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淼
教学目标:
1.学会前两首诗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会默写《绝句》。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练习背诵古诗。抓住关键词,自主发现两首古诗所描写的季节。
3. 能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画面,并能用自己的话流利地表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4. 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体会诗人细致、敏锐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春天的特点,想象诗句中描写的画面。
2.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学习生字“惠”“崇”
1.板书课题,揭示教学内容。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谁来读读诗的题目?(出示诗题。指名读。)
2.学习生字“惠”“崇”。
(1)课件标红生字“惠”“崇”,评价学生字音认读情况。
(2)指名领读。
(3)认识北宋名僧“惠崇”。
提问:知道“惠崇”是什么意思吗?谁能来简单介绍一下?
(4)生字组词,学习生字“惠”“崇”。
师:把这两个字拆开来,你能分别给它们组组词吗?
(5)生字放回诗题中,齐读诗题。
3.过渡: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呢?打开语文书,自己读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句的节奏。读完以后想一想,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读古诗,要读准字音,读出诗句的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
3.学习生字词“鸳鸯”“蒌蒿”“芦芽”。
(1)出示词语:鸳鸯、蒌蒿、芦芽。指名认读。
(2)观察字形,根据偏旁尝试归纳词语的意思。
提问:这三个词语可有意思了,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了吗?
指名交流,相机点拨:都是同偏旁的字。
追问:观察偏旁,你能猜出它们的意思吗?
指名交流,引导使用句式:我猜出……是一种……,因为……。
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发言声音响亮,句子意思表达清楚。
4.齐读古诗,边读边思考: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两首诗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象)
三、想象画面,交流讨论
1.自读诗句,找到描写春天景物的词语。
2.指名交流两首诗中关于“春天”的信息,相机理解词语。
(1)引导学生使用句式“我从……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春天,因为……”说话。
(2)根据学生发言,课件标红相关词语(迟日、春风、燕子、沙暖、桃花、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芽短、河豚欲上),着重相机点拨,理解下列词语:
①迟日
提问:你能给大家说说“迟日”是什么意思吗?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评价:看来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是一个好办法。
②芦芽短
提问:芦芽呢?是什么?
追问: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芦芽短”的意思吗?
评价:看,这就是春天芦芽短的样子。(根据生答出示插图)借助课文插图理解词语,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③河豚欲上
谈话:知道河豚吗?它们有什么生活习性?
评价: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确实,每年三月,河豚会由外海游至江河口的淡水区域产卵。这样的过程被称为“洄游”。“河豚欲上”就是河豚要开始洄游的意思。
3.借助景物,想象畫面。
(1)谈话:这些春天特有的景物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
(2)指名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把画面说具体。
①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指名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描述“江山秀丽”的景象:山是怎么样的,水是怎么样的。
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仿佛看到了怎样的花草?闻到了什么味道?
评价:你们展开想象,把画面具体地描述了出来,让人感觉景色生动迷人,这就是想象的力量。
②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指名交流。
追问:你们听,它们叽叽喳喳地在说着什么?
评价:燕子这么热闹,鸳鸯呢?
指名交流:鸳鸯睡在温暖的沙堆里,它们觉得真舒服呀!
评价:你们不仅会想象静态的画面,还能想象当时的声音,猜测它们的想法,真好!
(3)过渡:这样的景象,你能想到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吗?(指名交流,师相机板书:生机勃勃,艳丽迷人。)
(4)想象画面,练习说话:《惠崇春江晚景》有没有给你们这样的感受呢?你又是从哪些画面中感受到的?能学着刚才的样子,自己来说说吗?注意要展开想象,把话说具体。
①指名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在“桃花三两枝”“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等处展开想象和描述。
②根据学生发言评价。
四、归纳总结,发现选材特点
1.小组讨论选材特点。
师:两首诗,都是写春天,都给人欣欣向荣、色彩鲜明的感受。你们发现诗人的创作窍门了吗?前后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2.指名交流,归纳选材的特点:抓住了春天的植物和身边熟悉的鸟或者家禽等。
3.体会诗人敏锐的感受。
这些植物和鸟儿、家禽等,诗人是随意选择的吗?(不是,是细致观察和敏锐感受到的。)
追问:能说说理由吗?(泥融、沙暖、水暖鸭先知,这样的感受离不开诗人的细致观察,更离不开诗人对事物独特的感受。)
4.评价:是啊,诗人就是这样,不仅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更有着细腻的情感,能捕捉到这些生动的画面。
5.齐读两首诗。
五、布置作业,迁移运用
师:描写春天的诗是这样,《古诗三首》中的《三衢道中》这首描写夏天的诗有没有这样的特点呢?自己读读诗句,想象画面,试着用流畅的语言具体描绘一下。下节课再来讨论。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东林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