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周口现存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周口历史发展演变的有力见证。运用CNKI数据分析发现关于周口文化研究数量较少,研究机构单一。近年来周口从高校教育、政治站位、文化惠民工程方面做了改革与尝试,规划一批“以文化城”的项目,充分挖掘周口深厚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周口文化;非遗;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4-00-01
“保护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仅是涉及民族命运的重要问题,同时是建设全人类文化,使人类文化得以多样性发展的基础。”[1]周口素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称,其文化历史厚重,现存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遺产,对其文化研究的梳理,有利于文化保护的传承。
一、周口文化研究的时空分布
从时间分布来看,关于周口文化的研究的文献发表时间与数量的具体分布,体现出2002~2018年,关于周口文化的研究总量呈现波浪趋势,有起有伏,对于周口文化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学界关注。从空间分布来看,关于周口文化研究的所属类别来看,周口本地高校所占比重居多,如周口师范学院,其次是当地媒体的宣传报道居多。无论从时间分布还是空间分布来看,关于周口本地文化研究数量较少,关注的研究机构单一。
二、关注焦点
周口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历史文化遗存灿若星河。近年来,周口在挖掘地域资源,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尝试,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改革发展,开展节会活动、提升特色文化。
一是在高校教育方面,当地本科院校周口师范学院把“周口地域文化校本特色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每年向新生开展周口历史文化系列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周口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依托校豫东南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老子暨中原文化研究中心、周口发展研究中心、越调艺术研究中心等机构举办“周口文化” “易卦文化” “姓氏文化” “老子文化”等特色文化活动,赋予了高校更为丰富的教育内容和更加神圣的文化使命。
二是政府提高文化高地建设站位,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着力推进“文化周口”建设,力求打造富有周口特色的地域文化。以文化“产业化”为抓手,挖掘庙会旅游资源,如淮阳太昊陵、鹿邑的太清宫、明道宫、周口市内的关帝庙等。以文化“品牌化”为亮点,大力弘扬伏羲文化、根亲文化、创世文化、老子文化等资源,把周口特色的文化推向世界,不断增强周口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是全市文化部门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探索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形式,努力打造了一批群众文化活动的知名品牌。如每周五晚上,“周末公益剧场”,成为周口市持续时间最长、节目最多元化、参演人数最多的基层群众文化品牌;“欢乐中原·和谐周口”,成为周口文化惠民活动的金字招牌。其中还以周口文化大讲堂、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中原文化大舞台等形式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等,让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三、周口文化推广的生动实践
(一)周口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周口市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将文化遗产保护放到重要位置,不断探索城市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据了解,全市共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古迹3884处,60个各级非遗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风格各异,深受本地群众欢迎。当前,周口本土文化逐步向市民生活延伸,市文广旅局利用全市丰富的革命文物、自然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等开展了“艺术精品送市民活动” “周口市少儿文化艺术节” “文艺精品工程” “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博物馆通过免费开放、义务讲解、革命精神宣讲、文化遗产论坛等多种形式吸引市民参与文化体验。
(二)研学旅行散播文化基因
周口红色文化景点星罗棋布,当地挖掘提炼本地特有的文化资源,规划建设了一批融教育、纪念、展示、体验于一体的文化主题、根亲主题基地。如在周口华威民俗文化博物苑开展传统农耕体验活动,学生体验研磨小麦玉米等粮食的碓臼、传统农耕打水设施辘轳、玉米脱粒机等,使学子做到“游中有学,学中有游”,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红色情怀。
(三)健全升级公共文化服务
“把商业演出与公共文化服务合理结合,提供多样的公共产品,为满足民众的公共文化需求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2]周口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规划了一批“以文化城”项目,展示周口独特的文化魅力,增强市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周口大剧院、规划展览馆、文化展览馆、国防人防教育园、关帝庙广场提升改造、博物馆群建设项目等,并拟于2019年建设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周口市文化艺术中心等。同时,全市各处的智慧图书馆让市民和游客可以充分享受到便捷的阅读服务。县区设有百处农家书屋及阅览室,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
四、结语
周口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独具特色。当前周口文化发展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优势,正以“满城文化半城水”的名片,加强城市文化规划建设,折射城市文化内涵并进为历史名城,成为城市发展的动能内核。
参考文献:
[1]刘魁立.从人的本质看非物质文化遗产[J].江西社会科学,2005(1): 95-101.
[2]马社敏.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政府与市场“一元剧场”的渭南模式与周口模式比较及思考[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4.
作者简介:高楠,女,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文化研究。
课题项目:周口市哲学社会科学2019年度调研课题(课题编号:ZKSKDY-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