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是践行奥林匹克教育核心“场域”的理论与实证探究

2020-04-05 05:31茹秀英
体育教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呼啦圈奥林匹克体育课堂

文/茹秀英

“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在1918年洛桑一家名为“La Gazette”的报纸上进一步阐明了他的教育主张:“每四年一次举办的奥运会并没有在世界人民面前完全服务于奥林匹克教育,奥林匹克教育需要‘永久的制造工厂’。古代奥林匹克的工厂就是体育场。”其实,顾拜旦先生构想的现代奥林匹克教育“永久的制造工厂”不是真实的工厂,而是以“学校”和“体育俱乐部”为主,建立奥运会之外永久的奥林匹克教育场所,以便向青少年宣扬对奋斗的崇拜、对竞技运动的崇拜。这一构想在20世纪20年代欧洲的很多国家都实现了。

受中国社会传统和文化的影响,时至今日,体育俱乐部尤其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并未发展成熟,很大程度上讲,甚至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继而,“学校”就成为中国日常践行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场所。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分别探讨“体育课堂”是践行奥林匹克教育的核心“场域”。

一、“体育课堂”是践行奥林匹克教育的核心“场域”理论探讨

“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在开创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时就选择了以竞技运动作为核心载体,这在1894年第一次奥林匹克大会期间确定的奥林匹克运动四条宗旨中可见一斑:(1)基于竞技运动,提升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2)通过蕴含相互理解、友谊精神的竞技运动教育青年,从而促进建立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和平的世界。 (3)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原则,促进国际友好。(4)聚集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参加四年一度的盛大竞技运动节日——奥运会。

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革,但唯有其核心载体——竞技运动却始终如一。进入21世纪,引领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治理组织国际奥委会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基于奥林匹克主义的三大核心价值,即卓越、尊重、友谊。2016年国际奥委会集各国奥林匹克教育专家之智慧,出版了基于竞技运动(A Sport-Based Programme)的《奥林匹克价值教育指南》(The Fundamentals of Olympic Values Education),提出了基于三大核心价值的五大教育主题,即奋斗的快乐、公平竞争、践行尊重、追求卓越、身心精神均衡,从《指南》标题到五大主题都凸显了竞技运动的核心载体地位。

基于奥林匹克教育的核心载体是竞技运动,在学科化和课程化为背景的学校教育环境中,与竞技运动直接相关的学科和课程是学校体育,因此,从理论上讲,“体育课堂”无疑成为践行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场所。

在本文中,笔者用“场域”作为关键词。“场域”理论是被誉为当前欧洲社会学界三大代表人物之一的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的基本理论。他认为:“场域”不是指被一定边界物包围的领地,也不等同于一般的领域,而是在其中有内含力量的、有生气的、有潜力的存在。由于体育教学内容基于身体活动、游戏和竞技运动的独特性,使得“体育课堂”恰好具备“场域”的特征。首先,体育课堂是动态的,学生生龙活虎的身体活动使得课堂氛围一定是充满生气的。其次,学生在游戏或竞技运动竞争的环境中,竞争双方潜在的体能、智能、意志、自治和创造精神会被激活,这种全方位的潜力激发是体育课堂独有的。最后,体育课堂游戏比赛的小小时空,锻炼了学生的各种情感,获胜的喜悦、落败的痛苦、悬念的焦虑、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的情感经历常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既可培养其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又可培养其败而不馁的承受力。体育课堂这种内含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

二、“体育课堂”是践行奥林匹克教育的核心“场域”实证分析

本分析以美国波特兰伍德斯道科(Woodstock)小学体育课为案例。

2019年10月1-7日,笔者随30名中小学获奖体育教师参加了耐克公司主办的2019“活力校园”创新赴美交流活动,其间实地观摩访问了数家俱乐部和学校,其中波特兰伍德斯道科(Woodstock)小学体育观摩课,给笔者留下的印象颇深: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再到教学评价,都彰显强身与育人并重,尤其是学生自我评价指标内容,与当前国际奥委会提出的奥林匹克教育理念和五大教育主题殊途同归,故在本文中,笔者拟以该学校体育课为实证个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探讨“体育课堂”是践行奥林匹克教育的核心“场域”。

(一)教学目标(objectives)

此次观摩的体育课是小学四年级的体育课,上课地点是室内体育馆。首先吸引笔者注意力的是图1的白板,白板上简明扼要地列出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与内容(agenda)和教学目标(objectives)。

教学目标包括:(1)练习躲闪和逃跑技能(practice dodging +fleeing skills)。该目标是针对提升学生灵敏和速度的身体素质而设定的。但值得指出的是,该目标的英文表述没有用抽象性的灵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接近孩子童趣化和形象化的躲闪(灵敏)和逃跑(速度)。(2)与同学安全地合作完成练习(work cooperatively +safely with classmates)。该目标是针对育人提出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而且还特别强调了安全。由此可见,教学目标设定语言风格童趣化,内容简洁明晰,体育与德育并重。

图1 教学过程和内容与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和内容(agenda)

本节教学过程和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图1)。

第一部分是热身,即跑圈+拉伸(warm up laps +stretches )。

学生先进行跑圈热身,然后是拉伸练习,由于是在室内进行,席地拉伸动作较多,拉伸时教师不断提醒学生,要尽最大努力去完成每个动作。

第二部分是授课主体部分,紧扣本节课教学目标,主要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辅助教师讲解和师生讨论。

游戏一:火箭标签(R o c k e t Tag)。该游戏主要是针对第一个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灵敏和速度而设计的。一名同学手持海绵棒(安全性),奔跑着用海绵棒触碰其他同学,其他同学尽快跑动,避免被触,如果同学被触,被触同学需静止不动,等待另一位同学触手解救,方能继续跑动。这个游戏一共进行了四组。笔者观察到,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不断地看手表,严格控制每组的时间。

