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是新冠肺炎重点防范人群

2020-04-03 13:33潘锋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飞沫钟南山院士

潘锋

1月2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发布《關于做好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我国老年人数量多,老年人免疫功能弱,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本次疫情的危重症人群中老年人居多。通知要求,凝聚各方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降低老年人感染率,尽最大努力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

2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教授带领的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研究团队,发布《关于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范指引》(简称“指引”),该指引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方面对老年人新冠肺炎防范提出建议,旨在提高老年人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与防范,早日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的胜利。

阻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钟南山院士介绍,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老年人免疫功能减弱,抵抗力差且常多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老年人群对本次新冠肺炎表现为普遍易感、患病率高、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对象。研究团队在《成年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范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老年人的防范建议,建议防护工作既要包含老年患者,又要涵盖老年患者的陪护人员,确保做到全面、细致、重视。

新冠病毒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动物,指引首先提出要避免接触传染源。目前,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仍未能明确,有证据提示中华菊头蝠可能为其自然宿主,其他野生动物也可能参与传播,因此老年人需做到不食用野生动物,接触禽畜后要洗手;不直接接触病畜、病禽;不加工、食用病死禽畜及未经检疫合格的禽畜肉,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禽畜肉。同时,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及病原携带者是主要传播者,治愈或隔离这部分人群是切断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老年人机体应答减弱,多潜在发病,部分临床表现不典型,因此需对有新冠肺炎接触史的老年人群提高警惕,必要时进行更严格的筛查。新冠病毒潜伏期可长达14天,对于可疑的对象密切观察14天有利于排除传播者。

新冠病毒致病力强,传染性高,指引提出第二就是要切断传播途径。研究发现,新冠病毒传播方式包括空气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可能的粪口传播。空气飞沫传播是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日常面对面说话、打喷嚏、咳嗽都可造成飞沫传播,而正确佩戴口罩是减少飞沫传播的有效方式;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时正确遮挡也是减少飞沫传播的可靠途径。老年人排痰能力下降,有时需要辅助排痰,严格遵守辅助排痰操作流程可保护操作者及操作对象,从而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新冠病毒在空气中可短时间存活,形成通过空气传播的颗粒,因此保持环境通风,避免去人多聚集的地方,自我隔离都是老年人有效减少空气传播的方法。

由于新冠病毒可通过皮肤、结膜等接触传播,指引建议老年人要减少接触传播,做到及时洗手,做好手部卫生,同时要做好室内清洁,保持环境卫生整洁,减少室内环境污染,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及污物,对于经常接触的物品可用酒精消毒可有效灭活病毒。最新检测发现,从患者粪便中可分离出新冠病毒,因此尚不能排除“粪口传播”的可能,老年人需注意做好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使用马桶后注意盖好马桶盖后再冲水,防止病毒播散到空气中。此外,老年人自理能力差,不可避免的需要陪护,难以实现绝对的自我隔离,为切断传播途径,务必确保陪护人员的健康。

保护易感人群

钟南山院士介绍,指引提出第三要保护易感人群。根据老年人的特点,为减少疾病的发生建议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养成合理饮食习惯,营养不良是影响老年患者疾病结局的主要负面因素之一,因此要平衡饮食,控制体重指数(BMI)在19~24 kg/m2内,均衡地摄入热量、蛋白、维生素、矿物质等,少食多餐,建议进食容易消化或帮助消化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勤喝水,每天摄入合理的高蛋白类食物,包括鱼、肉、蛋、奶、豆类和坚果等,坚决杜绝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拒绝进食腐烂过期食品,不要进食半熟、生食品。要保持食物种类来源丰富多样,不偏食,荤素搭配,均衡饮食,保证充足营养。对于进食困难的老年人可遵从营养师的建议,行鼻饲进食,必要时可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所有老年人在进食过程中都应避免误吸而导致发生吸入性肺炎。

二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每日睡眠,注意保暖。选择合理的锻炼方式,适度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提高抵抗力。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去老年活动中心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勤开窗,经常通风,定时消毒,不随地吐痰,保持手卫生,主动做好个人健康监测,怀疑有发热时主动测量体温。对于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受限的老年人应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定期翻身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及褥疮。

