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欧亚自贸区的经济效应研究:基于中美贸易摩擦的视角

2020-03-31 14:16袁晓玲郗继宏
管理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欧亚成员国摩擦

袁晓玲,方 莹,2,郗继宏

(1.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710056;2.上海市宝山区业余大学 管理系,上海 宝山201900)

一、引言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我国发展面临的主要外部风险来自美国经济政策调整及其带来的外溢效应,中美贸易摩擦是我国经济发展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加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我国被赋予新的发展机遇。“一带一盟”①战略背景下,由中俄主导共建的“大欧亚自贸区”②建设是我国的一项重要贸易战略,为新一轮经贸合作战略对接提供了重要平台,不仅为中国应对美国贸易保护行为提供更宽广的应对空间,也将为自贸区成员国的长远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截至目前,针对大欧亚自贸区建设,学界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从研究方法来看,大多使用定性研究,少量定量研究多使用GTAP模型模拟,将自贸区(FTA)的讨论集中于双边FTA 或区域FTA 来探讨自贸区经济效应。事实上,这些自贸区相互交织,故而有必要从更大地域范围对构建大欧亚自贸区的经济效应进行研究。另外,目前对自贸区经济效应进行GTAP 模拟分析的文献中,根据中美贸易摩擦这一事实对模型进行校准的研究较为缺乏。当前,中美贸易摩擦还在不断升级。2017年1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了1.5万亿美元税改法案,开启了美国政府“美国优先”的单边贸易保护和投资政策。随后,2018年,美国根据“232调查”建立保护钢铁和铝产品的全球保障措施,并根据“301调查”对中国相关产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中国根据中美多轮谈判结果,分别提出反制“232调查”和“301调查”的128条税目清单和106条税目清单,决定对美国进口商品也加征进口关税以应对美国单边贸易保护行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逐渐升级,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明显提高,世界各国面临的国家风险显著提升。在此背景下,中国及相关国家寻求新的更为长远的双赢贸易合作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更为迫切。因此,基于中美贸易摩擦视角研究构建大欧亚自贸区对各成员国产生的经济效应,将明显区别于未考虑贸易摩擦情形下的模拟结果,对构建大欧亚自贸区的经济效应进行模拟分析,非常有必要与当下中美双边贸易摩擦的时代大环境紧密相连,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开拓更优质潜在合作空间的可行性和路径提供更精准的预测和更有价值的参考。基于此,结合中美贸易摩擦和中俄主导共建大欧亚自贸区的现实情形,本文构建引入中美贸易摩擦因素的多国两要素两部门一般均衡理论模型,使用最新数据库GTAP10.0 对构建大欧亚自贸区对成员国或地区的经济效应进行模拟分析。

本文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以“一带一盟”战略为契机,以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所涉及的国家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中国、俄罗斯以及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和中东欧地区的国家在内的“大欧亚自贸区”,扩大了当前文献对自贸区的研究范围;第二,在构建多国两要素两部门经济模型基础上,使用GTAP10.0数据库就大欧亚自贸区对成员国或地区的经济效应进行模拟分析,将当前中美双边贸易摩擦现状纳入模拟分析中,使得模型的模拟结果更贴合现实世界,更直观地捕捉了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以中俄主导共建的大欧亚自贸区对成员国的经济效应,以及中国以构建大欧亚自贸区作为贸易争端反制措施的有效性。

本文其余部分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梳理相关文献;第三部分建立多国两要素两部门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第四部分基于GTAP10.0数据库设计模拟方案,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第五部分结合模拟分析结果,得出相关结论和启示,提出相应建议。

二、文献综述

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梳理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关的两类文献。其一,关于大欧亚自贸区建设的定性研究文献;其二,从不同自贸区视角出发,使用GTAP模型模拟分析各类自贸区建设对成员国经济和贸易等方面产生影响的定量研究文献。

