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开伟
2019年,金融监管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形势、困难局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周密部署和坚强领导下,金融监管工作继续保持严厉高压态势,各金融监管部门直面问题、敢于斗争,有效处置各类风险,确保了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同时,2019年防风险贯穿金融监管工作始终,银保监会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要求,全面系统有序处置各类风险。一年以来,监管部门陆续出台资管新规及配套政策等监管文件,稳妥化解中小银行局部性、结构性流动性风险,妥善处置民营企业债券违约事件,严打非法集资活动,大力整顿金融秩序,金融体系防控风险能力显著增强,成效较为明显。
具体来说,主要取得五大显著监管业绩:
其一,各类金融风险得到了有效化解与整治。一是银行信用风险得到有效防控。过去一年,各级金融监管机构加大了不良贷款暴露和处置力度,处置不良贷款约2万亿元,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资产管理。二是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风险持续收敛,3年来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了16万亿元。同时,稳妥处置化解企业债务风险,实施市场化债转股1.4万亿元,帮助企业降杠杆、减负债、提效益。三是银行保险机构落实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推动了业务平稳过渡、规范转型。逐步清理压缩了不合规的表外理财非标资产投资、表内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同业理财等业务规模,严控银信类通道业务。按照业务实质实施一致性、穿透式、全覆盖风险管理,严格适用相应的风险分类、资本占用和拨备计提等要求。保险机构要继续清理多层嵌套投资、关联交易加杠杆等违规行为。四是网络借贷风险得到了有效治理。网络借贷风险大幅下降,年末全国实际运营网贷机构248家,较年初下降了76%,机构数量、借贷余额及参与人数连续18个月下降。银保监会深入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坚持以退出为主要方向,形势根本好转。五是持续整治金融市场乱象。市场乱象存量问题持续减少,增量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一批重大非法集资案件得到严厉查处。全年处罚银行保险机构2849家次,处罚责任人员3496人次,罚没合计14.5亿元。银保监会坚决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国家监测预警平台上线试运行,宣传教育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立案查处了一些重大案件,一批积累多年的风险得到化解。六是有序处置问题金融机构。会同人民银行依法接管包商银行,稳妥推进恒丰银行、锦州银行改革重组和风险化解,问题金融机构得到有序处置。七是坚决抑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坚决落实“房住不炒”的要求,严格执行授信集中度等监管规则,严防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在全国32个热点城市开展专项检查,进一步稳定了房价、地价和市场预期,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趋缓,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逐步化解。八是保险领域重点风险得到缓解,继续重拳整治市场乱象,开展了“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行动,存量问题持续减少,增量问题得到遏制;加强了信用保证保险以及人身险利差损风险防范化解;推进了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强化了偿付能力监测预警。对问题较大的保险公司及时采取了定向监管措施。同时,进一步规范了车险市场,对一些财产险公司的分支机构停用商业车险条款费率。
其二,监管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严监管”持续加码,2019年银保监会共发布40项规章制度,涵盖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偿付能力、市场准入、消费者保护等多个领域。在银行业监管方面,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信托公司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等陆续出台或征求意见,从严监管、穿透监管的原则贯穿始终。在保险业监管方面,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重新修订,保险公司关联交易、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两全保险产品、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等制度先后出台,监管补短板效果显著。
其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为经济企稳回升营造了有利环境。2019年,银保监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回归本源,持续满足实体经济有效金融需求,全面做好“六稳”工作,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一是金融资源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了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2019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7万亿元,较上年多增1.1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1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5%。民营企业贷款累计增加4.25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6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5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超过55%,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二是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有效缓解。继续推动银行建立对民营企业的“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解决方案。三是积极支持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在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试点城区开展社区家庭服务业金融创新,助力养老、家政、托幼等社区家庭服务业发展。继续推动商业养老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其四,持续深化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为引导中小银行深化改革,构建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银保监会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 强化治理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关于推进村镇银行坚守定位 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的通知》等文件,引导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方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同时,分类施策稳妥化解中小银行风险,督促指导银行进一步加大不良处置力度,同时通过发行普通股、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二级资本债、引入合格的战略投资者等多种方式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为长期健康发展打基础。与此同时,银保监会有序推进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信托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在内的银行保险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出台资管新规配套政策,试点落地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商业车险和意外险定价机制改革,完善巨灾保险制度,多方面深化改革为银行业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同时,继2018年宣布15条银行业保险业开放措施后,2019年银保监会又陆续出台两轮共计19条开放措施,为提高我国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营造了良好的制度和市场基础;批准51项外资银行保险机构筹建和开业申请,支持中资机构“走出去”,已有11家中资银行在2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80家一级机构。
其五,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银保监会加减并举,着眼长远的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比如银保监会在《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 强化治理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中要求农商行应准确把握自身在银行体系中的差异化定位,专注服务本地、服务县域、服务社区,专注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不断加大金融服务创新。同时,银保监会不断强化保险机构风险保障功能,支持发展健康和养老保险等机构,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的设立也已提上日程。此外就信托、理财子公司出台了相应监管法规,为规范信托公司、理财子公司发展奠定了法制基石。此外,出台了相应监管规范,推进金融产品供给的不断丰富,完善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需要。比如2019年2月,银保监会下发《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对五大行提出“小微贷款余额新增30%、融资成本降低1个百分点”的要求,让“扶持小微、下沉服务”成为各家银行都要正视的“硬任务”。
