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大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在此背景下,人们不断提高了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食品安全问题往往受环境污染很大程度影响,倘若食品加工、销售、运输、储存等环节出现操作不当,便会引发相关问题,这也使得食品安全成为第四大社会问题。针对食品安全法律,即便我国政府部门制定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然而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仍旧不够完善,如果不及时改善必然会影响法律的执行。基于此,本文从评述《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一书着手,分析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律存在的问题,提出探讨构建健全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相关建议。
《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一书共分为八章:在第一章中,作者首先介绍了食品安全法规基本知识,其次分析了我国食品法律法规体系,最后阐述了我国主要食品安全法规;在第二章中,首先阐述了食品安全危害,然后梳理了食品安全评价,最后探讨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第三章中,首先介绍了食品标准基础知识,然后阐述了我国的食品标准及国际食品标准;在第四章中,分别论述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后四章分别论述了ISO 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食品良好操作规范与卫生操作程序、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安全食品的管理规范等内容。本书所阐述的内容表现出科学性、先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等特征,其以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并切实依据国家、国际通行的标准或惯例开展了相关阐述;依据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及特征,吸纳了国内外食品卫生管理的经验,秉承食品安全管理原则,将食品安全作为构建及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核心,着重追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广泛适用性及国际兼容性。《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不仅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加工等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食品质量监督、食品卫生检验等有关技术人员的参考或培训用书。
书 名: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
主 编:马丽卿,王云善,付丽
ISBN:9787122035516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1-01
价 格:¥25.00
截至目前,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已基本成型,但具体实施中依旧存在一系列问题。结合《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一书,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食品安全法律系统性、完整性不足。结合相关调查统计显示,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多种多样,如《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一书介绍的《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产品质量法》等食品安全法规对食品质量都做出了相应规定,然而该部分法律文件出台时间偏早,涵盖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充分反映如今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的切实需求。除此之外,我国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法律条文时,并没有将食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进而使得食品安全问题难以得到体现;其次,食品安全法律条文针对性不足。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我国在食品安全法律制定中对食品安全的定义及限制尚不十分明确,比如,《刑法》中对5万以下的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金额是否属于犯罪范畴没有做明确界定,这使得该部分法律表现出操作性及约束力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制度、法制建设不断推进,法律、技术、管理等存在一定滞后性,环境污染使得食品安全风险性不断升高,受利益驱使等因素影响,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最后,食品安全法律法律效力不足。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表现出法律效力不足的问题,没有充分重视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及销售行为的危害,使得违法成本偏低。即便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相关法律内容进行了修订,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言立法层次偏低,难以发挥实质作用。
针对上述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律存在的问题,为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推进建立全面统一的监测及评估标准。一方面,加强食品检测及评估技术研发,促使对食品的相关检测结果变得更为可靠、准确,在此基础上方可建立起更为科学、更为普适的食品安全标准,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协调统一。另一方面,推进相关立法部门、执法部门及监督审查部门相互间的交流合作,加强信息共享,为食品安全立法、执法、监督等各个环节提供有力依据,尽量缩减由于标准不统一所造成的实施阻碍;第二,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评估制度。从地域角度出发,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评估应当全面覆盖全国各个省市地区。同时,要推进打造食品检测数据共享平台,并切实将专业化数据与检测报告转化为可理解的表达方式,进一步推动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风险预防的积极参与;第三,提高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一方面,提高食品安全法律的威慑力,既要实行提高违法行为的处罚金额等提高事后处理力度的手段,又要提升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及食品召回制度的严格水平,自源头及各环节中打击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提升食品安全违法问题的发现率、处理率及惩罚力度,在真正意义上确保违法行为得到严厉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