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啸虎
摘要:近年来,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为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旅游需求提供了坚实基础,“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文章提出一种公路企业“交旅融合”的模式分类方案,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实施策略,以帮助高速公路特许经营企业契合自身定位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关键词:高速公路;交通+旅游;融合模式;发展策略
0 引言
2017年,国家六部委《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形成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快进”“慢游”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旅游交通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旅游交通服务功能明显改善,服务质量有效提升。“交旅融合”概念进入广大从业者视线。
在此大背景下,交通企业迎来“交通+旅游”发展机遇,“交旅融合”为企业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为提升主业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不同于公路客运、旅游客运等运输企业直接构成旅游价值链环节,公路企业作为基础设施的特许经营商,如何在“交通+旅游”深度融合中寻求发展机遇,如何在其中做好自身定位,仍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1 公路企业“交旅融合”的模式划分
通过对国内高速公路交通企业在旅游方面创造性工作进行梳理,采用系统论思想,我们提出四种模式。分别是“景区资源”授权经营、“超级工程”资源挖掘、“文旅康养”综合开发、“路域资源”品质拓展等。
1.1 “景区资源”授权经营型
这种模式通常是已有风景区“主体迁移”,多为地方政府主导,在组建交通投融资平台时将旅游景区资源注入,或引进社会资本实施交通基建项目时作为配套资源,并授权交通企业负责风景区经营,获取运营收益补充交通建设资金。例如湖北交投集团实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获取国家4A级麻城龟峰山风景区50年独家经营权,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组建后持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的经营开发权等。
1.2 “超级工程”资源挖掘型
这种模式属于新景区挖掘开发,在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产生一些“超级工程”时,进行工程旅游属性挖掘,通过观光、体验式旅游开发打造新景点,但目前表现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大跨径桥梁方面。例如贵州高速公路投资公司依托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以及“坝陵河大桥”旅游资源,打造的“极限运动公园”项目,涵盖了低空跳伞、桥梁蹦极、高空秋千等内容;宁波交通投资控股公司,依托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打造“海天一洲”风景旅游区;四川藏区高速公路公司依托“川藏第一桥”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打造包含玻璃栈道、博物馆等的旅游景区。
1.3 “文旅康养”综合开发型
这种模式以高速公路沿线景区资源开发旅游度假区为主,核心是整合文化元素、康养概念进行旅游地产、特色小镇开发。例如,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集团利用阳光康养概念,在凉山州会理县投资打造集旅游、康养、农业、观光于一体的交旅融合“会理康养特色小镇”示范项目;山东高速泰山康养集团在开发的泰山“山高康乐谷”项目,位于济南南部、泰山东麓,未来将建设大型室内热带风情主题乐园,布局康养创新小镇,开发原乡文化旅游,打造成为高端泛旅游度假康养综合体项目。
1.4 “路域资源”品质拓展型
这种模式与日本高速服务区“道之驿文化”十分相似,属于旅游目的地属地资源挖掘、品牌打造模式,强调服务区的差异化特色,以生态自然或是活力体验为主要概念,强化“自然体验、消费体验”在旅游服务中的占比,对现有项目沿途服务区、附属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或重新利用区域外低效、闲置土地资源,打造生态绿色、自然休闲、活力体验旅游目的地。例如,重庆高速公路公司利用冷水服务区,打造西部首个服务区自驾营地,被誉为“中国高速第一自驾营地”;成功打造“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齐鲁交通沂源服务区、云南公投潞江坝服务区,设有當地特色生态果园、自然观景台或特色民族风情街等业态;江苏宁沪高速公司打造的阳澄湖、梅村等“网红”服务区,融合苏州园林风格建筑、品质消费体验、商业综合体式运营,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高质量发展转型。
2 公路企业“交旅融合”的策略
从现有模式来看,适合公路企业“交旅融合”的路径较为鲜明。对于公路企业而言,选择相应的策略,主要从自身实力、资源禀赋和政府支持等方面进行考量。
2.1 运营导向策略
景区资源授权经营型模式,主要集中在自然风景、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的省区,虽然当地自然或人文旅游资源发达,但交通设施相对滞后,地方政府通过向交通类企业注入旅游景区开发经营权等资本撬动融资,或以景区收入进行基础设施收益弥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高速公路企业在资产长期运营方面有一定优势基础,具备国企背景、资金实力的公路企业可以选择与旅游资源富集的地方政府合作,通过直接成为或受让景区经营主体,实现自身“交旅融合”发展。
路域资源品质拓展型模式,突出特征是将服务区商业运营与旅游结合起来,特别是沿途服务区商业设施的旅游升级改造。在日本,许多高速公路的服务区(SA/PA)都被考虑成商业综合体,融合文创产品、餐饮购物、运动休闲、酒店住宿甚至影视传媒、灾害预防等元素,在运营服务过程中考虑与市政道路的衔接、与社区互动,成为当地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模式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
2.2 开发导向策略
文旅康养综合开发投资逻辑相对简单,开发模式也较为成熟,核心还是地产开发。主要目的在于获取因交通区位条件改善,从而形成的公路沿线景区附近的土地溢价,或是在风景区外围地区承接溢出需求。公路企业现金流稳定优势可以在这种模式中得以发挥,有土地开发经验和团队的公路企业可以考虑。
超级工程资源挖掘型主要集中在西南、沿海地区。在路桥建设前进行旅游布局,利用路桥投资建设优势,利用公路尚未开通的时间差提前布局,在路桥设计期间进行旅游观光设计,通过线型、景观、出入口、控制点等把握,进行“超级工程景区”“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植入或是“潜力旅游风景区”开发,以及结合高速公路沿线的人文、自然禀赋,进行旅游度假区、特色旅游小镇的打造建设。
2.3 综合导向策略
综合导向策略事实上是对运营和开发导向的整合,具体差异仅仅是兼有侧重不同。适用于有资源优势的大型公路企业,特别是拥有政府支持的国有企业。拥有风景区资源经营开发权的公路企业,往往也掌握景区配套旅游区规划的主导权,通过在风景区核心区外独立规划征地,打造主题乐园、特色小镇、康养社区等多种业态的商业旅居开发项目,实现土地开发与景区运营综合互动。
3 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升级,“交旅融合”已然成为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交通强国的必然要求,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公路企业作为基础设施资产经营类公司,面对较长的旅游价值创造链,如何找准自身在“快进”通道、“慢游”景区和特色产业中的定位,如何从半自然垄断转型参与市场竞争,如何围绕自身资源,沿着价值链开发与旅游相关的新形态,是所有公路企业都应该进行的思考。本文介绍了高速公路企业“交旅融合”的分类模式、开发策略,以期为公路企业发展提供借鉴,通过交旅融合进一步提升通道知名度与车流量,增厚企业路桥主业收益,实现“交旅融合、互相促进”的良性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高嘉蔚,刘 杰,吴 睿,等.我国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政策研究与机制建议[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5):313-316.
[2]跨界创新 湖北交投布局交旅融合新业态[EB/OL].荆楚网,http://focus.cnhubei.com/xw/sh/201812/t4198372.shtml.
[3]鷲尾和紀.高速道路PA·SAの進化と地域貢献の有効性[J].高千穂論叢,2018,53(3):123-139.
收稿日期:20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