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琳 章赛春 张琳 余燕丽
[摘要] 目的 了解儿科护士共情能力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6~7月调查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内的全国多省市医院工作满1年及以上的注册护士,共3488名。对一般资料、杰斐逊共情量表(JSE-HP)中文版量表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 结果 儿科护士的共情能力平均(82.14±11.01)分,处于中等水平。工龄、学历与共情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 < 0.05)。学历和工龄是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P < 0.05)。 结论 儿科护士的共情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管理者需充分考虑护士自身中的多种因素对共情能力的影响,并针对工作年限不同的儿科护士开展有关职业生涯认知和共情能力的学习与培养。此外,需要积极引导护士参加在职教育,不断提高学历和共情能力。
[关键词] 儿科;护士;共情;沟通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1(c)-0061-04
Study on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mpathy ability of pediatric nurses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ZHANG Yalin ZHANG Saichun ZHANG Lin YU Yanli
Department of Nursing, Hangzhou Children′s Hospital,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mpathy ability of pediatric nurses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 Methods A total of 3488 registered pediatric nurses worked in hospitals of many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for more than one year from 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 Group were recruited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A cross-sectional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performed on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Jefferson Scale of Empathy-Health Professionals (JSE-HP). Results The average empathy ability of pediatric nurses were (82.14±11.01) points, which was in the middle level. There we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working age, education and empathy ability (P < 0.05). Education and working age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urses' empathy ability (P < 0.05). Conclusion The empathy ability of pediatric nurses is at a medium level. Managers must fully consider the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in the nurses on empathy ability, while carry out learning and career cognition and developing empathy ability for pediatric nurses with different working years to cultivate. In addition, it is necessary to actively guide nurses to participate in on-the-job education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ir academic credentials and empathy ability.
[Key words] Pediatrics; Nurses; Empathy; Communication
共情能力指個体体会他人精神世界的能力[1],同时也是人际交往中的核心技能[2]。护士的共情能力指护理人员能从病人角度来看世界,正确地感知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波动,并能准确地领会和评估病人的情感状况,以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和降低病人心理痛苦的一种情感体验能力[3-5]。儿科护士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每天接触天真顽皮的孩子,治疗过程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细心[6]。在实际工作中,尽管护士也想多关心患儿,多帮助患儿家属,然而却缺乏行之有效的沟通技巧。再加上繁忙而琐碎工作的限制,需要集中精力致力于护理工作[7],不能从共情的角度,正确地感知患儿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真正做到“真情关爱,快乐服务”的服务理念。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儿科护士共情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儿科护士的共情能力研究和相应举措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6~7月调查来自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内的全国多省市医院工作满1年及以上的注册护士。纳入标准:自愿参与研究的护士;从事儿科护理专业。排除标准:外院进修;工龄<1年;實习生。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主要包括3个组成部分。①指导语:用于解释调查目的和填写方式,利于问卷质量控制;②一般资料问卷:由研究者自行编制,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工龄、职称、聘用形式、护理岗位、单位等级等信息;③杰斐逊共情量表(JSE-HP):本量表为美国杰弗逊大学医学教育和健康护理研究中心的研究小组研制的[8]。我国学者[9]对JSE-HP中文版进行信效度检验,Cronbach′s α系数和分半系数分别为0.750和0.771,重测信度为0.659。该量表条目共20条,其中正向和反向计分各10条,分为情感关怀观点选择、换位思考3个维度。采用Likert 7评分法,总分为20~140分,得分越高,提示护士的共情能力越高。计算公式:得分指标=量表的实际得分/该量表的可能最高得分×100%。根据得分指标的高低将临床共情能力分为高、中、低3个水平,其中>80%为高水平,40%~80%为中等水平,<40%为低水平。
