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伟
(大连市甘井子区文化教育事业服务中心)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可见,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学生学习英语可以开阔视野,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以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识、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
语篇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总的说来,语篇由一个以上的语段或句子组成,其中各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的,在语义上是连贯的。语篇通过不同的文体形式,以其特有的结构、内容组织形式和语言来传递信息和文化知识。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具体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即关注语篇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语篇所用的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避免单纯地讲授语篇知识。
外研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语篇形式常见的是会话、短文,还有歌曲、歌谣,在一定的语境下表达具体的语义。同时,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文本配以大量的、生动的图片,这些图片中也富含信息,帮助学生理解语义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英语高年级教学中,教师通过语篇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还可以培养其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解析,帮助学生获取文本信息;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进一步深化学生所学的阅读策略;根据话题语境适当改编或扩充文本内容,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量;利用推测、判断、讨论概括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见,英语语篇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并形成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同时,语篇教学需要教师深度挖掘和解读语篇中蕴含的文化知识和文化内涵,以帮助学生对主题文化感知与理解、内化与迁移。
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学习语言的重要内容。教师对文本主题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笔者以外研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M4U1 Thanksgiv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US一课为例进行具体的阐述。
本课的主题语境是传统节日,内容是Simon向大明介绍他最喜欢的节日——感恩节,并且朗读了他作的一首小诗。传统节日富含深刻的文化内涵,包含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习俗和文化内涵,而感恩节对于美国人来说更具有深刻的意义。本课可以从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角度出发来理解教材内容:一是就本课的语言能力而言,可以设计一节以听说为主的课型,通过听说训练、听音模仿朗读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所文本信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二是通过微课视听、文本阅读以及教师提问等方式,扩充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丰富学生对感恩节文化的深入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进一步理解感恩节对于美国人的重要意义所在,形成跨文化意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对话与设置任务,激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已有认知,进行文化对比和语言输出,增强学生国家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不断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四个方面。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并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以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听懂文章大意,读懂文章具体内容,了解语篇的基本结构;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以个人或者小组合作等方式谈论中西方的传统节日;通过语境和上下文理解词汇Thanksgiving,nearly;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回答问题,完成任务,能够预测、想象、推理、概括文本内容;能够灵活运用阅读策略,获取文本信息;能够在师生、生生对话和小组合作学习中注意倾听,积极思考;了解Thanksgiving的节日习俗,乐于接触外国文化,拓宽国际视野,了解中外文化的不同,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运用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发展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学会学习。在Thanks giv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US.一课中,教学活动的设计突出知识学习、能力提升、文化理解和学习策略运用为一体的教学活动形式,通过图片、问题链、师生互动、文本阅读等活动,有机整合语言、思维和文化的教学过程。
在语篇教学前,教师围绕语篇主题,通过歌曲、图片、视频等引起学生感知和注意。这些活动能引发学生阅读语篇的兴趣,促使学生关注语篇的内容,形成阅读的期待。教学实录如下:
T:What festival was it last Friday?
S:It was Mid- autumn Day.
T:What did you do on the Mid- autumn Day?
S:I have moon cakes.
S:On the Mid- autumn Day, each family get together and have a big dinner.
T:Well,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S:The Spring Festival is my favourite.
T:What about them?
(出示教材Activity 1图片)
S:Thanksgiving is his favourite festival.
S:Thanksgiving is her favourite festival.
T:Thanksgiving is their favourite festival.why?
S:It’s a very important festival in the US.
T:Let’s enjoy a video about Thanksgiving.
