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中国特色词传播学角度英译研究

2020-04-01 03:34:04王晓梅
吕梁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俗语传播学含义

王晓梅

(运城学院 外语系,山西 运城 044000)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十九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十九大报告是全国人民在新时代的行动纲领,是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十九大报告的英文版是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交流的平台,所以准确翻译十九大报告及准确传达十九大精神是翻译在传播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本文将依据十九大报告,在传播学视角下从中国特色词语的英译入手来研究十九大报告的英文翻译。

一、文献综述

关于对外宣传翻译的研究,由来已久。近年来较有影响的有以下几种观点。2008年刘宗秀在《从传播学看外宣英语的翻译》中认为,外宣英语注重传播效果,是由其传播目的所决定,传播效果是检验传播成败的根本标准,必须要注意读者的反应。因此,在把握原文主要内涵的前提下,对原文增删、换位、加工都是有一定根据性的。优秀的译者不是词句转换的“对号者”,而是沟通思想的“搭桥人”。只有这样,译文才能更好地被读者接受,达到对外宣传的最佳效果[1]43-44。2013年张健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外宣翻译“变通”策略刍议》中指出,外宣翻译属于应用翻译的领域,与文学翻译本质的区别在翻译的目的不同。前者的目的是实现交流与沟通信息,后者的目的则注重审美欣赏,旨在唤起读者的艺术感受[2]19-27。2016年孙利和林宗豪在其著作《“7W”模式对翻译传播要素协调性的阐述》中提出,当译者难以完全兼顾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情景与传播目的之间的协调时, 应结合具体翻译情境, 对传播要素的重要性进行等级划分,来剖析、判别和阐释要素间的联系,突出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准确传播译文精神[3]67-72。

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迄今,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十九大报告的不同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传播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王大伟与李佩瑶在《深化微观翻译技巧研究,丰富宏观译论内涵——〈十九大报告〉英译文中灵活翻译方法探究》一文中指出,十九大报告英译文质量极高,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外国语言专家首次提前介入翻译工作(不只是作为后期润色存在);翻译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更为灵活; 取得了良好的外宣效果[4]38-45。

二、中国特色用语在十九大报告中的作用

十九大报告中引用许多中国特色的词语。这些词语的运用,使得十九大报告语言生动形象,富含文化底蕴。例如:作为十九大报告核心主题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反腐倡廉的的“打虎,拍蝇,猎狐”、激励一鼓作气不可半途而废的“行百里者半九十”、对于作风要求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带有比喻意义的“刮骨疗毒”、突出强化自身建设和反腐倡廉的“打铁还需自身硬”、体现中国民族对“大同世界”的憧憬与追求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等一些积极向上的中国特色词语。

十九大报告语言体系丰富,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在翻译中把这些表达出来。要完成这项工作,仅有好的中文水平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中国国情、历史,需要对中国正在发生的一切、国家的理念、战略、方针有所领悟,准确传达这些词句的真正含义。学者吕俊表示:“翻译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的活动,其本质是传播”[5]39-44。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播十九大精神,就应该在充分理解十九大报告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翻译。

三、十九大报告中成语及俗语的意义及使用情况

学者吕俊表明,翻译应是属于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是传播学中的一个有一定特殊性质的领域,翻译的本质决定了它应该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联邦德国的翻译理论家沃尔夫拉姆·沃尔夫(Wolfram Wilss)在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 and Methods一书中指出“翻译是与语言行为和抉择密切相关的一种语际信息传递的特殊方式”[6]88-92。如果我们将翻译学置于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之中进行研究,就会使翻译研究带上传播学的一些特点: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综合性、实用性。

翻译十九大报告,译者不仅要有足够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储备,更要结合其他科学合理的翻译方法,以及文化交流手段进行翻译。在众多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还要不断地将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国内外的翻译理论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为我国的政治文本翻译做出贡献[7]124-126。

(一)成语及俗语在翻译传播的意义

1. 成语与俗语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汉语成语大多是从古代历史事件、诗文和俗语中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些词语不止一个意思,在翻译中应正确选择其想要反映的真正含义并用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去传达。

