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矛盾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

2020-03-31 13:21刘欢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矛盾论实践论指导作用

刘欢

【摘 要】 本文从阐述“两论”诞生的背景出发,揭示了“两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探索“两论”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指导作用。《实践论》: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实践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要重视科学理论指导,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要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发展路线。《矛盾论》: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努力促进矛盾双方良好的转化,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正确分析和对待问题的成因。

【关键词】 实践论;矛盾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作用

“两论”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党内的错误思想,特别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确立党的正确思想路线,从哲学高度总结历史经验、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而写的。在“两论”中,毛泽东认真专研和汲取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观点以及辩证法相关理论成果,并通过与我国革命实践的结合,提出了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理论,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历史的实践证明,“两论”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新时代,都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法宝和强大思想武器。

一、“两论”的产生背景

“两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一方面,“两论”是总结了革命的历史经验,应时代的需要,为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而产生的。“两论”发表以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经历了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的两次胜利以及大革命和第五次反“围剿”的两次大失败,为了吸取了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对这几次战争作了认真、系统的总结。他认为,革命的胜利得益于对中国革命特殊情况的深刻把握和采取了适合中国革命的正确策略,而革命的失败则很大部分在于有些党的领导人坚持了错误的思想路线,犯了严重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这部分人拒绝研究中国的国情和战争的特殊环境,只是一味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挂在嘴边,高谈阔论,或者只凭借自身的片面经验毫无根据的指导战争工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条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他们的错误思想和做法使中国革命遭受了重大损失,特别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迫使红军踏上了艰难的万里长征路。 毛泽东正是为了用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去揭示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从而制定出正确的思想路线,才着手写作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哲学著作。 另一方面,这两篇著作的诞生还有着坚实的、丰厚的理论基础。在战争时期,毛泽东研读了大量的马列哲学著作,并与当时的许多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研讨,深刻地把握了其中的科学真理,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哲学境界,并且逐渐系统化、理论化,“两论”便在其中應运而生。 总之,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的种种因素都呼唤着“两论”的诞生。

二、“两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毛泽东思想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成熟的,而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又是以“两论”的发表为重要标志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成熟与毛泽东思想尤其是“两论”的发表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而言,“两论”从哲学高度系统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经验,为党树立正确的思想路线和开展各项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至此有了坚实的哲学基础。有人评价“它是教育人们如何正确地思想、正确地行动和正确地学习的最好的教科书”,这一句话既突出表达了“两论”本身内容的真理性,也很好的体现了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我看来,其重要地位归结为一点就是,毛泽东发表的《实践论》《矛盾论》两文为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理论的发展成熟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哲学基础。其中,《实践论》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提供了方法指导和原则遵循。《矛盾论》作为《实践论》在方法论上的补充和完善,其包含的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总观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开拓前进的思维引领和方法指南。这就是“两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没有“两论”的哲学基础作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就形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灵魂,更不可能走向美好的未来。

三、“两论”的哲学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

“两论”中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原则,能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1、《实践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实践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坚持以实践为中心就是坚持从实践中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就是坚持把实践作为我们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依据,就是坚持把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作为我们认识发展的动力。坚持实践的观点对于批判教条主义的工作作风具有极好的教育和指导性。思想政治教育从其性质和作用来看固然要重视理论的灌输和观念的教导,但因此而把它当作是一门单纯的从理论中探究理论,再把理论灌输给受教育者的脱离实践的、教条性质的学科,必然会丧失学科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当然也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效果。因此,强调实践的观点并以此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利于转变思想政治工作者埋头书本、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条主义思想和作风,从而切实确立起实践第一的教育观念。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科学理论指导。列宁曾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革命理论是从许多成功革命实践和经验中总结、提炼、升华出来的,它犹如指针、船舵,指引着革命的方向,使革命实践有据可依、有理可循,并获得最终的胜利,这是理论不可缺少的重要原因。另外,理论的指导并不是盲目的、无对象的,理论源于实践,它必须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对实践能动的反作用,这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和原则遵循。这一观点也指导我们,要成为一名称职的、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必须能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个理论武器,使之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因为在理论中,我们能发现前人解决问题的智慧并获得有益启发,从而创造出最佳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