(教师自制微课,内含感恩节的文化背景知识。)
文化背景知识是指英语学习材料所涉及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情景因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本课的话题虽然是感恩节,但文本仅仅是简要地说明人们庆祝感恩节的方式,究竟这个节日为什么那么重要,文本没有任何介绍。如果缺少相关文化背景的介绍,学生便不会真正理解这个节日对美国人深刻的文化价值和重要意义。
本课例中,教师先以刚刚过去的中秋节为话题,和学生自由对话,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中秋节都做了什么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利用教材活动一的内容引导学生谈论最喜欢的节日,引出感恩节;最后,通过观看视频,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感恩节对美国人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语境和语用深入理解标题“Thanksgiv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US.”的语义。
在文本学习中,教师明确本课的语篇结构,通过设计主线问题,深挖语篇的内涵,巩固、内化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等,其目的是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师基于文本内容,首先提出主概括性问题:What’s Simon’s favourite festival?引导学生聚焦美国节日;其次,鉴于本课跨文化知识的鲜明特点,教师增加了一些相关知识的渗透,丰富了学生对感恩节的深入了解,提出主线问题:What do people do on that day?然后,教师为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感知文本内容,提出:Why is the dinner big and special?What do they eat?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和知识回答出:They have lots of delicious food. Families have a big dinner get together. 接着,教师采用追问的形式,层层深入,提出:Do you know what they eat on the day?教师在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补充感恩节餐桌上必有的传统食物,如火鸡、南瓜饼等,提供语料丰富学生的认知,同时还为学生语言表达积累素材;再次,教师提出:Do they say thank you before or after dinner?Can you guess what fun do they have?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可以了解美国人在餐前向家人、朋友和食物致谢。教师又适时补充说明在感恩节晚餐前一家人欢聚一起,按照传统吃饭前每个人都需要祈祷,说出自己的感恩祷辞(It’s a time to show love to others.);最后,激活学生的思维后,教师补充了一些节日活动,如releasing turkey,thanksgiving parade,giving food to the poor等。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说出节日中美国人常做的活动,进一步了解感恩节对于美国人的重大意义。
本课的教学是以了解他人最喜爱的节日为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在语言、思维和文化的有机融合中,学会谈论自己最喜爱的节日。因此,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教师注重对学生语言输出时语篇结构的梳理和建构。
在层层问题的引导下,教师利用板书建构本课的语篇结构,包括:What’s Simon’s favourite festival?When is it?What do people do/eat on that day?How do people feel on that day?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适当融入教师扩充的文化知识,不仅能说出Simon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在节日那天人们做什么,而且还能更加具体地说明节日食物、节日活动,进而丰富对感恩节的认识、认同和尊重。
文化理解、文化认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本课学习目标的落脚点是增强学生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不断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在语言迁移运用环节,师生通过对话交流的形式,激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已有知识背景。教师通过设置任务,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中国节日,任务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图2
通过层层递进的语言活动,学生实现了语言输入—内化—输出的过程。学生语言输出的过程不仅是语言技能内化的过程,还是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带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引领学生走进语篇。教师从主题走向语篇,从整体入手凸显语篇的整体性,在梳理语篇内容时,重在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厘清语篇的脉络,引导学生学习了语言知识,掌握了语言技能。在语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对问题加以序列化、条理化,使语篇脉络清晰、主线分明,语篇信息一清二楚,帮助学生建立了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生将信息与内容紧密联系,构建了基于主题的知识结构,为其内化语言并有逻辑地进行表达奠定了基础,学生形成了结构化知识。这是学生准确而全面获取语篇信息的基础,也是学生深入理解语篇内涵和提升文化意识的前提。
英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在语篇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了其他文化,形成了跨文化意识,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有助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因此,语篇教学的价值不仅在于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还应关注学生心智发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进而帮助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语篇学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文化背景知识、感知文化内容、迁移文化体验,帮助其形成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意识。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发展语言技能,丰富情感体验,端正文化态度,形成正确价值观,培养文化意识。这是语篇学习的深层次要求,也是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培养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方面的课程总目标。教师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围绕主题深度挖掘和解读语篇中的文化知识和文化内涵,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设计语言、思维、文化有机的融合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对语篇主题文化的感知、理解、内化与迁移,帮助有助于学生拓展国际视野,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