首先,梳理关于大欧亚自贸区建设的研究文献。这部分文献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层面,包括大欧亚自贸区建设的时代需求和可行性分析、大欧亚自贸区范围界定,以及大欧亚自贸区的推进阶段和路径选择等内容。如王树春和朱燕认为,俄罗斯和欧亚经济联盟正面临着严重的内部危机和外部压力的双重忧患,中俄两国主导共建大欧亚自贸区不仅具有深厚的合作基础,而且还受到了国际经济和政治进程的驱动[1]。赵传君和肖文辉对大欧亚自贸区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对该自贸区的范围进行了界定。他们指出大欧亚自贸区包含欧亚经济联盟国家、上合组织成员国以及发展成熟的上合联系国等共16个国家,并认为大欧亚自贸区与欧亚联盟“向东看”战略和中国“丝路带”战略目标高度统一,是中俄战略对接的顶层设计[2]。邢玉升分析了大欧亚自贸区战略推进的三个阶段,即首先建立中俄自贸区,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欧亚经贸联盟自贸区,最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商和建立大欧亚自贸区。作者指出大欧亚自贸区是中俄双边经贸合作向“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边经贸合作的拓展,指出大欧亚自贸区包括了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蒙古、韩国、印度、埃及、伊朗、土耳其、尼泊尔、卡塔尔、斯里兰卡、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国家[3]。盖艳梅分析了构建大欧亚自贸区的路径选择,认为中俄两国共同主导是构建大欧亚自贸区的关键所在,而建立大欧亚自贸区是中国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必然需要。作者指出大欧亚自贸区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建立的自贸区,包含了东亚、南亚、中亚以及中东等17个国家[4]。邢玉升进一步指出,构建大欧亚自贸区是中国突破美国对华遏制的有效战略选择,中国需要加强和促进贸易多元化发展,全面构建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5]。

综上所述,有关大欧亚自贸区建设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层面,因此有必要对构建大欧亚自贸区对成员国福利、收入、就业、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的经济影响效应进行定量分析,以便更直观地认识构建大欧亚自贸区形成的双向互济开放格局对各成员国的具体影响及影响幅度。

其次,梳理使用GTAP模型对自贸区经济效应进行模拟的研究文献。基于GTAP模型进行的模拟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自贸区经济效应的研究中。如Shaikh 研究了南亚自贸区(SAFTA)对巴基斯坦经济的影响,使用GTAP的模拟结果显示,南亚自贸区的建立会促使巴基斯坦消费需求和消费者剩余的提高[6]。Kyophilavong et al.的研究显示,东南亚自由贸易协定(AFTA)对老挝的贫困削减产生重要贡献[7]。余淼杰和高恺琳发现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为成员国带来了较大的减贫效果,通过削减贸易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可以为自贸区成员国提供丰富的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8]。Guo et al.考察了在美国向中国产品加收50%进口关税时,我国若加大对东盟或欧盟等经济体产品的进口会促使中国福利上升,成为反制美国贸易保护行为的有利措施[9]。张洪和王庭东基于GTAP模型对上合组织自贸区的经济效应进行模拟分析,结果发现短期内虽然部分较小规模和经济落后国家的福利有所下降,但长期来说建立上合组织自贸区可以有效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增长,且对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具有积极作用[10]。程中海和袁凯彬研究发现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构建自由贸易区后,双方在经济福利和实际收入等方面均会出现“多赢”的局面[11]。张珺和展金永研究了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协定(CP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③对亚太主要经济体的效应差异,结果显示,CPTPP的成立对中国产生一定的负面冲击,但随着美国的退出,这种负面冲击的影响程度得到了大大的削减,因此,我国应积极参与到亚太一体化进程中[12]。

通过以上文献可见,一方面,各自贸区的建设对成员国的各项经济指标总体来说显示出正面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外部经济条件的变化对自贸区建设的经济效应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基于以上文献回顾,本文借鉴GTAP模型模拟分析的研究方法,基于中美贸易摩擦视角,在上述文献的研究方法基础上,构建引入中美贸易摩擦这一要素的多国两要素两部门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使用GTAP10.0数据库对大欧亚自贸区构建进行模拟分析。纳入中美双边贸易摩擦这一要素,将使研究的模拟结果更贴合现实世界,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认识以中俄主导共建的大欧亚自贸区对成员国的经济效应。