第三,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任何认识和真理的检验都不能在自身范围内得以实现,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辨其真假,思想政治教育的检验也不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是否科学、方法是否正确,最后呈现的效果是否满意,这都需要实践告诉我们,而不能纯粹凭经验、感觉或囵于教材。此外,不但要“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要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2]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各方面的认识不是一层不变的,因为真理总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辩证统一,此时的真理只适合此时的条件和对象,要追寻彼时的真理就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真理。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刻板的学习教材和使用教材,把其中的理论不加变通的套用于各种情况,而是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对其进行补充、修正、完善,使其长久的保持生命力。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发展路线。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创新发展,增强自身的实践说服力,就必须严格遵循这一认识路线。毛泽东指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的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这指导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首先要懂得收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再把这些认识又放到实践中去检验,检验中可能又会有新的材料和认识……这一认识过程就是这样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坚持这一认识路线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品格,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反复的实践中实现更好的发展。

2、《矛盾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因而必须要以人为本,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就是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从对象出发,在解决对象的思想政治问题时,客观分析问题中的普遍现象和特殊存在,做到既放眼周围又落实具体。毛泽东说:“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着。”[3]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有各种矛盾,如教学矛盾、家庭矛盾、同辈群体矛盾等等,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但这些矛盾同时又各具特点,体现着特殊性,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本质和靈魂之所在。因此,在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时,教育者要善于把握他们的异同点,根据不同的矛盾选择不同的策略,不能把针对不同群体的策略混为一谈,当然,我们不否定各种方法之间的相互借鉴,只是强调不能整齐化一。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这一原理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分清轻重缓急,首先抓住最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同时兼具两点论思想,不能忽略、放过其他次要矛盾和矛盾方面。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如果存在两个及以上的矛盾,我们可能不能顾全所有,用“平衡论”加以看待,这时就需要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关键要害,掌握了这一点一切问题便能逐一化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牵牛要牵牛鼻子”、“工作要做到点子上,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等等,这些都强调了解决主要矛盾的重要性。反之,如果忽略主要矛盾,避重就轻,结果只能是无济于事。同时,我们应注意,主次矛盾和主次矛盾方面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坚持重点论的同时,还要坚持两点论,做到统筹兼顾,防止次要矛盾和次要的矛盾方面升级转化。

第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敢于揭示矛盾,努力促进矛盾双方良好的转化。“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4]这表明,在矛盾统一体中,斗争着的双方并不是绝对的存在,可以通过改变条件实现转化。这就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消灭矛盾,更要努力实现矛盾中不好的一面向好的一面积极地转化,从而把错误的思想和不好的行为纠正过来。同时,教育者还要意识到,在实现矛盾转化之前,首先要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矛盾中往往存在着一些人们疲于应对、不敢揭示的方面,因此,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具有批判精神并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运用这一原理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

第四,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正确分析和对待问题的成因。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论述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法,其中特别强调内因和内部矛盾的作用,他谈到:“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5]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对教育对象思想政治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出多角度、有侧重的分析,把重点放在受教育者自身存在的问题上,并鼓励、引导他们进行自省和自我教育。此外,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还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估,不能因为它对于教育对象而言是一种外部影响而采取轻视甚至放弃的态度,因为“外部”教育在转化对象错误思想时发挥着积极作用。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两论”是极具实践唯物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养分的文章,值得反复的诵读和品味。通过研读不仅让我们认识到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哲学地位,更重要的是给与了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的唯物主义新思路和新指导,这些指导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而有任何的变化,相反,它只会因在无数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得到应证而越发被人们证明是真理。

【注 释】

[1] 列宁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84.443.

[2] 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296.

[3] 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306.

[4] 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330.

[5] 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 301+302.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3] 简福平.《矛盾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9.2.

[4] 尹旭.《实践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5 .

[5] 李荣亮,张维真.《实践论》《矛盾论》的当代启示[J].求知,2017.12.

[6] 罗朝远.《实践论》《矛盾论》:实践唯物主义辩证法与认识论[J].学术探索,2017.2.

【作者简介】

刘 欢(1996—)女,汉族,重庆人,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矛盾论实践论指导作用
“辩证法”到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毛泽东:《矛盾论》不如《实践论》好
化归思想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指导作用
“知行合一”与《实践论》中的认识方法问题探析
浅谈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认识及其当代意义
学习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精神,探索高职院校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矛盾论的运用
《实践论》《矛盾论》所彰显的哲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