1.2.2 网络调查 本研究小组成员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网页版)、注册账号、编辑问卷、编写知情同意书和问卷填写说明,将问卷中的每一个条目设置成必答属性。当问卷不完整时,系统自动提醒该研究对象有尚未完成的问卷条目,并自动跳转到该条目所处的界面。研究对象利用通讯工具在线填写网络问卷,回答完毕后提交问卷,问卷星平台自动回收问卷和整理数据,通过二维码、网络链接的方式将问卷发给好友,遵循知情同意与保密的原则。问卷收集完成后,由研究者对问卷答案呈明显规律或不符合逻辑的异常情况进行筛查。本研究样本量为调查问卷条目数的5~10倍,扩大10%的无效问卷。本调查研究样本量定为220,然而借助在线问卷调查平台,实际样本量远远超出计划样本量,最终回收3488份有效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软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双人核对与处理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因素。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科护士人口学特征
共调查了全国多个省市地区3488名儿科护士,收集有效问卷3488份(有效问卷率为100%)。其中男42名,女性3446名。人口学特征见表1。
2.2 JPE-HP问卷各维度得分情况
儿科护士共情能力总分20~140分,平均(82.14±11.01)分。见表2。
2.3 儿科护士共情能力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学历和工龄是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见表4。
3 讨论
3.1 儿科护士共情能力现状
本调查结果显示,儿科护士共情能力平均分处于中度水平。其中观点采择处于较低水平,情感护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换位思考处于中等水平。提示,儿科护士还没具备较高水平的共情能力,这与邹清华等[1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长期情感过度支出,使护士出现共情疲劳情况[11]。儿科管理者应预见性的意识到儿科护士的特殊性——发生共情疲劳的风险更高。因此,关注儿科护士的共情能力现状,加强培训和干预,进而预防性地降低发生共情疲劳的风险[12],促进儿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
3.2 影响儿科护士共情能力因素
3.2.1 工龄 护士工龄越高,共情能力得分越高,与程玉红等[13]观点一致,其研究显示,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水平偏低。分析原因:一方面,工龄越高的护士对职业认知越清晰、职业认同感越强,并在工作中越有信心和胆识从自身方面提高内在,不断超越自我,从而体现护理价值;另一方面,工龄较高的护士,结婚生子的可能性越大,自己的孩子不可避免有过生病就医的体验,护士更容易做到换位思考[14],设身处地理解患儿的感受及家长的焦虑情绪,不自觉地会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因此,管理者应根据儿科特殊性,鼓励护士进行自我职业管理,确定职业发展目标,提高护士职业认知和工作胜任力,提高共情能力[15]。
3.2.2 学历 本研究结果提示,学历越高,护士的共情能力越好。分析原因:学历越高越会加强自我管理,并会运用适宜的交流技巧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包括情感的付出与反馈[16];同时学历越高的护士,社会支持越好[17],包括朋友、领导、同事。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社会支持合理地减轻生活、工作压力,提高适应和共情能力。此外,护理管理者可根据儿科护士的不同学历,做出科学合理地评估,鼓励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注重护士的在职教育,提升护士学历水平,这与国内外学者[18-19]观点相一致。研究指出[20],目前护理专业对于有关心理治疗及人文关怀的知识甚少,护士有关人文素养的教育不足。因此,增设与人文关怀相关的共情课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2.3 护理岗位 护理岗位尚不能认为是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门急诊护士因接触的患儿流动性较大,情感支出较多,很难做到感同身受,移情于患方。此外,稳定的病区环境可以促进护士有效的沟通表达[21],有助于正确的感知对方情绪的变化,注意到他人的需求并理解他人,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以促进护患友好度的提升。国外研究者Razavi等[22]对肿瘤科护士进行沟通技巧培训后,也证实良好的沟通可以促进护士共情能力的提升。可能的解释是跨理论模式[23],能够帮助人们培养良好的习惯、健康的行为,提高研究对象的共情能力。包括5个行为阶段,分别是前意识阶段、意识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
3.2.4 职称 结果显示,不同职称护士的同情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可能与护士们忽视同情知识及相关案例分析有关,未重视共情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导致在相关知识、态度上未建立正确的认知。提醒管理者需加强共情能力的培训与教育,提高认知水平,改善服务态度。
3.2.5 单位等级 不同等级医疗单位护士的同情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分析可能原因:首先,近年来综合性大型医院发展迅速,护理人力资源短缺,工作量大,管理者无暇重视护士的同情能力知识学习与培训;其次,专科性小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综合实力薄弱、接受培训机会少,导致护士共情意识较低。提示,护理管理者应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为护理人员制订共情能力培训方案,并辅以考核机制对其起到监督与促进作用。
4 小结
本研究调查分析,工龄、学历为儿科护士共情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管理者须认真对待儿科护士共情能力现状,通过院内培训、在职教育、国内外进修等措施提高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学历,多方面间接干预提高护士的共情能力。但本调查研究对象大多来自三级医院,样本的代表性不具普适性,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后续研究在多中心多层级医疗机构中进行;此外,本研究问卷通过在线平台完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今后的研究结合纸质版调查问卷,最大可能降低数据收集的偏倚。
[参考文献]
[1] Everson N,Levett-Jones T,Lapkin S,et al.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a 3D simulation experience on nursing students′ cultural empathy using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Kiersma-Chen Empathy Scale [J]. J Clin Nurs,2015,24(19/20):2849-2858.
