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构建研究

2020-03-31 13:21孙贵平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机制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认同

【摘 要】 本文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涵和特征、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构建策略。要构建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在驱动机制、实践生成机制、管理保障机制、考评监督机制、激励凝聚机制和文化渗透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构建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表述了其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既体现了国家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也倡导了中华传统美德,提出了我国公民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广大人民群众应以此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职院校学生因其自身特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理解不深刻、领悟不透彻、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应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涵和特征,在内在驱动、实践生成、管理保障、考评监督、激励凝聚等方面构建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涵和特征

价值认同是指价值主体对某种价值观念进行认知、感受、评判,至吸纳、接受,将自身原有的价值观不断接近核心价值观,并重构自身的价值观,最后外化为行为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广大人民群众对其观念进行普遍认同、追求、践行,并作为自身行为规范的标准和表率。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指高职学生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教育后,结合自身的知识背景、生活阅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刻理解和接受,并付出行动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本特征表现如下。

1、发展性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高职学生的思想认识也会随着社会发展而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三个倡导”,内容精炼、内涵丰富、层次分明,人们在实践中经历“认知——理解——领悟——内化于心——外化为行”的开放循环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社会经济生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还将不断深化,高职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式也将不断丰富多样。

2、统一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现实与未来理想的有机统一,“三个倡导”提出的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要求和价值追求,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未来目标和理想,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取得的现实成就和实践,理想是现实的指明灯,现实是实现理想的助推器。因此,我们所理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既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认同,又表现为对当前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认同,两者是有机统一的。

3、普遍性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对象具有普遍性,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和推广是针对所有社会群体,而不是个别成员和某些阶层,具有接受对象的普遍性特征。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具有普适性,价值观能在全社会宣传、实践,实现普遍推行,受到普遍认可,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和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们在价值观的指引下思想更加统一,并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生活更美好,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具有普适性。

4、层次性

因人们的思想是多样的,不同职业、不同角色的主体有各自的特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方面表现出层次性的特征。一方面,作为整体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思想素养、文化水平和行为规范区别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社会成员。另一方面,作为个体的高职大学生群体,由于生源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教育、专业、年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不同等都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层次性。

二、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

1、理想淡化,个人利益至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大变革大调整,西方各种思潮、主义、意识形态进入中国,考验中国青年的辨别能力,动摇中国青年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当前各种新媒体、微文化非常活跃,载体多样、内容多元、传播迅速、创作草根,各种新旧价值观相互交织交替,各种错误的价值观鱼龙混珠,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高职学生对主流价值的认识和选择,同时也模糊了高职学生对人生的价值追求认知,出现理想淡化,个人利益至上的倾向,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大行其道,对高职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和干扰。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来处于价值重塑的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出现迷茫、片面、偏执的现象。

2、认知片面,忽视知行合一

认知包括认识和评价,只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与客观的评价,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认知能力相对片面,知识储备有限,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作出不当的行为。同时,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学校和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存在教育模式单一,教育内容过时、教育方法陈旧、教育载体传统等问题,只注重课堂上的理论灌输,没有进行行动上的指导和实践,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影响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和认同。

3、主体差异,认同有失平衡

每个认同主体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他们的价值观认同度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性通过认同的不平衡性表现出来。价值认同主体由于家庭教育背景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等因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知认同存在较大差距。本人通过对所在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发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较高的认同度的主体有以下几类:有着良好家庭环境的学生,在高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方法得当、形式创新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文科类学生等。总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予了更多关注,并与自身学习生活关系紧密相连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会相对高一些,反之认同度则相对低一些。

三、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构建

1、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内在驱动机制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是一个从理性感知到理性认同,再到行为践行的过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关键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契合高职学生的内在需要,是否符合高职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够接受并产生内化的心理驱动力。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内在驱动机制,就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说教”和“高大上”的理论灌输,要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尊重高职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性、普遍性、统一性和层次性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行生活化、通俗化加工,在教育方法上采取以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表达,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学生价值需求的契合点。

2、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实践生成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体公民遵循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追求唯有融于鲜活的生活中,唯有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验、感悟、践行,才能融入学生内心,并转化为内心的信念,實现价值认同。一是要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选用的素材与内容应与时俱进,采用讨论、辩论、小组研学等富有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效性。二是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高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参与志愿者公益活动、开展社会调研、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深刻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现知行合一、行胜于言。

3、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管理保障机制

为了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工作得以规范化、持之以恒进行,必须具备完备的管理保障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领导组织机制。由学校党委牵头从总体上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路线、方针,制定长远规划,组建培养小组,联动教学、科研、管理等部门,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实践管理、科研管理等制度。二是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载体机制。学校是培养高职学生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认同的主要载体,当前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各类文化思潮、意识形态层出不穷、鱼龙混珠,这就需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舆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学校办学精神,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人才保障机制。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首先得有政治方向正确、专业素养过硬、教学组织能力很强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应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关注教师的工作环境,保障教师全心投入到培育学生工作中去。

4、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考评监督机制

考评监督机制是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参照,通过考评监督可以对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效果进行反馈,进而科学地改进教育内容、方法和过程,提高教育效果。一是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学校成立考评小组,制定考评方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量化为考核指标,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计入学生德育成绩。二是构建良好的监督机制。为了更好地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得以持之以恒并不断提高效果,就要对认同教育的各个项目、环节、过程等践行跟踪监督,对认同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进行反馈、整改。

5、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激励凝聚机制

科学的考核监督机制是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以此激励高职学生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也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如规范日常行为活动、开展德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建设文明班级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等,评选各项目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进行肯定,在精神和物质方面进行表彰。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他们产生自卑感,通过构建科学的奖惩激励机制,高职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既发挥了个人潜能,又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学生会产生较强的获得感,也能激发他们更加热爱学习,提升核心价值观认同感。

6、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文化渗透机制

文化是价值的载体,价值认同离不开文化的浸润和滋养,学生通过学习,习得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在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融入到自己的头脑,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当今世界经济、科技飞速发展,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越来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物质力量,高职学生面对文化多元的大环境,信念不够坚定,立场不够稳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必须高度把握住文化的力量,实现文化渗透。一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生命土壤和丰富的营养,是核心价值观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因此,教育者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并通过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学习,以此来提升高职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自觉性。二是积极借鉴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只要是有益的、优秀的,我们都可以借鉴学习,因此应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来丰富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刘兴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认同的内涵及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3-45.

[2] 任志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日常生活维度[J].教学与研究,2018.12.86-91.

[3] 曹威威,王广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1.122-124.

[4] 周宏.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建设[J].理论导刊,2014.4.62-65.

[5] 赵伟.人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根基[J].社会主义研究,2014.5.17-19.

【作者简介】

孙贵平(1982.8—),湖南临湘人,硕士研究生,广东工商职业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党建.

本文为2018年度广东省高职高专思政课建设项目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构建研究》成果(编号:2018LMKT117)

猜你喜欢
机制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认同
风险社会治理下网络理性参与机制构建
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教育方式分析及阐释
高职院校大学生资助措施及思考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探析
浅析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举措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