能力的多方面发展。从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出发,开展户外拓展教学实践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极大帮助。因此,高等院校应在必修基础上更多拓展训练公共选修课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必须保证课时长度和时间,不能形同虚设,在一定程度上应充分满足了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需求。同时还应该避免拓展训练隶属于体育必修课中实施时的一些束缚,设计更准确全面的课程,方式更加灵活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