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统编本四下)教学设计

2020-04-01 07:22李博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玉壶诗境王昌龄

李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借助课下注释和充分的朗读理解诗意,联系作者生平资料与写作背景理解三首诗所想展现的人物品格。

教学重难点:

走进诗人内心,揣摩作者想表达的人物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板块一:墨梅导入,了解写法

1.出示古诗,直接导入

同学们,两千年来,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写下了无数篇古诗词精品,在这些诗词中,有些作品作者用了一些特殊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如今天要学的这一首。(出示《墨梅》)读一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谈话回忆,托物言志

读完后,你发现了什么?作者仅仅是在歌颂梅花吗?你知道这种借用一种事物来表达自己所崇尚的品格的写作手法是什么吗?

是啊!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那作者究竟想用墨梅来表达一种怎样的精神品格呢?文中哪一句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借助课下注释和所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可以小组交流一下。(小组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得学生主动投入学习,进入真思考、深思維的状态,学生的成长便毋庸置疑了。)

板块二:引入新诗,比较学习

1.引入第二首《芙蓉楼送辛

渐》

不仅王冕会借助事物来表达精神品格,唐代诗人王昌龄也借用了一个事件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在《墨梅》旁出示《芙蓉楼送辛渐》,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纠正字音,生齐读。)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

补充资料:唐朝中晚期,朝廷政治斗争愈演愈烈,王昌龄本为唐朝高官,为官清明廉洁,后因政治迫害被贬谪,离开国都洛阳到偏僻的江宁县任县丞。一日,他的好友辛渐恰巧路过江宁县北上回洛阳,送别辛渐时,他赋诗两首——《芙蓉楼送辛渐》其一、其二。

(设计意图:因为本文的三首诗都是借用一种事物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或所崇尚的一种品质,所以设计了通过比较的方式来学习,这就自然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2.品味诗境,读好古诗

(1)了解背景,读懂诗意。

《芙蓉楼送辛渐》诗中写了一件什么事?读读课题,借助课下注释和老师出示的写作背景,想想是谁送别谁?辛渐要去哪儿?

(2)交流分享,品味诗境。

送别辛渐时,周边的景色怎么样?读读诗的前两句,抓住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小组交流,汇报。)

寒雨: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它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连江、夜入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楚山孤: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楚山?品读前两句话,读一读,面对这样的景色,作者的心境是怎样的?

引读:黎明时分,天色乍亮还暗,寒冷的冰雨敲打着江面,一座孤独的楚山昏昏沉沉地立在江边。作者望着这一切,不禁吟诵道——(指导读“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小结:孤独的楚山,寒冷的山雨,面对即将远行的好友辛渐,再想起自己遭受贬谪、独在异乡的现状,王昌龄不禁悲伤而泣——(生再读“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3.读懂作者,品味诗境

辛渐此时要回到洛阳,猜猜看,他可能会遇见王昌龄的哪些亲友?这些亲友都会问辛渐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回来?他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被贬?)

是啊,洛阳亲友的问题、疑惑,王昌龄都想到了,但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语,那就是——(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引读:

当友人问起时,王昌龄会豪迈地说—— 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结发妻子问起时,王昌龄会深情地说—— 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年迈的双亲问起时,王昌

龄依旧坚定地说—— 一片冰心在玉壶。

(2)聚焦:冰,玉壶。

冰和玉有什么特点?(生答)

补充资料: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唐开元宰相姚崇自写下《冰壶诫》“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李白也曾用冰壶自我鼓励。

“玉壶”比喻什么?王昌龄的心。那么,作者究竟想用冰心玉壶来表达他什么样的心境?(小组讨论,汇报。)

(王昌龄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洛阳亲友,并且还表达了即使被贬谪出京在偏僻的外地为官,他依然坚持清明廉洁的本心,这比任何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亲友的深情,更能表达自己的为官信念。)

(3)小结:即景生情,情蕴景中,那苍茫的江雨,孤立的楚山,不仅烘托了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孩子们,这就是诗歌的魅力。请大家带着感情,再次朗读这首诗。(生有感情读)

(设计意图:为了呈现有思维张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成长,所以此次设计改原有的以被动听授为主为以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大量补充与诗相关的背景知识,拓展学生的学习宽度,让学生阅读古诗和资料文本相结合,自主分析,锻炼学生思维的张力、联想能力,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成就感、获得感,能够深刻地品读文本。)

板块三:引入新诗,比较学习

1.引入第三首《塞下曲》

古代诗人不仅会用一种事物、一个事件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还会借用一个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请大家自由朗读《塞下曲》。

借助课下注释和老师出示的资料,说说诗中描绘了一个什么

样的场景,和前两首诗有什么共同

之处?