三是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老年人退休后容易出现失落感、自卑感和空虚感,当疾病到来时会表现出更强烈的焦虑、抑郁等,难以配合治疗。社区和家庭可有针对性地提供符合老年人群的医疗、娱乐等服务,减少老年人的焦虑或抑郁等发作,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四是要积极治疗基础病。老年人往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也是新冠肺炎危重症及死亡病例的高发群体,因此老年人需遵从医生的医嘱,根据基础病的不同按时、规律、规范服用药物,做好相关疾病的二级预防治疗。同时学会评估自己的病情,监测自己的一般情况,病情变化时及时就医。对于活动受限、认知缺陷的患者,患者家属需积极协助治疗并做好评估、监测工作。

做好居家康复和防护

钟南山院士介绍,在目前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除外疑似和确诊病例必须医疗隔离外,家庭人员外出接触了可疑人群,如何减少家庭成员家庭内潜在传播可能性成为居民十分关心的问题。2月1日,钟南山院士带领的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研究团队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居家康复及防护策略》(简称“居家康复及防护策略”),该居家康复及防护策略特别提出了新冠肺炎患者的4S呼吸康复原则,即简单(Simple)、有效(Satisfy)、安全(Safe)和节省(Save)的4S方法。

新冠肺炎目前呈现的特征是潜伏期长,大部分病患症状轻微,但传染性强,飞沫传播是非常重要的途径,老弱病残人群易感性强,有聚集性特点。由于目前流动人口大,可能的传染性人群包括有接触史的人群、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其中来自疫区或有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接触史的人群占多数,这部分人群数量大但是还没有表现症状,非常难识别哪一个有传染性或是在潜伏期。居家康复及防护策略建议,最优的方案是对所有可能成为传染源的人均采取措施,这种措施就是尽可能地自我隔离或者居家隔離,即使很难做到完全隔离,也要尽可能采取防止飞沫传播的措施,如佩戴口罩等以尽可能切断可能的传播途径。

对于已有流感样症状的轻症患者,居家康复及防护策略建议目前可在医生指导下居家隔离,保证通风和休息,优化营养,适当运动,经过一段时间是可以自愈的。如存在咳嗽、咳痰等下呼吸道症状且有进行性加重或有轻度呼吸困难的患者,则需要在定点医院由专业的PCCM医生进行评估是否住院治疗。呼吸困难患者大部分属于重症或者危重症,需要ICU医生进行救治。

居家康复及防护策略强调应对新冠病毒肺炎进行居家康复的重点,在于强调行为改变带来的对疾病防控所发挥的作用,强调隔离、佩戴口罩、室内通风、自我适度运动训练增加机体免疫、改变咳嗽咳痰的方法以尽可能减少飞沫传播,分泌物吐出后的密封以及消毒,居家物品的消毒,心理康复等措施。对于已明确诊断入住隔离病房或负压病房的患者或重症患者,早期康复并不推荐,常规的重症CAP/HAP、ARDS患者的早期康复方法不适用新冠病毒肺炎,最主要的原因是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康复治疗师进入隔离病房开展康复治疗会增加一线感染防控的负担,也会增加医务人员的感染概率;此外危重症患者早期康复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在生命体征不稳定时应以抢救生命为主要目标。

钟南山院士指出,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呼吸康复必须在保证居室或病房良好通风对流的前提下才能开展,尽量采用4S方法,简单就是要康复方法简单,不需要康复人员协助;安全就是方法安全,不需要监测和协助;满意就是康复效果让患者、医务人员满意;节省就是康复方法能节省费用。具体的方法有,让患者进行包括空中踩车、拱桥和拉伸起坐的卧位康复操,根据自己的舒适度,调整每个动作的幅度、次数,达到舒适前提下的最大运动量。进行呼吸肌肉训练、咳嗽、咳痰和打喷嚏作业期间,必须严格管理飞沫。患者面对窗外空旷通风的窗台、背向室内,在背后吹风扇加强通风对流,避免飞沫在室内停留;患者咳嗽、咳痰和打喷嚏时,需要用纸巾包住口鼻,再进行咳嗽、咳痰和打喷嚏,有分泌物的纸巾存放于有盖子的垃圾桶。呼吸康复后需要每天早晚进行清洁消毒,杀灭停留在物品表面的病毒。

