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宇 詹万龙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部署,实施质量兴农战略,促进农产品特色优势区的建立。本文从特色效益农业的内涵、目标与发展路径出发,以重庆市万州区城口县为研究对象,针对城口县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特色农业在城口县实施的困难,为城口县提供可行性和发展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反映党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央围绕“三农”问题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城口县农业、农村经济主动追求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国家的相关惠农政策,把农业放在“四化”同步的基础位置上,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把“三农”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1、特色效益农业内涵及目标
特色效益农业是基于本地区先天的资源条件,在政府以及政策的支持引导下,依靠先进的科技技术和大力的资金投入,开发特色产品,提高本地农业竞争力的农业形态。规模化、效益化、特色化的农业是当今时代农业的发展导向,特色农业区域专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取向。立足国情,立足当下,以研究特色农业为突破口,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现在我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农村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例如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水产养殖循环农业、精品农业等等。
2、城口县的发展现状
重慶市城口县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市东北部大巴山腹心地带,与四川、陕西相邻,地形以林地为主,占总面积的77.3%,全县约35万亩耕地。城口集“老、穷、山、边”为一体,是国家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县,推进扶贫开发,缩差共富势在必行。
(1)发展优势条件
城口县发展特色农业的宏观环境总体较为有利,为城口县特色效益农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一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落实国家相关的“三农”政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实施力度,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二是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大力实施,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城口县是属于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首批扶贫攻坚重点地区之一的秦巴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各级政府均加大对城口县的扶持力度,把质量脱贫放在首位。
三是城口县已经初步形成“3+X”特色效益农业的产业体系基本格局,根据本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畜牧、干果、中药材和其他特色产业,特色农产品规模逐步扩大,全县的特色效益农业稳步发展。
(2)存在的局限性
虽然城口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有着良好的大环境,但是由于自身原因依旧存在这不利于发展的因素,急需解决。
一是城口县基础设施建设依旧薄弱,在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上处于劣势,零碎的土地限制城口县发展规模农业,位于大巴山腹心地带,配套的农业基础设施修建难度偏大且投入高,农产品运输成本高。
二是以畜牧、干果、中药材三大主导的“3+X”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链和延长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无国家级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较差,绝大多数的农产品停留在原始产品销售状态。
三是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上的投入严重不足。城口县是国家级贫困重点县,虽然有关政策对城口县的扶持力度加大,也经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但是地方的财政收入偏低,直接制约了城口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投入的增加。
四是农村农业资金、人才外流。投入到农业的社会资金不足,外资在农业上的利用份额较小,且大量的壮劳力外出打工,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人才不足。
3、对策与建议
质量兴农深入推进农业的规模化、效益化、特色化。调整并优化农业布局,推动农业转向以质量为导向,推动农业发展。
(1)增强农村抗灾预警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气象服务大平台,出台气象防御相关规划,扩大气象信息接收的广泛面,增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全面落实防控措施,强化肉质产品流通监督体系,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加强城乡布局规划,尤其着重规划城乡河道,确保汛期河道畅通,提高防洪抗旱应急能力。
(2)完善特色农业发展体系,延长特色农业产业链接
坚定“3+X”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方向,持续壮大畜牧、干果、中药材三大主导产业规模,努力建成全市特色效益农业基地,按照宜粮则粮、宜果则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加强政策推广,鼓励本地发展农业服务,完善农产品补助政策,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和农村特色加工业发展,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发展扩大本地农产品电商规模,建立与物流体系合作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
(3)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发展
城口县可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各农业相关企业、组织、协会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探索经营新模式,培育知名品牌。按照产业发展模式,引进和培养一批产业成长性好、带动增收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一批市场前景好、运行规范的农民合作社;培育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家庭农场。
(4)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多渠道资金募集链
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各级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完善“三农”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期发展机制,加大本地的固定资产投资向农业领域倾斜的力度。推动金融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加大对特色效益农产业的经营主体贷款的金融扶持力度,推进农业涉农贷款,分担风险、分享利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农村发展,逐步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募集渠道,分担由单一渠道给农业农村经济带来的风险,形成本地区农业领域共同推进特色农产业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的格局。
(5)培养和引进多层次人才,提升新型农民整体素质
通过各种形式以及渠道,加大培训力度,普及技术和知识,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队伍。依托专家委员会,制定或选择统一的技术标准,开展技术标准培训,为全县农产品品牌打造奠定基础,造就规划区高素质新型农民,及时开展现场指导,组织农民参观学习,掌握全县的统一技术标准。
(作者单位:404100重庆三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