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森云
拜读完作文教学专著《袁源的家常作文课》,想起一句话,“课比天大堂堂新”。实录里的14节作文课,每一节课都像宝石般闪亮晶莹,让人在赞叹的同时,课堂的设计人兼实施者——袁源老师,在我们读者的头脑里又有了新的形象和身份。
1.多变魔法师。
袁源老师本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贴着学情教学”的课堂设计原则,变着花样带领32名学生在游戏中玩乐,在玩乐中学习写作,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叶圣陶教育大家的“做中学”“学中做”“行中求知”。家中的平底锅、超市里买来的棒棒糖、学校里的一棵银杏树等,都成了她作文课教学中的素材和资源,令学生兴奋和期待,让写作开阔而有趣。袁老师的作文课总是能将书本上、教材中的写作知识巧妙隐身融合,在游戏里、情境中让学生动手写、动脑悟、动口说、动手记,写作知识教得灵动、活泼、易记,学生写作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如“回家,真好!”一课,第一环节要学生体验“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表达方式,袁老师就是从班级一位学生上课迟到,老师就此事说五句话让学生记录,再让学生一一分辨之后慢慢展开推进的。陶行知先生曾说:“文字只是生活的符号,要与生活连在一起教”“生活的符号要和生活打成一片去追求”。袁老师深谙此理,并借助于自己高强的“生活力”,让写作知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课堂上的袁老师真的像一位魔法师,她的魔力在于让课堂节节新颖不重复,学生兴趣激发后大长进。实录中学生思维和情感迸发后口中说出、手上写下的一句句、一段段、一篇篇文字就是最好的见证和说明。
2.出色指挥家。
虽说袁老师每节作文课的设计都让人意想不到、猜想不出,极富独创性和变化美,但万变都具匠心,都有课堂的整体建构,都符合学生学习写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基本规律。单看“漫游我的梦想屋”一课中的“我有一块地”“我当设计师”“欢迎来参观”“漫游理想屋”四个环节层层推进的设计就可窥见,其他每一节课的设计都循此道,皆存学理。课堂上的袁老师就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家,淡定从容、温暖激情,每一节课的起承转合她都了然于胸、把控有度,课堂节奏疾中有徐、徐中有疾、徐疾有致。每一个写作步骤的安排,哪怕只是两分钟的训练,都是合理、见效、有意味的。每一次的写作课堂都犹如一首欢快沉静的乐曲,樂曲中的每一个跃动的音符,乃至于休止符,都是她的用心调试,都是师生在写作课上享受的美好光阴。
3.麦田守望者。
袁老师的这14节家常课实录,是她作为市级教研员离开教学一线四年后,为“博森”班32名学生量身定制的“恒课”“活用课”“创新课”。袁老师在每天庞杂琐碎繁重的事务之余,还长期坚持上课,且给自己立下如此高的要求和标准。若不是出于真心,不是源自她的教育情怀,不是饱含她对语文、对课堂、对学生满腔的真情、眷念和挚爱,很难有人像她这样自律、自厉、自强、自信。她是一位真正的麦田守望者,守望着自己三十年如一日的朴素的教育理想,守望着“博森”班学生在自己耕耘后的一点点进步和成长,脚踩“大地”——踏实,手沾“泥土”——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