三、理论分析

GTAP模型广泛应用于全球贸易分析中。基于GTAP数据库对理论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可以得到构建自贸区对各成员国社会福利、国内生产总值、产业产值、就业、进出口等诸多经济指标带来的变化,其优势在于可以用量化数据描述自贸区建设对各国经济影响的强度和方向。借鉴这一模型,本文构建引入贸易摩擦因素的多国两要素两部门一般均衡理论模型,为下文的实证模拟分析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生产面

假设模型中有两种生产要素,分别为劳动L和资本K。每个国家使用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两种产品,即制造品M和非制造品A。各国制造品的生产函数为:

类似地,各国非制造品的生产函数为:

(二)消费面

消费者的效应函数为:

上式中,Ui是国家i的消费者效用水平,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受到制造品M 消费量XiM和非制造品A 消费量的影响,且国家i的消费者对制造品消费量XiM包含了对本国产出的消费,以及对外国j 制造品产出的消费(表示j国对i国的出口);参数βiM和βiA分别表示国家i在制造品和非制造品上的消费份额;γ代表了国家i的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消费替代弹性。

(三)市场出清条件

市场出清条件有四个,分别为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出清,全球贸易平衡,以及零利润条件。全球贸易平衡指的是全球水平的总出口等于总进口;零利润条件是一般均衡求解中厂商最优定价策略,既意味着总利润等于总成本,也意味着产品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下面主要对要素市场出清条件和产品市场出清条件进行说明。

首先,在要素市场中,假设国家i的劳动要素禀赋为Li,由上文假设知,本国在生产制造品时使用了单位的劳动,生产非制造品时使用了单位的劳动,则该国劳动要素市场出清条件如下:

同理,假设该国资本禀赋为Ki,则该国资本要素市场出清条件为:

同理,非制造品的市场出清条件为:

(四)贸易摩擦的引入

贸易摩擦的存在增加了贸易伙伴双方的贸易成本。假定贸易成本是由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共同带来的,国家i的进口关税率为ti,该国从j国进口产品的非关税率为τi。当j国产品的最优定价为Pj*时,j国产品出口至i国,此时i国消费者的购买价格用Pi表示,则满足:

其中eij为两国汇率水平。引入贸易摩擦因素,有助于本文基于中美贸易摩擦视角,研究大欧亚自贸区的建立对各成员国社会福利、国内生产总值、产业产值、就业、进出口等诸多方面影响的经济效应。

四、GTAP 模拟设计及结果分析

(一)GTAP 模拟设计

1.经济体和行业分组

根据研究目的,本文将GTAP10.0 中140个国家样本划分为9个经济体,构建全球一般均衡模型系统。具体经济体划分及所包含国家或地区的详细信息由表1 给出。在具体的模拟中,受数据可获得性所限,部分国家如中亚地区的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的数据未包含在GTAP10.0的数据库中,故而本文根据最新版本的GTAP10.0数据库对样本国家做出相应调整。

表1 经济体划分及所包含的国家或地区

GTAP10.0数据库中包含了57个经济部门,本文按照文献的通常做法和理论模型指导,将这些行业划分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两个部门,以此分析中俄共建大欧亚自贸区对上述经济体的制造业产值和非制造业产值的影响。制造业由轻型制造业和重型制造业组成,非制造业由纺织业、谷物类、资源类、肉类制品、食品加工、基础服务、交通通信以及其他服务业组成。其中,轻型制造业包括木制品、皮革制品、金属制品、纸和出版品、汽车及零部件、其他运输设备和其他轻型制造业组成,重型制造业由化学制品、橡胶和塑料制品、石油和煤炭制品、黑色及其他金属和矿产制品、电子设备及其他机器设备等组成。

2.模拟情形设定

根据研究目的,本文着重在中美双边贸易摩擦下,模拟分析大欧亚自贸区对自贸区内中国、俄罗斯以及其他地区的福利、实际GDP、制造业产值、非制造业产值、就业、进口以及出口的影响效应。基于研究目的,本文设计了基准方案和模拟方案,并根据两种方案来比较大欧亚自贸区对成员国或地区产生的经济影响。

