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与重构:鲁西北传统村落生态文化问题的思考

2020-04-02 07:11胡建华
决策探索 2020年6期
关键词:鲁西北生态文化传统村落

胡建华

【摘要】近年来,隨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乡村受到以城市取向为中心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多元文化的价值观相互作用,使乡村文化出现了矛盾和冲突,乡村文化越来越失去自信。本文基于生态文化学理论的实践应用,分析了鲁西北传统村落在当代经济社会变革中生态文化解构、流变问题。笔者认为重视和保护原居民生态文化“活态化”持续发展,激发乡村文化自觉,才是重构村落生态文化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鲁西北;传统村落;生态文化;解构与重构

鲁西北是指山东省境内黄河以北的地区,主要城市有德州、聊城、滨州等,该地区历史文脉悠久,文化底蕴丰富。隋朝开凿大运河自南而北贯穿鲁西北地区,对于该地区的城镇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沿运河地带,依托城市的发展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村落,这些村落在传统农耕渔猎文化的背景下,经过长久的发展,已经演变为独具地区特色的传统村落。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城市发展,这些传统村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下,重构传统村落生态文化,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恢复有着重大意义。

一、村落生态文化的失落与解构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剧,传统村落的原生态文化受到很大冲击。首先,人口流失,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参与城市建设或者成为城市居民。其次,城市扩张对农村土地资源有强烈的需求,使得农村大量土地被占用,农民的生产资料贬值或者被抵押,农村地区的资源急剧流失,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传统村落的生态文化解构,文化信仰坍塌,传统道德风俗领域也出现了明显的冲突。

二、文化重构与“原居民”的关系

古村落是我国几千年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村落中的原居民以及民俗文化是传统村落的灵魂所在,原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是“活着的文化”载体。原居民所占比例的多少与人口置换势必影响原生态文化的变迁。重视和保护原居民生态文化“活态化”,激发乡村地区的“文化自觉”,才是村落生态文化重构的关键所在。

三、鲁西北地区传统村落生态文化的重构

传统村落生态文化的重构最重要的是对当下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认同,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乡村生态文化的重构建立协作关系,利用先进的科技技术,加强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市与乡村的差距,使得城市和乡村的功能性明显区分。近年来,从国家到山东省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以推动鲁西北地区传统村落生态文化的重构。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其中对重构乡村生态文化进行了详细的说明;2019年7月2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上,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2020年1月,山东省政府提出到2025年争取20个以上的遗址公园对公众开放,提出加强工业遗产、农业遗产、水下遗产保护,实施文化遗产“走出去”。这些规划措施将会对鲁西北的村落生态文化重构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鲁西北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带,拥有丰富的资源,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鲁西北有众多沿运河传统村落,在重修古运河河道的基础上,对原始村落进行统筹规划、修整开发,建成独具历史特色的传统村落,吸引周边地区的游客及影视行业的关注,成为传统村落生态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形式。

四、结语

鲁西北传统村落生态文化的解构与重构,关系到传统文明的保护以及乡村经济的发展,是当下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对于区域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家自然环境保护制度的完善,古运河的修整为鲁西北地区传统乡村生态文化重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该充分重视,以实际行动投入到鲁西北传统村落生态文化的重构中。

参考文献:

钟佩.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解构与重构——以桂林思上桥村为例[J].度假旅游,2019(02):196-197+199.

【本文系2017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鲁西北传统村落生态文化保护研究”(J17RA214)、2019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项目“山东运河乡村文化数字平台构建模式研究”(19-ZZ-WX-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华宇工学院)

猜你喜欢
鲁西北生态文化传统村落
不同栽培模式对鲁西北地区桃树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鲁西北平原玉米新型肥料应用效果研究
鲁西北地区园林植物草履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干热风对鲁西北平原地区小麦高产丰收的影响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林业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的思考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两汉文化”背景下的徐州社会文化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