游戏二:翻动呼拉圈(Flip the Hoop)。该游戏主要针对第二个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德育)而设计,身体活动是投准练习。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请学生与她合作配合进行示范。教师先在距起线大约5米的地方放置一个呼啦圈,然后回到起线处,瞄准呼啦圈投掷沙包,并给学生示范投掷动作,投准后,教师离开起线来到呼啦圈处,继续讲解如果沙包投进呼啦圈内,就把呼啦圈向前直线翻动一次,边讲解边示范。如果沙包没有投进呼啦圈内,不能向前翻转呼啦圈。这时教师手持沙包,声音提高,说道:各位同学注意,千万不能把沙包扔给起线的同伴,这样做很危险,会打到同伴或其他同学,一定把沙包送回起线给同伴(安全教育)。讲解示范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自由结伴,结伴后自己去取呼啦圈,按照教师示范的呼啦圈位置,将呼啦圈一字整齐排开,然后开始合作练习。

这个游戏结束后,教师把学生集合到一起,展开讨论和交流。教师问学生在刚才的游戏中学到了什么。有的学生回答:投掷时,身体要协调。教师给予表扬肯定,说这是在练习我们身体的协调性。有的学生说:我和同伴合作得很好。教师也予以肯定,并强调,学会沟通合作在游戏中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项必要的技能。由此可见,体育教师之所以在第二个游戏结束后进行讨论,实质上是通过讨论强化育人,在游戏中学会沟通合作,是受益终身的生活技能。

游戏三:转呼啦圈(H o l a Hooping)。首先是让学生转呼拉圈(培养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并让学生邀请在场外观摩的中国教师和他们一起玩。大约5分钟后,教师又让学生和中国教师做踢躲呼拉圈游戏,每个学生都可以把场上的呼啦圈踢向任何同学,每个同学都必须躲闪,如果没有躲开,需静止任做一个动作,而且要保持20秒。该游戏与第一个火箭标签游戏类似,实质是在强化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即培养学生身体的灵敏和速度。

第三部分是结束(Closing)。放松,听音乐,教师强调,学生可以做任何舒适的姿势。教师介绍这是什么音乐,并建议学生放学后可以把当天体育课上学到的内容与家长或朋友分享。

短短的几分钟,教师完成了学生身体放松、音乐欣赏和课后作业三项活动。

综上所述,本节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游戏化”主导,实现身、德并育。

(三)教学评价

放松练习结束后,学生按小组依次离开体育馆。离开前,每名学生都到墙面一幅画上拍打一下,这吸引了笔者和中国的体育教师,走近一看,方知是一个五分制的评价图(图2)。5分是非常好,4分是好,3分是一般,2分是需进一步努力,1分是需要改变。由此可见,该校体育教学评价采用的是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而且是课后即时进行。值得指出的是,每个级别的评价表述都是积极性的,没有否定性的语言,即使是1分,表述也需要改变,而没有用 “不好”或“差”来表述。在体育馆正面墙上,笔者发现了五个分级的具体评价内容(图3和表1)。

图2 体育课学生自我评分图

图3 体育课学生自我评价表

从表1可见,在学生自我评价内容中,首要的是公平竞争,五个级别都提及到,二是学生自身付出努力的程度,三是安全、尊重、责任,四是帮助他人(同学和老师)。这四方面的评价指标与奥林匹克教育五大主题高度契合(表2)。

公平竞争之所以占据首要指标,是因为公平竞争是游戏和竞技运动的根本,也是其独有的教育价值,但这一指标还很抽象,如何具体来考量学生公平竞争的行为,笔者发现在体育馆的墙壁上还张贴了公平竞争准则(Code of Fair Play)(图4),共有6条。这6条准则与奥林匹克精神、格言和名言又有高度的契合之处(表3)。

图4 学生自我评价公平竞争准则内容(中英文)

表1 学生自我评价一览表(中文,内容同图3)

表2 学生自我评价内容与奥林匹克教育主题的契合

表3 学生自我评价公平竞争准则与奥林匹克教育主题的契合

从表3 所见,前三条准则,即(1)我遵守规则,不随便换队,(2)我不任性做事,(3)我对同学、老师以及器材都很友好,与奥林匹克精神的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内涵相通。后三条准则,即(4)我全力以赴,从不放弃,(5)我喜欢获胜,但不骄傲自满,(6)无论输赢,我都开心地玩、努力地玩,与奥林匹克格言和名言的含义相吻合。

综上所见,该校体育课程评价一方面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表现方式是学生自我评价。评价指标和具体内容与奥林匹克教育理念和主题高度契合。这种评价体系的确立源于教学目标德体并育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的游戏化设计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游戏化”选择的科学性:游戏与竞技运动一脉相承,游戏更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这充分证明,该校的“体育课堂”着实就是顾拜旦先生所倡导的奥林匹克教育的“永久的制造工厂”。

三、结语

在北京2022冬奥会的背景下,如何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真正使青少年受益,“节日式”的主题活动展示必不可少,但“日常化”的教育活动更是考量奥林匹克教育成效的根本,因为它是确保奥林匹克教育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从根本意义上讲,奥林匹克教育的出发点就是通过竞技运动培养强健体魄、健全心智、完整人格的“和谐个体”。这与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新学校体育目标殊途同归。因此在学校体育中,融入奥林匹克教育理念,全面创新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评价方式与内容,使“体育课堂”成为日常践行奥林匹克教育的核心“场域”,这既是北京2022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留下的可持续遗产,也是实现“四位一体”的新学校体育目标的创新之举。

猜你喜欢
呼啦圈奥林匹克体育课堂
了和子
彩虹
山的呼啦圈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头脑奥林匹克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头脑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