基准方案设计为中美实施双边贸易摩擦,且未建立大欧亚自贸区。具体来说,中美双向加征45%进口关税,大欧亚自贸区成员国的贸易成本保持原有水平不变。

模拟方案设计为中美实施双边贸易摩擦,建立大欧亚自贸区。具体来说,中美双向加征45%进口关税,大欧亚自贸区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壁垒将至零,非关税贸易壁垒削减50%。

(二)数据来源及参数校准

使用GTAP10.0数据库,以2011年为基准年份,本文将57个经济部门按照产业类型划分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将国家或地区划分为9个经济体,包括8个具体的经济体和1个“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经济体。“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数据按照样本中世界总额与模型中所选取的经济体数据之差来表示。非关税水平由贸易成本与关税率之差来衡量。数据来源还包括世界银行数据库、UNComtrade 贸易数据库、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数据库等。

模型中的参数设定有两种方法。其一,借鉴已有研究文献关于参数设定的通常办法设定相关参数取值,如借鉴Whalley and Wang和李春顶等研究设定替代弹性为2 对相关弹性系数进行设定[13-14]。其二,通过参数校准方法获得部分参数取值。这些参数主要包含各国在制造品和非制造品上的消费份额,以及在劳动和资本上的要素投入份额等,通过将模型中的变量和参数进行互换,用反向求解最优化均衡的方法得到模型中部分参数的校准值。

(三)GTAP 模拟结果分析

本文模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在中美双边贸易摩擦存在时,以中俄主导共建的大欧亚自贸区对自贸区内国家或地区的福利、实际GDP、制造业产值、非制造业产值、就业、进口以及出口这七个方面的影响。自贸区内所有国家被划分为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国家,以及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即为东盟10 国)和中东欧国家组成的五个地区。由于大欧亚自贸区是以中俄共同主导构建为基础,故而将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国家单独从中划分出来。

美国实施了单边贸易保护政策,提升了对中国产品进口的关税水平,按照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提升45%的关税目标,本文假定美国单方面对中国产品征收的进口关税提升45%作为美国单边贸易保护行为的表现形式。此时,借鉴李春顶等的处理方式,假定中国采用同等力度的关税反制措施,即也对从美国进口的产品加征45%的进口关税,由此形成中美双边贸易摩擦[14]。在此中美双边贸易摩擦存在的基础上,假定大欧亚自贸区国家内部关税水平削减100%、非关税水平削减50%,以此使用GTAP模型进行情境模拟,旨在在中美双边贸易摩擦背景下,分析构建大欧亚自贸区对自贸区成员国或地区的经济效应。基准方案和模拟方案的比较结果在表2 中予以汇报。

由表2 给出的模拟结果可见,总体来说,在中美双边贸易摩擦存在的情况下,大欧亚自贸区的建立对成员国或地区的福利、实际GDP、就业以及进口都有积极促进作用,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显示出一定的结构调整效应,除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外,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出口会增加,表现出明显的贸易转移效应。

中国和贸易伙伴国推进大欧亚自贸区的建设提高了贸易自由化水平,可以为成员国带来各方面的好处。具体来说,第一,从整体福利上来看,成员国均可以从中获益。俄罗斯和中国福利上升幅度最大,分别上升2.459%和2.153%;其次为东南亚地区,该地区中10 国的福利上升幅度为1.887%;再次为中亚地区和南亚地区的国家,福利分别上升1.100%和0.951%;西亚和中东欧福利上升幅度再次之,分别为0.079%和0.011%。可见,从整体福利效应上来看,体现出明显的以中俄地域为主向外辐射的效果。这既说明大欧亚自贸区的建设需中俄两国共同主导构建的必要性,也说明大欧亚自贸区建设中降低贸易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福利将会根据地域层次逐渐向外扩散。

表2 中美双边贸易摩擦下建立大欧亚自贸区的经济效应(单位:%)

第二,从实际GDP的变动幅度来看,实际GDP的增长幅度与自贸区中的国家规模和经济发展现状密切相关。中亚、西亚和南亚地区的国家实际GDP的增加幅度最大,分别为3.652%、2.837%和1.865%;其次为中东欧地区,实际GDP 增加1.103%;俄罗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实际GDP 增加幅度较小,分别为0.667%、0.575%和0.292%。可见,较大规模国家或经济落后国家所在地区的实际GDP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较小规模国家或经济发展较好国家所在地区的增加幅度。这是较大规模国家和经济发展落后国家参与大欧亚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动力。