成语,是人们长期沿用的结构稳定、形式简洁、意义完整的定型短语。成语俗语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成语俗语的形成要经过语言和历史的沉淀和提炼。第二,成语俗语中包含巨大的信息量,言简意赅。

2.中国特色词汇,以中国文化为载体

由于国家历史发展的差异,通常很难在英文中找到对等的中国特色词汇。因此,翻译时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让这些富有文化特点和民族特色的词汇在英译中更好地传达其本义,同时让目标语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为了实现这一翻译目标,可以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在保留原文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迎合受众的语言习惯,以提高十九大报告译文的忠实度、准确性、严谨性以及可读性。

(二)传播学角度下十九大报告中成语、俗语的使用情况

十九大报告中引用了大量特色词语,有古成语,也有新时代中不断革新的当代成语。他们共同组成了内容丰富多彩的十九大报告。以下这个图片充分反映了中国词语在十九大报告中的出场频率,及其重要性。本篇论文通过分类将十九大报告中使用的中国特色词语做了举例说明。

图1 十九大报告中成语与俗语引用图

四、 传播学角度下十九大报告成语、俗语的英译分析

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归纳为五个要素,即“5W”模式。历经数年,美国学者理查德·布雷多克将其发展成为“7W”模式,即who says(谁说),say what(说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对谁说),with what effect(产生什么效果),why(传播的目的),where(传播的场合)[8]68-71。依照在十九大报告中的出场顺序,我们对十九大报告中所使用的重要成语与俗语的英文翻译从传播学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在十九大报告中有些要素是相同的,集中进行说明。其中,who says是针对传播主体,十九大报告中,传播的主体是习近平总书记,该报告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发展的特殊时期做出的总结与讲话;in which channel针对的是传播渠道,一个国家在关键时期做出的报告,所以它的传播渠道不是单一的,十九大报告的传播渠道综合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图片传播、画面传播、声音传播等方式,利用各国报刊、广播、电视播放,网络多媒体等媒介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to whom是针对传播对象而言,十九大报告是面向世界的文件,其传播受众是世界人民,但是其身份的不同决定了其能够对报告的理解程度有多深,高素质学者或相关研究人员的理解能力和普通民众的接受能力不能对等;成人和青少年的接受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where针对的是传播场合,十九大报告作为政治性文件,是严肃庄重场合下进行传播,比如,电台的实时转播,现场报道等等;why针对的是传播目的,不管是翻译传播十九大报告还是实时转播现场情况,其目的都是让受众群体了解上一阶段情况,以及下一发展阶段的规划,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了解中国国情。关于say what针对的传播内容,本论文挑选了报告中经典的成语和俗语,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登高望远、居安思危;蹄疾步稳;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打虎,拍蝇,猎狐;初心不移,矢志不渝;行百里者半九十;打铁还需自身硬等。从这些带有中国韵味与特殊含义的的词句入手,探讨十九大想要传达的意义。此外还有with what effect对应的传播效果,结合内容进行以下重点分析。

(一)十九大报告中的成语分析

1. 出自古诗文的词语

来自古诗文的成语有:“雷厉风行、久久为功、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海晏河清、朗朗乾坤、志存高远、内忧外患、定于一尊、精益求精、长治久安、安居乐业、坚忍不拔、锲而不舍、防微杜渐、一视同仁、肝胆相照、任人唯贤、登高望远、蹄疾步稳、居安思危”等。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局势,我党提出了“登高望远、居安思危”的前瞻性理念,翻译为:“Aim high and look far, be alert to dangers even in times of calm”(目标定高、目光放长远,即使在平静时期也要保持警惕)。“登高望远”出自《荀子·劝学》,意为登上高处看得更远,引申为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居安思危”意为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要想到随时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做好应对意外的思想准备。此处的翻译以意译为主,准确传达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态度。这两个词语被习近平总书记用来描述处理国际间关系,形象生动。国际关系瞬息万变,平静的湖面下暗流涌动,我们面对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应该时刻做好应对的举措,顺应时代潮流,应大势所趋,有危机意识,以不变应万变。针对传播效果而言,接受者显而易见的懂得在和平局势下我国的处事态度。

