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教学中加强冰雪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2020-04-02 08:24刘晓冬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人才培养

刘晓冬

摘  要:我国高水平冰雪人才十分稀缺,当前各国间热烈的科技竞争与经济竞争,本质上即教育以及人才间的竞争。科技与经济发展需依赖人才,高水平冰雪专业人才可传扬国家冰雪文化,并推广国家大众体育,促进冰雪产业发展。而人才培育则需依赖高等教育,体育院校是为国家输送专业人才的主阵地,其育人计划是否合理与育人质量高低正相关,也是落实专业育人目标与培育规格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分析体育院校培育冰雪专业人才面临的困境,探索体育院校培育冰雪专业人才的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院校  冰雪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2(c)-0152-02

冰雪产业高端管理设备与高额运作成本需具备高素养的专业人才支撑,这一产业不但需要管理、运作与维护高端先进设备设施的专业工作者,而且还需要经营管理与市场开发层面的高水平综合性专业人才。但现如今我国冰雪行业中,经验足、学历高、素质高与水平高的专业人才极为稀缺,不但缺少稳定的专业人才运送途径,而且对于人才的使用管理工作也欠缺合理性,致使冰雪行业产生专业人才储备量不足的现象。

1  体育院校培育冰雪專业人才面临的困境

1.1 教学场地设备设施建设不足

冰雪专业人才培育成本较高,还需要相对健全的教育场地作为支撑,如室内滑冰馆、滑雪场与滑冰场,充足的教育器材,如滑雪板、专业服装、冰刀等,还需要专业教师与养护维修资金的支持。上述器材除学生个体采购,如服装、鞋、板与刀之外均需由院校提供,而教育场地建设、运作及维护均需高额经费支持,这也是确保冰雪人才培育质量的物质基础。现阶段,教学场地设备设施建设不足已成为约束冰雪人才培育的主要因素,部分院校因自身经济原因等诸多因素,对于冰雪专业教学场地经费投入不足,导致自身冰雪特色教育工作的发展受限。

1.2 专业课程设计单调,合理性不足

现如今,部分体育院校专业课程设计欠缺合理性。首先,通识课程体系设置单一、落后,公共课程一直应用外语、思政、语文与计算机等传统体系,教育内容滞后、应用性不足,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狭窄,难以调动学生动力与兴趣,对于冰雪专业学生们综合技能和知识的产生具有消极影响。其次,选修课设计缺少创新性,并且与专修术科课和必修理论课内容存在较大重复,触及学科与领域较少,教育者课程开发水平相对薄弱,因此可进行的选修课和自身所授课程存在较高的相似度,促使选修课程不仅未满足学生们兴趣拓展要求,而且也难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对学生个性化发展造成阻碍。

1.3 人才培育和社会融合度偏低

体育院校冰雪专业育人工作不仅是为国家及社会培育合格人才,也是为学生个体可立足于社会,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实现个体价值的主要途径。但是人才培育和当今社会融合度依然偏低,并且面临社会人才稀缺,而大学生专业不符,并未落实真正意义层面的校园和社会的衔接,院校和企业协作依据停滞在安排学生的见面与实习层次,院校并未充分为学生发掘社会资源,也未与社会协同育人,忽视解决学生实际就业难题的重要性。

2  体育院校培育冰雪专业人才的有效对策

2.1 多方联动完善教学场地建设

国家注重体育事业发展的大环境下,体育院校应借助现存的冰雪专业人才培育平台和资源,落实高等教育作为主导的育人工作。同时,应积极联合冰雪专业人才培育场地与社会机构,例如,各地区体育局现存的冰上基地、滑雪场与企业滑冰馆等,落实多渠道与多层次的冰雪人才培育,并充分拓展冰雪场地资源,提升冰雪专业人才培育水平,弥补体育领域在冰雪行业的人才缺口。教学设施及场地资源作为限制冰雪专业育人工作的重要原因,体育院校独立建设教学场地资源不仅极为消耗经费,而且也十分消耗时间,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院校当前面临的设备设施稀缺的困境。因此,体育院校应依据自身发展进步的特征与目标,因地制宜发掘冰雪教育场地资源,并且强化校企协作,充分运用现存资源,助力冰雪运动发展与人才的培育。

2.2 依据学科设计课程体系

冰雪专业育人课程建设作为多学科的结合,创新课程设置需考虑学术性与文化性。学生体育教学及人格塑造的整个过程,是冰雪运动人文精神及文化内涵渗透的重要过程,其是知识和行为相统一的育人过程。因而,课程设计应将学生培育置于首位,提倡以生为本理念,不仅是体育院校育人工作出发点,还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归宿。受教者作为院校教学主体,彰显其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切实尊重其个体差异,提高综合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与适应力,真正落实学生们全面发展。在课外教学的前提下,基于文化维度,借助院校体育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群体涵养。基于多视角与多维度针对国家体育教学展开深度讨论,将体育哲学与历史等精神和内涵引进课程体系设计中,落实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科学融合。

2.3 提升人才和社会领域融合度

冰雪专业育人工作应与社会各领域密切相连,院校应与俱乐部和企业等组织协同合作育人,使学生群体走出课堂,适应社会,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助力学生明确个体学习目标及就业方向。体育院校应紧跟文化创意、体育与健康产业发展脚步,持续调节自身育人方案,在教育实践中吸收产业发展中产生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新理念,在教育方案与课堂教育中重视工作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与实操能力的教育及实践。同时,聘请企业专家来校一同商讨育人方案,并组织专业教育者参加企业挂职训练,重视理论内容及实践的合理结合,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就业渠道延伸提供保障。

2.4 优化专业教学评价机制

冰雪专业育人目标能否在实际践行中实现,与其课程评价体系正相关。评价体系作为检测课程实行状况与教育目标能否落实的主要工具,课程的设计践行和评价体系应形成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因而,适宜且科学的评价体系极其重要。院校应设计多样化评价体系,呼吁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均积极参加,除教育的直接参加者学生及教师外,还应延伸评价参加主体范畴,例如,专业学者与企业人才等,均应参加到冰雪专业育人工作的评价中。学生身为课程教学的直接感受者与体验者,应切实参加评价活动,采取师生互评制度,为师生建设更为丰富的交流渠道,促使学生群体成为评价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同时,还可从多维度出发,考评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涵盖价值观、情感与态度等。评价内容应多层次与多样化,可从学生视角激发其主动性,进而持续健全冰雪专业育人体系。

3  结语

综上所述,2022年北京即将举办冬奥会,这对我国冰雪运动产生较大考验,而冰雪专业作为保障冬奥会成功举办的主要力量,冰雪专业人才是确保我国日后冰雪运动与冰雪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现阶段,体育院校冰雪专业育人体系尚未完善,我国政策层面虽提供一定支撑,但体育院校自身面临教学场地设备设施建设不足、专业课程设计单调、欠缺合理性、人才培育和社会融合度偏低等问题,院校应积极应对当前教育困境,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自身院校发展的同时,为国家冰雪产业繁荣发展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朱佳滨,杜唯,钱宝山,等.新《国标》下东北体育院校冰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37(4):1-5.

[2] 许广聚,赵凤英,毕霍龙.高职院校提升冰雪体育专业服务区域滑雪产业发展能力的策略[J].职业,2019(2):120-121.

[3] 庄茂花,李波,张笑昆.高等院校对我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发展的效用研究[J].冰雪运动,2018,40(3):47-51.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人才培养
体育院校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
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