最新论文展示七项成果

尽管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但关于新冠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ARD)的临床特征仍不清楚。2月9日,由钟南山院士领衔的“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钟南山院士等对中国已确诊的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这些病例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552家医院。最新论文由钟南山院士携手来自全国抗疫一线的37位作者共同完成。作者单位包括广州市呼吸卫生研究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黄冈市中心医院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所在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也在其中,钟南山院士是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最新研究获得以下七个方面成果:一是患者接触史,在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中,483例(43.95%)为武汉当地居民。在武汉以外地区,26.0%的患者未在近期前往武汉,或者未与来自武汉的人有过接触史。同时,仅1.18%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过直接接触,31.30%的患者去过武汉,71.80%的患者与来自武汉的人员接触过。这些结果印证了最近的一些报道,如家族聚集性发病、无症状感染者传播、三阶段暴发模式等。同时,不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二是患者年龄,患者中位年龄为47.0岁,女性占41.90%。新冠肺炎可发生在整个年龄段,其中0.9%的患者在15岁以下。三是症状和潜伏期,研究发现,发热(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见的症状,但就诊时有发热症状的患者不足一半(43.8%)。腹泻(3.7%)和呕吐(5%)少见。25.2%的患者至少有一种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新冠肺炎的中位潜伏期为3天(范围从0至24天),最长可达24天。四是临床特征,入院时接受肺部CT检查的840名患者中,有76.4%表现为肺炎。典型特征是毛玻璃样阴影(50%)和和双侧斑片状阴影(46%)。同时,82.1%的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36.2%的患者血小板减少。总体而言,在33.7%的患者中观察到白细胞减少症。严重病例会有突出实验室异常,即白细胞减少症、淋巴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C反应性升高蛋白水平。五是治疗,总体而言,接受氧气疗法、机械通气、静脉内抗生素和奥司他韦疗法的患者分别占38.0%、6.1%、57.5%和35.8%。此外,有5例严重病例采用了体外膜氧合ECMO。六是住院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79.10%),其次是急性呼吸系统疾病(3.37%)和休克(1.00%)。七是临床预后,进入ICU、需要有创通气和死亡的患者百分比分别为5.000%、2.185%和1.365%。钟南山院士等在论文中表示,早隔离、早诊断和早治疗可促进新冠肺炎病死率的显著下降。

启动应急科技攻关

1月21日,由钟南山院士提议成立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宋元林教授等呼吸与重症医学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遴选对新冠肺炎可能有效的已上市药物。专家组基于对血必净注射液降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28天病死率循证医学证据的认可,经过论证认为,血必净既往的工作基础具备了开展治疗新冠肺炎临床研究的条件。

专家组决定紧急立项,立即启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疗效的临床研究”,以评价血必净注射液对新型肺炎合并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出凝血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的阻断与改善作用。该研究是“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潜在药物疗效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的系列研究项目之一,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做为研究负责单位,钟南山院士亲自担任研究负责人。1月24日,该研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完成了研究注册。

1月31日,全国近60家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报名加入此项研究。研究团队已紧急完成研究数据库的构建,协调血必净送达参与研究协作单位,远程进行研究者培训,开始纳入病例工作。研究人员将分析研究协作单位提供的使用血必净临床应用的真实数据,评价其治疗新冠肺炎的效果,从而进一步优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更好地指导对新冠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救治。

2月11日,钟南山院士在广州表示,目前疫情拐点还无法预测,但峰值应该在2月中下旬出现,疫情拐点由返程高峰的防控情况决定。同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宣布,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状病毒命名为“COVID-19”。

专家简介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现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疑难病的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工作,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获得多家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

猜你喜欢
飞沫钟南山院士
高速列车客室内呼吸道飞沫传输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船舶飞沫结冰研究综述
面对面呼吸飞沫传播和防护的流体力学初步分析
礼赞钟南山
礼赞钟南山
钟南山:胡吃胡喝要遭殃
钟南山,谁人不从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