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
摘 要: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歌唱教学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追求以审美情感为主线,情感性、音乐性、技能性的完美统一。面对歌唱教学中的运用方法,文章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提出了利用肢体语言作为有效突破的方法。运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突破歌曲教学中的难点,感受歌曲特点、深入体验歌曲内涵、真切表达歌曲情感,是文章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肢体语言;歌唱教学;小学
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综合性艺术表演已经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综合艺术表演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四大领域(感觉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及相关文化)中的“表现”的一部分。
那么面对一所农村小学的学生,我们如何有效地利用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让学生对音乐有所感悟,启发学生对音乐产生联想与想象……本文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第一小学实际出发,阐述了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好肢体语言,让学生更直接、有效地感受音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
小学阶段歌唱教学是以歌曲教学为载体,其中包含了歌曲欣赏、歌唱发声、歌曲识谱、旋律音乐、歌词朗诵及配唱、歌曲处理、歌唱情感表达等内容。由于学生的学情不同以及歌曲的差异性,歌曲教学存在各种难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感悟,具体从歌曲教学的两个阶段出发:欣赏歌曲阶段,运用肢体语言激发学生歌唱欲望;学唱歌曲阶段,运用肢体语言来学习歌唱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接下来,谈谈运用肢体语言突破歌唱教学难点的具体方法。
一、利用肢体语言,激发学生歌唱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可以短时间集中和维持。一般来说,一个7~10岁的小学生可以继续集中精力20分钟。他们缺乏自制力,思维容易发散,经常会无意中转向他们看到或听到的东西,尤其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专家曾说:如果训练还有那么点儿趣味,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就会大增。学生倾向于遵循丰富多彩的“味”训练,效果也是“事半功倍”的。笔者觉得教学中最关键的是“如何寻找学生兴趣的激活点”,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氛围中学习。否则,无论教师怎样有激情,整节课就会是一潭死水。
因此,笔者从各种肢体语言着手,让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利用已有的肢体语言或自己创编的肢体动作,结合趣味地赏听、模仿、表演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效关注歌曲的形象、意境,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歌唱学习的热情。
1.肢体体验歌曲主题,激发学习热情
传统的机械灌输让学生反复地重复歌词。一节歌唱课下来,学生的注意力极大一部分在記忆歌词、理解歌词上。学生对它不感兴趣,审美变得空虚而缺乏活力。如有人会不自觉地跟着音乐捻指,有人会踩着音乐的节拍轻轻地跺脚,有人会随着自己的感觉晃动身体等,反应或大或小,相应手势和表情按歌词内容进行组合。在音乐课上,恰当的肢体语言不仅可以正确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思想,而且可以生动、活泼、简洁地表达歌曲信息。
2.肢体表现歌曲内容,激发学习欲望
低年级学生很难对抽象的音乐语言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但通过肢体语言,音乐的视觉化不再是梦想,它可以让学生产生无限的想象。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把“听”形象化、具体化,巧妙地把“听”变成“动”,找到肢体语言与音乐的结合点,学生会逐渐熟悉音乐,理解音乐,顺利完成审美体验。
3.肢体展示歌词特色,保持学习兴趣
歌词,如音乐主题,是歌曲的主旨。一首优秀的歌曲,其旋律和歌词必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通过对歌词的关注与赏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特点。这里我所讲的要关注的歌词,主要指重复出现的、有一定特点的歌词,使学生在关注、表现这些歌词的过程中,完整而有侧重地聆听歌曲,进行趣味地学习。这样学生不再是茫然地听音乐,不再“无事可做”,而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一次又一次有指向性地体验歌曲,感受歌曲特色,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歌曲学习的热情。
二、利用肢体语言,突破知识技能重难点
1.运用肢体动作,帮助歌词记忆
新的课程目标对歌唱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低段年级学生,要求每学年背唱歌曲若干首。所以在低年级的歌唱教学中,运用形象直观的肢体语言,能帮助学生识记歌词,突破背唱歌曲的难点。学生在运用动作与歌词相联系的过程中,开发了想象力,培养了记忆能力,更是将外界的辅助手段转化成一种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
2.巧用肢体动作,感受节奏节拍
音乐的脉搏就是节奏。运用肢体语言,根据音乐强弱节奏的特点,以拍掌或其他形体动作跟随音乐同步进行,达到引导学生倾听音乐的目的。那么如何使学生更快、更有趣地掌握节奏呢?