[2] Chen AMH,Kiersma ME,Yehle KS,et al. Impact of the Geriatric Medication Game on nursing students′ empathy and attitudes toward older adults [J]. Nurse Education Today,2015,35(1):38-43.
[3] 王向荣,南亚星,乔桂圆,等.巴林特小组活动对本科护生共情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8,25(23):73-75.
[4] 李晓含.大学生大五人格、共情和情绪表达性的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
[5] 卫慧,许雅芳,黄莺,等.本科护生情绪智力和共情能力现况调查[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9):2627-2630.
[6] Platt FW,Keller VF. Empathic communication:a teachable and learnable skill [J]. J Gen Intern Med,1994,9(4):222-226.
[7] 贾铮.护士共情能力分类及不同类别护士间应对方式的比较[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4):26-30.
[8] Hojat M,Gonnella JS,Nasca TJ,et al. Physician empathy:definition,components,measurement,and relationship to gender and specialty [J]. Am J Psychiatry,2002,159(9):1563-1569.
[9] 安秀琴,杨辉,徐建萍,等.杰弗逊共情量表的编译及评价[J].护理研究,2008,8(22):2063-2066.
[10] 邹清华,王翠萍,杨玉美.护士共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华现护理杂志,2011,17(15):1762-1763.
[11] 徐彩虹.急诊科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7):86-88.
[12] 马丽莉,杨芳宇.心理剧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3C):1109-1111.
[13] 程玉红,夏敏,蔡雪花,等.新护士共情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8):1026-1030.
[14] 任海燕,李从玲,汪士,等.朋辈教育对提升在职护士共情能力的实践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10):846-850.
[15] 刘小珍,李奕慧,唐宏.医护人员共情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護理学杂志,2017,32(4):54-57.
[16] 刘娜.大学生自我建构对共情的影响[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17] 张旭.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护士共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0):1-4.
[18] 卢美玲,罗志芹,李峥,等.肿瘤专科医院护士共情能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 33(12):886-889.
[19] Wear D,Zarconi J. Can compassion be taught? Let′s ask our students [J]. J Gen Intern Med,2008,23(7):948-953.
[20] 贾铮.护士共情能力分类及不同类别护士间应对方式的比较[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4):26-30.
[21] Trevizan MA,Almeida RG,Souza MC,et al. Empathy in Brazilian nursing professionals:a descriptive study [J]. Nurs Ethics,2015,22(3):367-376.
[22] Razavi D,Delvaux N,Marchal S,et al. Does training increase the use of more emotionally laden words by nurses when talking with cancer patients?A randomised study [J]. Br J Cancer,2002,87(1):1-7.
[23] 邱志军,姜娜,李国平.跨理论模式在高职护生共情培养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4C):1516-1518.
(收稿日期:2019-06-06 本文编辑:王晓晔)
[基金项目] 浙江省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OO2019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