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合众
有一天,在屋角一大叠的棉絮之中,突然翻出了半部残卷。那书百来页光景,每页书角都卷心菜一般层层叠着。卷前卷后的几页,摸上去脆生生的,一碰就碎成小纸片。没有书名,没有书脊,看页码一开篇就是几十页出去,七八十回后又撕掉了,完全没有任何关于这本书的信息。
也是太没有书可读了,找到这么本没头没尾的书,勉强读起来。书里说的是一个大家族的欢乐故事,一群少男少女住在一个有几个村子那么大的大园子里,吃喝玩乐,饮酒斗诗,无忧无虑,其乐融融。
那些富贵繁华,少年却是看不大懂。只知道里头的食物让人垂涎欲滴,一个茄子又是拔丝又是揉细,做得风流婉转。只是看不懂为什么要那么忌讳油星,那油汪汪的红烧肉我们过年才吃得上一回,不是世间最美的味道吗?
里頭的诗自然也看不懂,却总感觉有种说不出的况味,符合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心境。于是,我找了个笔记本,挑喜欢的工工整整抄了大半本。课堂上无聊,拿出来默默背上一遍,什么“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什么“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自得其乐中似乎慢慢拥有了小伙伴所不知道的欢喜和哀愁,向往和惆怅。
书到了七十回,又是重结诗社,又是饮酒填词,正是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时节,却戛然而止了。问家里的大人们,自然不知道是什么书,更不知道是谁放上去的。
第一次去外婆家,是六七岁光景。
在一个叫秦屿的地方坐上三轮卡,一路突突的车声中,全是绕来绕去的山路。每到一个山村,三轮卡就在村头停一阵,搬东西的,走亲戚的,司机也下车不知道去了哪家喝一阵酒,老半天总也不见个出发的点儿。到了山林深处,突然就看到一大片翻滚的云海。越来越猛,越来越重,弥漫在整个车外。群山苍茫,流云奔腾,迅如激水,仿佛置身在一个梦一般的仙境。
三轮卡在云雾中带着浓浓的酒意穿行了许久许久。在一个山坳处停下,父亲大声说,到了到了。云海逐渐散去,我们下车一看,却是山路边一间小店。父亲很熟稔地进去,跟店家欢乐地招呼着。在半人高的柜台上,揭开大酒瓮,舀了半斤老白干,又从柜台上大玻璃罐子里抓几把花生,喝上聊上,一坐又是老半天。
这样天色全暗了下来。父亲叫起昏昏欲睡的我们,正式走路往外婆家出发了。
还有很长的山路要爬,突然在一处山路站住。父亲告诉我们,不远处有大片石头的就是太姥山,说好了明天要去看看。然后继续赶路,翻下山梁,有一条山涧,得脱了鞋赤脚膛水过去,顺着茂密山林间的羊肠小道走半个来小时。越过一个山包,就在山岙里,远远地看见一片昏黄的煤油灯光晃动着,外婆家终于到了。
当晚,我们就在山间的一处人家住下。附近有古寺,暮鼓声里,寒鸦哇哇叫着四处乱飞。那人家不知道是不是外婆那个大家族的亲戚,总之,苍茫群山,昏黄夜色,只此一户人家。老屋三四间连着,聚拢来一大家族的人,被母亲带着一个个招呼过去:外公、外婆、大舅舅、大舅妈、大阿姨、大姨父、三阿姨、三姨父、四阿姨、五阿姨、二舅舅、三舅舅……还有一群一样大小的丫头,都瞪着明晃晃的大眼睛望着我这个陌生人。
大人们喝酒、吵闹,小娃们很快熟悉起来,在庭院里疯跑一阵,外边的夜色便跟墨一样浓厚。最后被大人们吆喝进来,随便拿热毛巾抹把脸,拽到小阁楼里,在一个角落铺了几床大棉被,所有的小娃们都窝一起睡觉。那个夜晚,听着楼下大人们大声喝酒,在似梦似醒间嘎嘎地大笑着;听着屋外夜风沙沙从树间穿过,刷刷地从瓦上过去;听着山里不知道鸟声还是小兽的呜哇声……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幸福感。
读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是个读书人。在当时的乡下中学,他的宿舍里藏了两大竹书架的书。虽然没怎么去他那里借读,日常之中,却常常听他指导说要读些什么书。
有一天,他终于说,同学们要读读四大名著啊!那个时候,大家完全不知道什么是四大名著,除了课本,大部分人都没接触过其他带字的读物。我凭着小时候读金庸的小说积攒下来的一些历史知识,在小小的学生群体竟然有着鹤立鸡群的感觉。
入学不久,学校组织国学知识竞赛,我代表初一年级参加。分组抢答的性质吧,坐在简易桌椅拼接起来的台上,跟初二、初三的学长、学姐们同台竞技,竟然发现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都是一个小小的鱼钩,抛在自己旧往认知积聚的池塘中,都可以钓上一条既定的鱼来。
于是全校震动,都说初一有个新生,很厉害云云。初三的学姐,会在晚自习的时候,绕到教室来,在讲台上老师一般站定,说某某站起来,然后看一眼,呵呵笑着踱出门去。
饶是如此,我也依旧不知四大名著写的是什么,甚至也并不能记全哪几本才算是。有一回晚自习,不知道是谁带了本《红楼梦》过来,于是顺手拿来翻,翻到几十页,突然就怔住了。坐在教室角落,浑身颤抖,眼泪就流了下来。
原来,小小阁楼,懵懂年少光阴里头,那本掐头去尾的卷角书,竟然就是所谓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
急忙忙翻到当年找不到的结尾读下去,几天里茶饭不思,却是越看精神越颓靡。大观园里的诗酒盛宴,竟然是这么一个结局:“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偶尔翻到余英时先生的《红楼梦中的两个世界》一文,大意是说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造了两个鲜明对比的世界,即大观园这个理想世界和大观园之外的现实世界。
突然就想到,少年时候心心念念的大观园,就是刻意营造的乌托邦罢了。不仅如此,云海尽头怎么走也走不到的村庄,村庄里头多迟也不愿意散场的庞大家族,其实也都是人生里头的一座大观园。隔着时间的距离,隔着空间的距离,它们在我人生的伊始,仿佛在一首词的上半阕,华丽丽地铺垫下许多美丽的意象。
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眼里的我们,不过是年少倏忽白头的过客而已。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