第三,大欧亚自贸区建立后,各地区的制造业和非制造业表现出一定的结构调整变动。中国、俄罗斯和东南亚地区国家的制造业产值均上升,而非制造业产值均有所下降,这可能是产业结构从第一、三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行调整的结果表现;中亚、西亚、南亚和中东欧加入大欧亚自贸区后,生产资源从制造业向非制造业流动,制造业产值均上升而非制造业产值均有所下降。生产要素资源的流动带来的产业布局或许体现了各地区的比较优势,相比之下,中亚、西亚、南亚和中东欧地区或许在劳动力要素和能源资源禀赋上的优势高于中国、俄罗斯和东南亚地区国家。

第四,大欧亚自贸区的建立有效拉动了各成员国就业水平的提升,西亚、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就业增加幅度最为明显,分别为0.476%、0.374%和0.302%;其次为俄罗斯,就业增加0.160%;再次为东南亚和中东欧地区,就业分别增加0.149%和0.103%;中国的就业增加幅度最低,为0.011%。就业水平的提升对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非常重要,与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这也是构建大欧亚自贸区的重要动力之一。

第五,大欧亚自贸区的建立将带来较为明显的贸易转移效应。由于贸易成本的下降,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交往预期会更为频繁,进出口贸易规模将日益扩大。其中,从进口水平来看,成员国的进口水平一致增加,中国进口增加幅度巨大,为21.684%;俄罗斯次之,进口增加6.347%;其余地区的增加幅度介于1.505%~4.106%之间。从出口水平来看,中国出口水平明显下降,下降5.644%;东南亚出口水平略有下降但并不明显,为0.003%;其余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规模均大幅增长,其中,中东欧和中亚的出口增加幅度最大,分别为16.571%和13.922%;南亚地区、俄罗斯和西亚地区的出口也有所增加,分别为8.725%、6.492%和4.623%。从进出口贸易整体规模来看,俄罗斯、中亚、西亚、南亚和中东欧的进出口均在大欧亚自贸区的建设下得到进一步拓展。中国在构建大欧亚自贸区后的进口大幅增加,但出口有所下降,这体现了中美贸易摩擦下,中国的进口将向大欧亚自贸区内的其他国家转移,且转移幅度明显。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在构建GTAP模型的基础上,使用GTAP10.0数据库,对中美双边贸易摩擦下构建大欧亚自贸区给成员国带来的经济效应进行模拟,具体分析了大欧亚自贸区建设对成员国福利、实际GDP、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产值、就业、进口与出口等方面的影响效应,模拟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有以下五点:(1)从福利提升效应来看,大欧亚自贸区的建设较大幅度提高了中俄两国的福利水平,大欧亚自贸区建设中降低贸易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福利增加效应将会以中俄为中心根据地域层次逐渐向外扩散。(2)较大规模国家、经济发展落后国家具有重要的动力参与大欧亚自贸区建设,其所在地区的实际GDP 增加幅度明显高于较小规模国家、经济发展较好国家所在地区的增加幅度。(3)大欧亚自贸区内存在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中亚、西亚、南亚和中东欧地区的生产资源从制造业向非制造业流动,而中国、俄罗斯和东南亚地区国家的生产资源则从非制造业向制造业流动。(4)大欧亚自贸区的建立有效拉动了各成员国就业水平的提升,对人民切身利益、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构建大欧亚自贸区的重要动力之一。(5)随着大欧亚自贸区的建立,贸易成本的下降将促使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互动更为频繁,各地区进出口贸易规模基本较为一致增加,在中美贸易摩擦下,中国的进口将向自贸区内的其他国家大幅转移。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中国与俄罗斯、亚洲和中东欧等国家或经济体构建大欧亚自贸区具有坚实的互动基础和可行的阶段性路径。中俄具有悠久的贸易互动和交流基础,中俄地理位置相邻,双方都需要稳定的国际、周边环境,且中俄在能源、军事器材、投融资等方面的合作具有较好的前景。从长远看,建立良好、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经贸合作的强力发展,而且有利于提升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是符合中俄双方利益的,是两国实现经济开放、共享、双赢的积极路径。此外,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为中国向全面开放、海陆统筹、门户引领的新型空间开发格局创造了便利条件。因此,以中俄自贸区为基础,以边境经贸合作为切入点,逐步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欧亚经贸联盟在内的诸多国家纳入双边或多边贸易合作关系,是构建大欧亚自贸区可行的阶段性路径。