描述我国发展状态的“蹄疾步稳”译作“quickly but steadily”,翻译成“快且平稳地”充分反映了我国改革的状态,在保证改革进行的速度的同时,又要促进改革健康平稳进行。该成语出自孟郊的《登科后》,其中隐藏着愉悦、欢快与积极的情绪,也表明了我国之前的举措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以及对未来的改革发展充满自信与期待,这层含义在翻译中不能充分体现。对于受众而言,则可以明白该成语(此处删除的字)象征的发展节奏与发展状态。

2. 新时代四字词语

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时代四字词语也有很多,例如:“不忘初心、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不屈不挠、亲诚惠容、当家作主、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徇私枉法、稳中求进、初心不移、矢志不渝、开拓进取、正风肃纪、脱贫攻坚”等。

反映新中国九十六年来我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长道路中,不管面对多少挫折与磨难,都能够保持“初心不移,矢志不渝”的态度,翻译为“has never forgotten its founding mission, nor wavered in its pursuit”从十九大报告中不同位置出现的“初心”,外籍翻译专家分别给出了不同的翻译,可以看出翻译的独具匠心。此处的“初心”翻译成“founding mission”,意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任务,充分表达了我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中坚持始终如一的理念,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与挫折,都绝对不畏惧,不退缩,不放弃的坚韧态度。无论多么大的艰难险阻,我党都将带领我国人民坚定地走向胜利。矢志不渝原意,“发誓立志不会改变”,有永不变心的含义。此处的翻译“在追求中不动摇”反映了成语的内在含义,也反映了我党在承担历史使命,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上,显示出的强大的力量和信仰。就传播效果来讲,在词语的翻译与转换中,翻译保留了核心意思,便于英语国家民众理解。

十九大报告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应的英文翻译:“Remain true to our original aspiration and keep our mission firmly in mind”。英文的意思是:“在心中坚持我们最初的志向,坚定地牢记我们的使命。”针对传播效果而言,在该词句中,外籍专家将直译与意译相结合,把“心”译作aspiration,正确传递了初心想要表达的含义。其中“初心”含义为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含义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富裕的伟大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9]110-111。中国共产党人永远将人民的幸福放在首位,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做为不懈奋斗的目标,以一往无前的昂扬姿态,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向前。

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相呼应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翻译为:“Never forget why you started, and you can accomplish your mission.”(从不忘记我们为何而开始,我们就能完成自己的使命)。这句话出自《华严经》的部分经文改编,原意为:不要忘了最初时候的本心,才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对应我党一开就是怀揣着服务人民的信念的初心,到达我党和人民共同奔向美好明天的始终,这种信仰坚定不移。针对传播效果而言,传播受众可以充分理解“始终”,相同的说法,不同的翻译,也可以更好地使受众明白我党的“初心”意味着什么。

(二)十九大报告中的俗语分析

十九大报告中的俗语有很多,如:“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打虎,拍蝇,猎狐;钉钉子; 行百里者半九十; 打铁还需自身硬”等。

1. 反映我党严肃纪律、消除腐败的俗语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翻译为:“examining ourselves in the mirror, tidying our attire, taking a bath, and treating our ailments”,该译文是运用了直译的方法,将字面意思翻译了出来,它的深层含义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员应该加强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严肃党风党纪,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照镜子”要求我党成员对照学习党章,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希望,先进典范,廉政准则,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不断提高自身政治品德修养,勇于自我反思。“正衣冠”是依照务实清廉的要求,敢于正视缺点与不足,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敢于反思思想,正视矛盾,从小事抓起,从自身做起,从当下看起,铸造共产党人良好形象。“洗洗澡”是以整风肃纪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洗清思想和行为方面的污垢,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纯洁性。“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针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犯错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这是在俗语中隐藏的深层次含义,也是该俗语真正想要传达的内容。通过结合上下文可以对我国的反腐政策有一定了解和体会。

