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莉
摘要:课前预习能够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从而使课堂教学能够更加有效甚至高效。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手段,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运用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将其应用在课前预习将会大大提高预习的效率、效果。
关键词:课前预习 微课 高中地理
课前预习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自学。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整体结构以至优化课堂细节的作用。但是,很多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出现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不清楚预习要做些什么,只是把课本要预习的部分看一遍就结束了;第二,预习的时候很多东西看不懂,看不下去;第三,反正上课老师也会讲到,花这么多时间去预习有什么用啊?如果通过微课的形式来开展课前预习,以上的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那么,什么是微课?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胡铁生则指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主题明确的优势;可使学生进入动态的、直观的学习情境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興趣;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用在课前预习能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目的明确、引导思维,改变了传统预习方式的盲目性。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丰富,特别是自然地理具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传统的预习方法通常是看看课本,划划概念,哪里是重点、难点,怎么理解原理,怎么应用规律,学生自己预习一遍下来常常是毫无收获的。特别是一些动态变化的原理,如大气的受热、热力环流、水循环等,学生更是无从下手。使用微课引导课前预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将使地理课前预习也可以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谈谈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前预习的应用。
《自然界的水循环》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学生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已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主要问题是,学生还未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而且自然界的水循环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构建。
通过课前预习,《自然界的水循环》的课堂教学将会用较少的时间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把重点将放在水循环原理的应用分析和讨论。具体步骤如下:
导入新课:引用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还”了吗?引入新课自然界的水是不断循环运动的。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自学探究:自学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①地球上的水体从存在形态上和存在空间上分为哪几种类型?②陆地上的水体有哪些?③水圈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总结(展示课件)。
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学生自主讨论)
师问: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常见的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生答:大气降水、高山冰川或冰雪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师问:2.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他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生答:从水往低处流的道理,当湖泊水位较低,河流水补给给湖泊;当湖泊水位较高,湖泊水补给河流水。(播放河、湖水互补关系动画)教师引导完成活动问题。
过渡:“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是相互联系的。”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问题承转:滚滚长江东逝水。为什么长江水源源不断东流入海而不枯竭呢?
动画演示: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
学生活动:说一说: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
指一指:水循环发生的环节有哪些?画一画:水循环的简单示意图。比一比:水循环的三种类型?想一想:哪一种水循环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更新?哪一种水循环所参与的水量最多?辨一辨:內陆湖泊水蒸发、洪水入海、台风登陆、赤道海域的对流雨等分别属于那种类型的水循环?
教师播放图片后提问:自然界中水循环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归纳水循环的四点意义。(水量平衡器、天然淡水制造厂、大自然的空调、地形雕塑师)。
案例分析:“黄河之水奔流不到海”,黄河断流逐年加剧。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中,有21年下游出现断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几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河段上延至距河口约780千米的河南开封。
问题探究:①目前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哪些环节?②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③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④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补充总结)
【小结】人类活动可以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环节产生影响,因此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否则这种影响会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
微课教学倡导的是先学后教,因此,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通过制作微课,制定学习指南或者导学案,对知识点进行提炼和说明,让学生可以提前对微课中提出的问题和设疑进行思考,并带着它们进入课堂学习,把课堂变成一种自主探究和答疑解惑的活动场所,改变了老师单方面输出,学生单方面输入的传统模式。
在教学中使用微课,不仅适用于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而且还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微课的发展不仅优化了教育教学方式,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德正.基于微课应用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实践研究[OL],2015,5
(2)徐伟、孙贵香.高中地理微课设计开发与教学的应用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63-164
(3)兰静.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