根据银保监会2020年会议精神要求,2020年金融监管主要目标为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稳妥处置高风险机构,压实各方责任,全力做好协调、配合和政策指导。继续拆解影子银行,大力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防止死灰复燃。同时,大力做好“六稳”相关工作,推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引导资金更多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引导银行理财和信托业稳妥转型,建立完善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在优化金融产品结构和机构体系的同时,为资本市场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打牢基础。总之,2020年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收官之年,将继续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金融监管将重点在五方面用力:
首先,持续保持严监管高压态势,确保不发生任何金融风险。2020年金融防风险将持续发力,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压实各方责任,稳妥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力度,对影子银行业务进行一致性、穿透式、全覆盖监管,坚决清理整顿各类假创新、伪创新。分类处置重点金融控股集团风险。具体将从九方面重点发力,包括稳妥处置高风险机构,完善银行保险机构恢复与处置机制;对违法违规搭建的金融集团,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全力做好资产清理,追赃挽损,改革重组;深入推进网络借贷专项整治,做好存量资产处置、停业机构退出和机构转型工作;加大互联网保险规范力度;进一步弥补监管短板,加大监管科技运用,加快建设监管大数据平台等。尤其,高风险金融机构、不法金融集团、互联网金融等成为监管重点,将针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等加速出台多项监管细则,金融风险预警监测机制和金融监管信息平台建设等将会加紧推进。央行将会突出重点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巩固攻坚战前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稳金融、稳预期。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稳妥处置突出金融风险点,压实各方责任;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统筹做好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控股公司、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加快补齐制度短板,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从治标逐步向治本过渡。证监会将会进一步强化对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的防范化解,努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其次,更多监管补短板政策将酝酿出台,金融监管效能将更加提高。主要对于个别高风险的中小金融机构将进行排查,实行名单制管理。除了不良资产处置、严格筛查管理新增贷款等常规手段,还会运用综合手段,根据每家机构的不同情况,采用分类措施化解风险。对于违规搭建的不法金融集团,要从公司治理角度进行整治和打击,做出中长期的监管安排。同时,注重制度建设,将在股东资格的审查和优化股权管理方面研究监管措施。而且,将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集团的宏观审慎管理,央行、银保监会已联合就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征求意见,今年监管部门还可能对系统重要性证券业和保险业机构制定评估、监管相关办法。与此同时,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也将加快落地。2019年7月,随着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跨界、跨区域交叉混业特征明显,风险扩散速度更快,溢出效应更强,央行就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准入标准、资本规模、经营风险等实施全面、持续、穿透式监管作出具体要求,常态化线上金融风险预警监测机制建设等正在抓紧推进中,监管机构将会大力发展监管科技,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推进常态化线上金融风险预警监测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信息平台建设,以适应宏观监测和扩大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同时,监管机构还将重点针对突出金融风险点及时出台指导意见、业务指引,补充金融市场配套政策措施,做到风险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防范,防止风险蔓延,推动金融系统良性运转。
再次,推动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困局。银保监会总体目标是推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引导资金更多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抓紧出台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要再降0.5个百分点,贷款增速要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5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20%。同时,银保监会还将改进和完善小微和民营企业服务,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促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发挥开发性、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作用,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优化信贷供给结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重,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聚焦扶贫、养老、健康、医疗等金融服务薄弱环节,调动各类金融资源,支持消费升级和民生改善。央行将会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进一步改善信贷结构,加大金融对制造业和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建立较为完善的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体系,严防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证监会将会加大资本市场对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方向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提升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第四,金融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促进国内金融业发展将发挥更多大作用。继续沿袭2019年金融改革开放之路,将会在三个方面呈现改革新气象:一是央行将注重以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降低民营小微企业社会融资成本,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优化金融体系结构,深化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通过创新资本工具等多种渠道,进一步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提高中小银行放贷能力。而且,央行将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金融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银保监会还将推动已发布的对外开放措施尽快落地,进一步推进更高水平开放。二是银保监会将会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深化城商行和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推动信托、理财、养老保险等行业转型发展,引导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回归本源。优化银行保险机构的股权结构,强化关联交易监管,优化激励约束机制。主要是银行理财和信托业将会转型、健全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推进再保险市场建设,扩大巨灾保险试点范围,境内外专业机构入股中资银行和保险公司,探索完善银行保险机构恢复与处置机制,完善处置程序,压实处置责任,健全损失分担机制,形成健康有序的金融治理体系。最近,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描画了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蓝图,将有利于在更深程度上推动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三是在大力补齐直接融资短板的背景下,资本市场的多项改革措施将陆续落地,证监会将会抓紧研究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内涵、外延以及改革的思路举措,努力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监管部门还将坚守科创板定位,加快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深化新三板改革;加快债券市场产品工具创新,加大期货期权产品供给;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完善创新资本形成机制。
最后,加强反腐败斗争,为金融监管培育一支过硬的监管队伍。2020年银保监会工作会议强调“从严治党”和“金融反腐”,对于金融监管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众所周知,没有一支过硬的监管队伍,就不可能开展好金融监管工作,“打铁还须自身硬”。由此,2020年金融系统应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毫不动摇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取得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将会扎实推进机构整合融合,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专业的监管干部队伍,确保机构改革与监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为金融业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