第二,坚持贸易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是中国加强自身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影响力的重要贸易政策。当前,中国对外开放面临新形势,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国际贸易摩擦开始不断涌现,这给中国的对外开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国逐步从一个比较封闭的经贸小国发展为一个经贸大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逐步提升,这又为中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中国需要立足现实,与时俱进,在新形势下实施新的对外开放战略。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程度,必然会出台一些有力削减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的贸易政策,本文模拟结果显示,中国实施自由、开放、共赢的贸易政策将对自贸区成员国福利、实际GDP、就业、进出口贸易等方面都有好处。中国深化改革并坚持对外开放,以自身开放引领大欧亚自贸区各成员国的相互开放,并最终实现共同开放,这一贸易政策不仅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要求相契合,而且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以及提升自身在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第三,大欧亚自贸区的建设需要密切关注成员国的产业发展结构。各成员国在充分享受大欧亚贸易区建设带来福利的同时,需要特别注重根据自身要素禀赋优势来确立产业结构,并根据世界贸易和分工格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避免可能发生的产业结构不平衡、价值链低端锁定,甚至贫困化增长等不良情形。大欧亚自贸区是成员国在经济、安全、环保、文明四个维度上的共同体,可以说是大欧亚自贸区成员国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在统一的贸易与投资大平台上,大欧亚自贸区的建立应体现中国、俄罗斯、“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多方面、高层次、高质量的战略对接,故而在构建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的更大市场规模过程中,应以共同发展为根本属性、以平等互利为原则、以务实合作为导向,密切关注每一位成员国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在继续保持与美国沟通合作的同时,我国需要积极推动大欧亚自贸区的建设,加深同全球价值链中重要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贸易联系。根据本文模拟分析结论,在大欧亚自贸区建立后,中国对成员国的进口会大幅增加,这将会减弱对美国的贸易依赖。中俄主导、共同推进为大欧亚自贸区的建设奠定了现实基础,而作为区域性金融组织的亚投行和作为区域性安全组织的上海合作组织,在投融资和资金安全方面也可以为大欧亚自贸区的建立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坚实的助力。可见,大欧亚自贸区的建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可行战略选择,也是世界经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必然趋势。大欧亚自贸区的建设有利于减缓美国“再平衡”战略所带来的压力,有利于降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是对“美国优先”单边贸易保护行为的有力回应。大欧亚自贸区是中国全面建立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进而实现贸易多元化战略的重要路径。

注释:

①“一带一盟”战略是指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中国—丝路带—欧洲”这样一个更为广泛、更为深入,更高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开放、包容和共赢的较大区域性经贸合作战略关系。“一带一盟”战略对接在2015年中国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发表的《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中首次提出。

②“大欧亚自贸区”由中俄主导共建,包含中国、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等在内的若干国家(赵传君和肖文辉,2017;邢玉升,2018;盖艳梅,2018)。基于研究目的的不同,在不同的研究文献中,大欧亚自贸区包含的具体国家存在细微的差别。

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包括中国、东盟10 国、韩国、日本、印度、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共16个国家或地区。

猜你喜欢
欧亚成员国摩擦
干摩擦和湿摩擦的区别
一位制造商一架军机(欧亚篇)
北约成员国武装部队参与在乌克兰举行的2020年联合军事演习
神奇的摩擦起电
欧盟敦促成员国更多地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欧亚裔混血族的曲折发声:解读戴安娜·张和《爱的边界》
条分缕析 摩擦真相
欧亚经济联盟开始实施包装饮用水新规范
欧亚经济委员会通过涉及玩具等的系列技术规范
解读摩擦起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