2. 表明我党严惩腐败立场的俗语

“打虎,拍蝇,猎狐”译文为“take out tigers, swat flies, and hunt down foxes”,忠实原文,逐字翻译。这句俗语巧妙的运用了暗喻的手法来表现我党反腐倡廉的政策,虽然翻译中没有体现比喻义的翻译,但是动词的选择却显示出外籍翻译专家们的别出心裁。在翻译“打虎”时,专家没有简单的使用英文中其他表示打击的词汇,例如,fight, beat, strike等,而是选择了take out这个词组,take out有“从某处去掉,去除某物”的含义,因为此处的虎不仅仅指的是一种动物这么简单,而是具有一定的政治含义,表示我党在政治建设中从队伍中去除腐败官员的决心。而hunt down有“追捕直至抓获”的含义,表明了我党对于狡猾的贪污腐败分子绝不姑息,绝不放过的惩治态度。“老虎”指的身居高位的腐败官员,“苍蝇”指的是身处基层的腐败官员。“打虎拍蝇”反映了党中央在惩治贪污腐败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政策措施,形象深刻地说明了贪污腐败的官员不论官职大小,都要狠抓严打,严肃党风党纪,保持纪律的清明。“打虎拍蝇”这个形象的比喻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反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不谋而合。因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原因,受众可能不太能明白“虎,蝇,虎”的含义,但是如果受众是国家领导人或是政治家、学者等高素质人才,时刻关注国际动态的人群,他们对该比喻的理解就更加准确明朗。对于他们而言,传播效果相对优质。但是对于一般的普通大众,传播效果可能会有所影响。

3. 表达我党认真谨慎,从一而终作风的俗语

“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战国策·秦策五》。其原意是“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其比喻义是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该英文翻译是“the last leg of a journey just marks the halfway point”,此处的翻译用了直译的方法,翻译成“一段旅程的最后一段才只是一个中点”。其中深层次的含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党成员提出的要求,越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要成功的时候,越是艰难、关键的时期,越是要小心谨慎,绝对不能有半点的麻痹大意和松懈,越是到了黎明时刻,越是要咬紧牙关,一鼓作气,披荆斩棘,将开始时的一腔热血、雄心壮志保持到最后一刻,任何没有到达终点的成功都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只有踏踏实实,稳扎稳打,我们才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这一句纯正的中国古语,在翻译中译者没有只关注表面单纯的翻译成数字,这一做法使传播效果大大加强,使得受众完全理解传播主体想要表达的内容。

4. 提高党员自身素质和修养,并加强自身廉政建设的俗语

“打铁还需自身硬”,翻译成“it takes a good blacksmith to make good steel”,意为“打好铁需要好铁匠。”该句是从俗语本身的意思出发翻译的,这句俗语形象贴切的表达了增强党员自身建设和反腐的关系,俗语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求我党成员加强学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行动,潜心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二是要求我党成员加强自我修养,保持自身清正廉洁,牢记党的宗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弘扬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做到廉洁自律,秉公守法。严防“灯下黑”情况的出现,淬炼一支值得人民信任的党员干部队伍。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党员起好带头作用,强调榜样的力量,党和人民一起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在翻译这些成语和俗语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的字对字的生硬翻译,而是需要经过理解与思辨,以深厚的语言基础转化文字,准确、生动、完整地传播十九大报告内容。

翻译和传播不可分割,只有在翻译中充分考虑传播要素,做到七位一体,将传播要素融入翻译之中,才能在挖掘中国成语与俗语中隐藏的含义时,最大程度的将其中精神翻译出来,做到翻译效果最优化。

五、结语

从传播学角度学习十九大英译报告,能够帮助我们明了政府文告在翻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翻译政府文告时,我们应更注重其真实反映,减少文学修饰,所有优秀的翻译都成功传播了文本的精神与内容,十九大报告英文版也将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猜你喜欢
俗语传播学含义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46
俗语知多少
客家俗语巧诵读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新闻传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4:47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5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虚荣的真正含义
学生天地(2016年16期)2016-05-17 05:45:55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
新闻传播(2015年14期)2015-07-18 11:14:06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