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发上皮瘤的皮肤影像学特征分析

2020-04-03 10:39:14姜倩陈红英马玲黄萌夏云陈金波陈柳青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折光毛发表皮

姜倩 陈红英 马玲 黄萌 夏云 陈金波 陈柳青

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 430022

毛发上皮瘤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多潜能基底细胞的良性皮肤肿瘤。经典的毛发上皮瘤通常表现为面部或躯干上部、多发性的肤色丘疹或小结节[1]。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和皮肤镜均为非侵袭性检查方法,与组织病理检查相比,易被患者接受。我们采集、分析皮损RCM和皮肤镜特征,且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比较。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毛发上皮瘤的患者23例,男5例,女18例,年龄6~62(39.5±22.1)岁。19例皮损类型为多发性,4例为单发性。皮损发生在头面部20例,颈部3例。

2.皮肤镜图像采集:使用德国FotoFinder公司的皮肤镜工作站系统(Medicam 800),镜头与皮损平行接触,以75%乙醇为浸润液体,调整最佳角度及图像清晰度,采集图像。

3.RCM检查:采用美国Lucid Technologies公司RCM(VivaScope®1500)扫描皮损,以蒸馏水和超声凝胶为介质,镜头采用30倍水浸物镜。激光束波长830nm,功率0~16mW,横向分辨率为2 μm(XY水平方向),纵向分辨率为1.6 μm(Z轴方向),扫描深度0~250 μm。

二、结果

1.皮损表现:多为正常肤色丘疹,直径5 mm左右,呈半球形或圆锥形,质地坚实,有透明感(图1)。10例可见毛细血管扩张,3例皮损形成斑块。面部皮损多为大致沿鼻部对称分布的丘疹,也可发生在额部、眼睑、颈部。

2.组织病理学表现:见图2。肿瘤多位于真皮层,部分与表皮相连,病变界限清楚,周围有丰富的纤维基质。肿瘤团块为多数基底样细胞集合或相互交织的基底样细胞索,周边细胞呈栅栏样排列。肿瘤细胞不同程度向毛乳头分化,可见原始毛球样结构。可见不等数量的角囊肿。

3.RCM图像:见图3。肿瘤与表皮相连的区域,8例可见瘤细胞巢从表皮下缘呈芽蕾状进入真皮浅层,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18例位于真皮层的瘤团,界限清晰,似有分叶,无收缩间隙。各个散在分布的瘤团在真皮层呈扩张的暗区,16例周围包绕有丰富的无定形基质样结构,呈较明亮的束状结构。部分瘤团中央见高折光团块,疑似早期角囊肿。20例可见散在分布的角囊肿,呈界限清晰的高折光均质团块。16例可见疑似原始毛乳头,呈低回声凹陷状结构。

4.皮肤镜图像:皮损呈孤立分布的肤色丘疹,20例皮损伴珍珠白色、均质状的疑似粟粒样囊肿。10例皮损可见外周线状毛细血管扩张。见图4。

三、讨论

毛发上皮瘤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确诊需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虽是诊断金标准,但是属创伤性检查,患者依从性较差。皮肤影像学技术无创、原位、实时、多点的优势,可在临床中发挥重要作用。RCM可进行光学断层观察,实现立体三维重建。皮肤镜通过减少不规则反射光,增加皮肤透光性及光学放大功能,对表皮及真皮部分结构进行有效观察[2]。

图1 毛发上皮瘤皮损 肤色丘疹,直径5 mm左右,呈半球形或圆锥形,有透明感 图2 毛发上皮瘤组织病理(HE×100) 瘤团界限清楚,为多数基底样细胞集合或相互交织的基底样细胞索,周边细胞呈栅栏样排列,肿瘤细胞不同程度向毛乳头分化,可见角囊肿

图3 毛发上皮瘤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图像(500 μm×500 μm) 3A:瘤细胞巢从表皮下缘呈芽蕾状进入真皮浅层,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3B:瘤团界限清晰,似有分叶结构。中高折光基质(黄色星符所示)包绕瘤团(黄色箭头所示),后者为真皮层散在分布、扩大的暗区;3C:瘤团中央见高折光均质团块,疑似早期角囊肿结构(黄色箭头所示);3D:原始毛乳头,呈低回声凹陷状结构(红色虚线圆圈所示);3E:角囊肿结构呈界限清晰、中高折光的不均匀团块

图4 毛发上皮瘤皮肤镜图像(×50) 4A:皮损中央见珍珠白色、均质状、似粟粒样的囊肿结构(黑色箭头所示);4B:外周线状毛细血管扩张(黑色箭头所示)

本研究证实,毛发上皮瘤的RCM影像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特征具有较高一致性。23例患者中8例患者RCM下可见真表皮交界处芽蕾样下延的条索状细胞,有栅栏样排列趋势,与组织病理特征中相互交织的基底样细胞索有较高的对应性[3]。RCM示18例真皮层散在分布结节状似有分叶的瘤团,与周围组织无收缩间隙,呈扩大的低回声结构,周围有中高折光的无定形基质包绕,与组织学中多个基底样细胞集合相对应[4]。此外,16例患者可见特征性疑似原始分化的毛乳头结构,20例可见清晰的角囊肿。以上皮肤影像特征均与组织病理具有较高一致性。另外,皮肤镜下还可清晰观察到珍珠白色、均质状结构,与组织病理中角囊肿对应,还可见线状毛细血管扩张。

本病需要与扁平疣、传染性软疣、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Spitz痣、化脓性肉芽肿、结节性硬化的结节皮损相鉴别。通过对比上述疾病的RCM特征,可与毛发上皮瘤相鉴别。儿童头颈部的传染性软疣,临床亦多为孤立丘疹,少见融合分布,RCM扫描可见火山口样开口,表皮向下形成囊腔,其内大量高折光、圆形的软疣小体结构[5]。头面部扁平疣RCM影像为特征性的颗粒层及棘层上层细胞呈同心圆/洋葱皮样排列[6]。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于RCM下表现为表皮突增宽,其内见不等量中高折光、较大体积的细胞浸润[7]。化脓性肉芽肿的RCM图像则以大量毛细血管及纤维增生为主要表现。结节性硬化患者面部血管纤维瘤组织学上主要由皮脂腺、扩张的血管和过度增生的结缔组织组成[8]。

综上所述,毛发上皮瘤皮肤影像学图像与组织病理象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于怀疑为毛发上皮瘤的患者,影像学技术能提供较为可靠的诊断线索,可应用于早期无创诊断、鉴别诊断及病理取材定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9]。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折光毛发表皮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医学前沿(2021年18期)2021-04-14 02:53:06
包装印品的折光网印技术
网印工业(2019年11期)2019-11-26 06:36:48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别乱修剪“那儿”的毛发
三角高程测量中大气垂直折光影响实验研究
城市勘测(2018年3期)2018-07-13 06:49:38
疑似野人毛发
手持式折光仪法快测聚羧酸系减水剂含固量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城市综合体表皮到表皮建筑的参数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