(1)唤起良好的节奏体验。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感受音乐的节奏。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应该主要感受和体验;在高年级,积累了一些音乐经验后,逐渐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2)设计有效的声势动作。我们可以用“身势”来表现歌曲的节拍。“声势”是由简单的身体动作的声音所组成的活动的有节奏的组合。四个最基本的动作是跺脚、拍手、拍手和捻手指。他们的音色可以代表四个部分,统称为“身体乐器”。这种教学方法对中小学音乐教学非常实用。
3.善用肢体语言,训练音准音高
训练音高和音准是一项枯燥的教学内容。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它们的关系。运用肢体语言原理利用学生自己的身体位置来感受音的高低,让音高与身体低部位构成有效环节,在不断的身体运动中,达到训练音高的目的。
4.妙用肢体语言,表现旋律走向
音乐家霍夫曼曾说过:“音乐里面最先存在的、最能够用一种神奇的魔力把握着人们的情感的、最美的东西,它就是旋律。”因此,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表达旋律尤为重要。例如,我们可以用前后步或手臂上下的方式来表达歌曲旋律的高度变化,也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大肢体动作来品味音乐情感的内在感受,或者跳跃明亮,或者况闷舒缓,简而言之,这些感受是可以用步子或手臂表示的。
5.活用肢体语言,掌握知识技能
对低段年级的学生来说,识谱、学习各种音乐符号是何等困难,学生学的时候总是愁眉苦脸,似懂非懂。如果尝试让学生在“动”中学习,则有趣而又简单多了。
(1)运用肢体动作记忆音阶位置。认识Do—Si各音在五线谱中位置时,把五指当成五根线,编上儿歌,配上肢体语言,这样就在旋律互动中轻松解决了难点问题。这种识谱法叫——手指五线谱识谱法。
将你的左手当作五线谱,手心向脸,那么,你的五根手指就是五线谱的五线。你小拇指上的音是mi,小拇指与无名指间的音是fa,无名指上的音是sol,无名指与中指间的音是la……依此类推,很容易记。这样活的五线谱,我们随时都可以拿出来学习。这种更形象化的认谱方法对于年龄小的学生非常适合,会让他们记得更牢一些!
(2)运用肢体动作理解音符时值。学习各种音符时值,既枯燥又难懂。教师一味地强调,几分音符要唱几拍,休止符号要停几拍,学生会听得云里雾里,到最后还是弄不懂。如果能尝试用肢体语言进行形象教学,如把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分别称作“走、跑、拖”,听音乐时运用手臂、身躯的放松摇摆动作,与时值协调的走步活动,以“时值手符号”表示較短的时值、以“脚拍”表示强拍和弱拍。它生动、亲切,从“动”中就把握了各种音符节奏。
(3)运用肢体动作学习音乐记号。旋律中出现的乐谱是抽象的,难以理解。教学时使用适当的肢体动作插入歌曲的演唱中,既可以强化音乐记号的作用,也不会打断学生对于歌曲的演唱。
结 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音乐课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单调走向有趣。运用肢体语言突破歌曲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和谐是流动的画面,和谐是动态的音符,和谐是优美的旋律,和谐是情感的共鸣。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留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课堂是动态的,在每个学生的良好互动中和谐发展。让我们和新课程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徐淑彬.且舞且歌唱——以肢体语言帮助学生对歌唱教学中音乐元素的理解与感受[J].艺术科技,2015(10).
[3]米 然.借助肢体语言提高低年级学生歌唱能力初探[J].大众文艺,2019(12):211-212.
[4]田 雨.肢体语言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4(10):156.
[5]王小娟.浅谈肢体语言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4(10):97.
作者简介:沈 晓(1983—),女,浙江杭州人,小学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