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斯赵
成为专职保姆的四个星期
因新冠疫情的影响,像上海这样一线城市的返城复工潮比往年有所延后。往年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各行各业的外来打工人员都会从邻近的乡村城镇回岗。今年,延期复工是铁定的事了。若是从重点地区入城的,还得先隔离十四天。于是,某些工种的“可替代性”就显现出来,比如说家政服务人员。在这个春天,无论是公司白领、自由职业者还是退休人员,都体验了一把全天候居家职业保姆的工作状态。
刚开始的第一周,情形宛如过家家。你烧饭来我洗衣,你扫地来我擦灰。在这个短暂的“家务甜蜜期”里,由于政府对出游和聚众的严格把控,大家都把春节长假走亲戚和旅游逛街的体力节省了下来,宅在家里又无法从事大规模的体育锻炼,结果这充沛的体力就贡献给了家务劳动。加上很久没做的新鲜感,做家务的感觉就跟玩似的;夫妻间的感情,也仿佛回到了蜜月期。
遥想新婚当年,房子初买好,一件件家具电器往家里运,谁不是幻想自己会拥有像样板房一样整洁美观的爱巢,然后过上情投意合、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模范夫妻生活。可惜,“家务甜蜜期”的存在时长比“蜜月期”还要短暂。大家平时都是脑力劳动为主,所以很快,如火如荼的家务运动就慢下来,随之而来的是体力上的疲惫以及心理上的厌倦。
到了第二周,家务应该怎么做的问题,直线跃升为家庭的主要矛盾。成年人对家务怎么做的认知,多半来自原生家庭潜移默化的教导。如果家务能力也有考级,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废柴”到买汰烧全能达人,各种情况都可能发生。就算是同一级别的,劳动习惯也不尽相同。
本来,如果家政服务人员在岗,只要有一个人负责统筹管理即可。现在好了,员工在老家“待机”,老板却一下子变成了两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些琐事如果较真起来,一天一夜也争论不完。而且人在疲劳状态下,情绪的稳定性也会下降。于是,争吵成为日常。这次春节,年夜饭去谁家吃已经不需要争了,“要命来,你怎么可以这样……”成了常用句式。
结果,两个和尚开始了没水喝的日子。每天在家大眼瞪小眼地互相仇视,任凭家务活堆积如山也不管。直到有一个人饿得受不了去做饭,另一人吃到现成饭后,发出“我怎么可以这么对他,我真傻”的良心质问,转机才得以出现。
第三周是理性恢复的一周,也是部分快递业务开始复苏的一周。采购食材和生活必需品已经不是那么困难了,但钟点工阿姨依旧困在老家无法来上班。怎么办?想办法替代她。老板替代员工的方案A 已经执行了半个月,效果不是最理想,看来只能执行方案B 了——用机器取代人。
首先,买买买是女性的最爱,有机会采购物品,即便刺激度不如珠宝服饰,也还属于乐趣范围;其次,研究机器是男性的最爱,有机会研究最新的高科技智能机器设备,即便刺激度比不上豪车,也还属于乐趣范围。于是,两人肩并肩头靠头地打开手机里的某宝,回到了手拉手一起去看房子的热恋期。
结果会惊讶地发现,这些年里,在家政服务员的工资涨了好几波的同时,家务设备居然也更新得如此之快,结婚时买的当季新款,现在放到某鱼里也都没人要了。那么多新式武器,看得人眼花缭乱,仿佛穿越到了22 世纪。如果花钱可以解决矛盾增进感情,那就花呗。即便情人节已经过去,但不是还有三八节吗?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好机器!
然而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支付成功”容易,“卖家已发货”难啊。人家店铺还有春节前的订单压着没发货呢,几时才能轮到你呢?
第四周,一种全新的家务劳动模式启动了,那就是把家务劳动转换成家务劳动教育——开始把“魔爪”伸向小孩子。
自从寒假宣布延长后,广大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普遍进入了精力过剩却又不肯刷题的状态。“我要出去玩!”“不可以,写作业。”“不写!”这类死循环对话说多了都是泪。直到有一天,在家蹲守的那位家长忍无可忍吼了一句:“不写作业给我做家务去!”没想到孩子兴高采烈地接了一句:“好啊!”
此时此刻,幡然醒悟的家长开始亡羊补牢。平日里,无论是鸡血型家庭还是鸡汤式家庭,注重的要么是学习提高,要么是娱乐休闲,好像从没把家务教育放到第一位。回顾这一代从一线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出来的年轻父母,小时候有几个正儿八经地做过家务呀。于是,习惯成自然,平日里也意识不到对子女进行家务劳动教育。这也是导致自己结婚后疏于家务、依赖保姆以至于碰到突发情况警报频响的原因所在。
凡是和娃有关的事情,都马虎不得,没有什么比陪读更能提升家长的文化水平了。同理可得,没有什么比陪做家务更能提升家长的家政水平。烹饪、清洁、收纳……一旦每一项都高标准严要求后,才发现家务的海洋竟然如此博大精深。
一般钟点工阿姨在看到雇主家孩子做功课的时候都会在一边感叹一句,阿姨就是不会读书才只能做这种工作啊。以后再听到这类话,你就可以“呵呵”了,然后有腔调地接口说:“阿姨啊,做家务也是要动脑筋的,要会合理安排,要会精益求精,比如说你刚才……”
没错,经过这次超长家务月的历练,你已经不是那个“是个阿姨都满意”的“家务小白老板”了,从理论到实践你都已经有了质的飞跃,阿姨再想轻易加薪或蒙混过关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想象疫情结束后,你家阿姨复工的场景。在你的卓越领导下,阿姨的潜能得到了激发,“猪队友”的懒惰得到了治愈,娃又向“别人家那懂事会做家务的孩子"迈进了一步,真乃天道酬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