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统编本二下)教学设计

2020-04-01 07:22田莹程瑞华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杨万里莲叶林子

田莹 程瑞华

教学目标:

1.认识“晓、慈”等12个生字,会写“莲、荷”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并初步表达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回顾古诗

(出示杨万里的《小池》和柳宗元的《江雪》插图)同学们,看到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诗句?

2.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记忆积累,从画面感很强的古诗引入,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

板块二:读通古诗,解题识字

1.了解作者

第一首诗的作者是杨万里,我们已经学过他的一首古诗《小池》。第二首诗的作者是杜甫,你了解他吗?

(补充资料:杜甫,唐代诗人,与李白合称为“李杜”。他被人们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2.读好古诗

学生借助拼音读两首诗,读不好的句子多读几遍。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看看对方能否读正确,读通顺。

3.随机识字

检查朗读情况,相机强化生字“晓”和“慈”。我们知道日字旁的字大多和时间有关,猜猜“晓”是指什么时间。

(出示净慈寺的图片)这就是“净慈寺”,净慈寺是西湖边上一座寺庙的名字。(让学生读好“净慈寺”,补充与“慈”有关的词语:慈悲、慈祥、仁慈。)

“一行”中的“行”这个读音还能组什么词?它还有什么读音?可以组什么词?

4.解释诗题

林子方是诗人杨万里的好朋友,这首诗就是杨万里送别林子方时写的。你能说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意思吗?

第二首《绝句》,“绝句”是古代的一种诗体。

(设计意图:识字仍是二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深入学习的基础。特别是题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不好读,对学生来说仍是难点,所以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发挥同伴互助的效能,通过字词学习,突破难点,读好古诗,紧扣教学目标,夯实基础。)

板块三:想象画面,体会诵读

1.整体感知,初识诗意

同学们,你发现这两首诗都是在写什么?分别写的是哪儿的景色?(补充资料:《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草堂时写的。)

2.诵读体会,感受美景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诗人,写了什么不同的美景呢?

(设计意图:找到两首诗的关联点——写景,用一个主问题统领两首诗的学习,引领学生在复合的空间里探寻共同的语言密码。)

(1)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①交流分享,初识美景。

莲叶: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聚焦诗中的词语:接天、无穷。用句式“我看到了(    )的莲叶”说一说。

引读:这满湖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难怪杨万里会说——(指导读“接天莲叶无穷碧”)

荷花: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荷花?聚焦诗中的词语:映日、别样。用“我看到了(      )的荷花”说一说。

引读:在朝阳的照耀下,荷花格外红艳,红得透明,红得鲜亮,红得娇艳,红得耀眼,所以杨万里情不自禁地说——(指导读“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结: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让作者心生欢喜,再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②寻根问源,感受不同。

为什么这里的莲叶与荷花与众不同呢?指导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③描述画面,感知友情。

补充资料:杨万里是林子方的好朋友,此时林子方将赴遥远的福建任职。清晨,杨万里从西湖附近的净慈寺送别林子方,经过西湖时写下这首诗。

填空描述画面:早晨,西湖这(     )的荷叶,(      )的荷花构成了多么美的图画,我的朋友林子方啊(      ),我亲爱的朋友(     )。

(2)學习《绝句》。

① 圈画景物。

在杜甫的《绝句》中,你又看到了哪些美景呢?再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诗中有哪些景物,圈出来。

② 交流分享。

A.说画面:“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些景物组成了怎样的画面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引读:黄鹂在翠柳间一边飞一边欢快地唱歌,一行白鹭飞向蔚蓝的天空,你们看到这样的画面什么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理解“窗含”:结合插图理解:这么美丽的画面,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看到的?看一看书中的插图。

结合实际理解:透过教室的窗子我们看到了窗外的什么?我们就可以说窗含——

诗人站在窗前还看到了什么呢?(理解“千秋雪”“万里船”)诗人凭窗远望西岭雪峰,收回目光,看见门前停泊的船只,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指导读“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③体会情感。

补充资料:当时正逢战乱,杜甫带着一家老小到处流浪,来到成都建了一座草堂居住下来。这一年,战乱结束了,杜甫一家终于又可以平静地生活了,他看着成都草堂周围的美景,写下了这首诗。

猜一猜他的心情如何呢?带着这种心情通读全诗。

(设计理念:1.在学生的发现中教学。学生发现两首诗虽然都是写景,景物却不同,从而激发学生找寻诗中所描写不同景物的积极性。从直观地寻找景物到形象地想象画面,中间以语言描述作桥梁。语言描述时提供语言范式,学生就会主动关注诗句中的关键词,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而语言范式搭建的支架减缓了表达和想象的难度。对“窗含”一词的理解,通过发现插图秘密、结合生活实际,把含蓄的语言直观化,画面也在眼前灵动起来。2.努力让诵读融在故事中。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以故事的形式简单介绍杨万里送别林子方时的不舍、战乱平息后杜甫心情的愉悦,学生再通过朗诵来初步表达自己的体悟,使朗读的情感更丰满。)

板块四:对比异同,积累背诵

1.发现色彩美

这两首古诗都是写景的,都为我们呈现了美丽的画面,除此之外,你还能发现这两首诗其他的共同之处吗?关注描写景物的词语。

表示颜色的词语让景物鲜活起来,各种色彩使得这些画面更加绚丽。再来读一读,读出色彩的美。

2.对比季节景

如果我要给第一首诗描写的画面起一个《夏荷图》的名字的话,你能为第二首诗描写的画面起什么名字?

3.积累背诵

两首诗描写的是不同地点、不同季节的不同风景,但两位诗人都抓住具有特点的景物,运用表示颜色的词,让这里的风景无比美丽!让我们永远记在脑海里吧!背下来吧。

(设计理念:再次回归整体,对两首诗进行整合教学,体会因为有色彩画面更美,通过起名字,弄清两首诗所描写季节的不同。在比较中体悟到两首诗既有相同的美,也有不同的美。到此,学生对两首诗描写的画面印象更加明晰。) ■

(作者单位:河南濮阳市昆吾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杨万里莲叶林子
世界上最大的莲叶
Summer Vacation
江南
和旧时的自己握手言和
植物占领世界?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冬日的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