补充资料:卢纶,大历十大才子之一,他一生在官场中郁郁不得志,写此诗时正是其被贬谪,到边塞任幕府判官时。身在边塞数十年,故而其多次见证了边塞将士浴血杀敌的场景,所以他所作的军旅诗尤为著名。

当时的场景应当是怎样的?你能用你的声音表现出来吗?(生用豪迈的气势朗读诗)

2.品味诗境,指导朗读

你仿佛看到了一群怎样的士兵?(勇猛、豪迈、坚定……)我们来观看一段古代战争的场面。(播放《楚汉传奇》骑兵冲锋的场景

视频)

你感受到了什么?所以,我们要用朗读将这种豪迈表现出来。老师带来了一首琵琶曲《十面埋伏》,谁能伴随着音乐,慷慨激昂地朗读一下?(生配樂读)

(设计意图:运用视听觉直观原理,借助战争视频、音乐等素材,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直观地感受战场的惨烈和将士们勇猛冲杀时的悲壮!让学生带着热血沸腾的情绪朗读古诗,深刻体会诗境。)

板块四:对比异同,背诵积累

1.三诗共读,发现异同

(同时出示三首诗)读三首诗,说说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预设:“淡墨痕”为什么梅花是淡墨痕呢?

解疑:(出示梅花图片)仔细观察,谁能为他解释?(因为梅花纯洁淡雅,所以用淡墨痕画。)

追问:诗人仅仅是想表达梅花纯洁淡雅吗?(不是,也是在表达他自己崇尚纯洁、淡雅的精神品质,在《墨梅》下板书:品格:纯洁、淡雅、清高。)

过渡:是呀!其他两首诗也是如此,仔细观察,它们都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格?

预设:《芙蓉楼送辛渐》表达了作者冰清玉洁,一片至纯之心。(在《芙蓉楼送辛渐》下板书:冰清玉洁、至纯之心。)

预设:《塞下曲》表现了边塞战士爱国、勇猛、无畏、豪迈的精神品质。(在《塞下曲》下板书:爱国、勇猛、豪迈。)

(指名多生谈)

2.课堂小结,总结写法

王冕用墨梅这一种事物来表现他清高纯洁的内心;王昌龄用一个离别的事件来表达他冰清玉洁的至纯之心;卢纶用战士出征的场景来赞扬将士们的勇猛和豪迈!三首诗真可谓异曲同工,妙不可言,都是借助一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成功在于积累,最后,请你带着感情反复读诗,看看能不能背下来。

3.课后作业

你还能找到其他借助一种事物来表达内心感情的诗词吗?课下搜集,我们下节课课前交流。

(设计意图:1.再次回归整体,对三首古诗进行整体共教,体会三首诗的异曲同工之处。比较中三首诗既有相同的点——都是借助一种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感情;也有不同点——王冕用了一种事物,王昌龄用一个离别的事件,卢纶用一个战士出征的场景,由此,学生对这三首诗的写法更加清晰明了。通过精心设计流程,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对三首古诗的理解和赏析全可自主达成,不仅能读懂诗文,体会诗境,还可悟出诗境之美。三首古诗共教大大丰盈了课堂容量,节约了教学时间,在课堂上使用拓展性问法,为学生打开了爱上语文的一扇窗。2.背诵积累是课后的硬性要求,这个教学目标在课堂上直接落实,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扎实。)

(作者单位:河南濮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玉壶诗境王昌龄
佘景峰
诗境
驰骋边疆的王昌龄
接连被贬的“九品”芝麻官
石维文
张勇
爱国情怀永流传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玉壶
以学定教,让诗歌教学“得言、得意、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