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亮 申 猛 李照军 梁 昊 李宗明 韩新巍**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郑州 450006)
超声引导或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是肾脏疾病诊断、病理分型、病变评估及对治疗效果评价的常用手段[1]。尽管经超声实时引导或CT精确导引下其安全性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作为有创伤检查,存在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2]。2016年5月~2018年12月,我们使用自备明胶海绵条行微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12例(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7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本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24~79岁,平均56.6岁。均因肾病综合征为确定病理分型行诊断性肾穿刺。术前化验肾功能正常。超声引导9例,CT引导3例,使用同轴引导活检针(17G 11.8 cm,Argon Medical Device)配合一次性使用全自动活检枪(18G 15 cm,Argon Medical Device)取肾周边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均为肾穿刺活检取到肾组织后即时出血,超声或CT提示肾包膜下出血,其中5例有腹膜后出血。内科止血药物、补液等处理,其中7例输血(4例输注悬浮红细胞4、2、4、4 U,3例输注悬浮红细胞+冰冻血浆),出血仍持续增加,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压进行性下降,术前血红蛋白最低58 g/L,其中2例失血性休克,血压最低86/54 mm Hg。
纳入标准:肾穿刺活检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排除其他脏器损伤可能,排除对比剂过敏、肝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介入手术禁忌证。
患者仰卧于导管室DSA检查台上,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直接引入5F Cobra导管超选择至出血侧肾脏,高压造影评估:①有无明确血管损伤;②出血血管位置是否与穿刺位置相符合;③出血血管损伤类型,如假性动脉瘤、单根血管损伤造影剂外溢、多发血管损伤造影剂外溢等。12例均引入微导管、导丝(Merit Medical Systems),超选择进入出血血管内,再次造影证实为出血血管后,制备明胶海绵条[原材料为吸收性明胶海绵,用剪刀、刀片裁剪为长约1 cm、厚1~2 mm的明胶海绵条,适当力度手搓为圆柱状备用(图1),注意明胶海绵条直径要细(约1 mm),防止阻塞微导管,长度根据栓塞血管及微导管位置决定,末梢血管栓塞时长5~10 mm]。应用1 ml注射器装载自备明胶海绵条经微导管进行栓塞。栓塞后复查造影,证实靶血管栓塞满意,出血停止。
股动脉鞘管保留至栓塞术后1~2天,如无再出血则拔出。预防性抗炎治疗3~5天,定期复查血常规、肾功能,观察血红蛋白、肌酐等指标变化。
栓塞成功的标准:栓塞后肾动脉造影未见靶血管显影或造影剂溢出,其余正常肾组织血管显影良好;患者生命体征好转,如血压回升、心率平稳等,从侧面证实栓塞止血成功。
12例均完成肾动脉造影,其中11例发现明确出血血管,包括单根血管损伤出血9例(图2A),多根血管损伤出血1例(图2B),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图2C);1例可见片状异常染色(图2D),未明确异常血管,根据穿刺部位即异常染色部位,对该区域分支肾动脉进行栓塞。12例栓塞靶血管均为肾段动脉以下分支,栓塞材料均为自备明胶海绵条。
12例术后生命体征均平稳,术后24 h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1周复查肾功能,血肌酐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见表1。术后均有栓塞后综合征(肾区不同程度胀痛和低热),于1周内症状消退。无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2个月均复查CT,患侧肾周血肿吸收,2例肾脏边缘欠清(图3),余肾脏形态正常。均未出现肾组织梗死表现。
表1 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肌酐对比
配对t检验
肾穿刺活检造成的出血有别于其他医源性肾损伤出血,如肾肿瘤切除后出血、经皮肾镜术后出血等[3],后者损伤肾组织范围大,介入手术时造影常发现为多个血管出血,栓塞范围较大,尤其术后创面弥漫性出血,造影一般见不到明确造影剂溢出,大范围预防性栓塞对肾功能影响较大,止血效果也不确切,必要时仍需外科干预[4,5]。而肾穿刺活检中,穿刺针较细,一般仅进行一次取材,取材部位一般靠近肾边缘,造成的损伤较小,结合穿刺部位及深度,肾动脉造影可将出血血管锁定在较小区域的末梢血管范围[6],血管直径较细,即使使用直径最小的100~300 μm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也容易出现反流;且有时难以超选择至末梢责任出血血管,在上级主干血管进行栓塞,若使用颗粒栓塞,致大面积末梢栓塞,术后副反应重。采用自备明胶海绵条作为栓塞材料,材质与明胶海绵颗粒相同,均为可吸收性栓塞材料,可以应用于血管腔内栓塞治疗,价格低廉,效果可靠;在末梢血管栓塞时可避免颗粒栓塞剂可能出现的反流、异位栓塞问题,有利于保护术后肾功能。
图1 自备明胶海绵条 图2 肾穿刺不同血管损伤类型:A.单根血管损伤出血;B.多根血管损伤出血;C.假性动脉瘤形成;D.片状异常染色图3 肾穿刺出血栓塞前后图像对比:A.栓塞前CT明确肾损伤出血;B.术中造影发现出血点;C.栓塞后造影示出血血管栓塞完成;D.术后1个月CT示肾周血肿吸收,边界欠清(箭头所示),无低密度梗死灶
本研究中11例明确出血血管位置,均位于肾末梢动脉,其中仅1例为多发血管损伤出血,进一步证实肾穿刺活检损伤往往为肾动脉末梢血管,较为局限,应用微导管进行超选择性栓塞,既能确保疗效,也能尽可能维护肾功能,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另1例造影未明确出血血管,仅见到异常染色,可能是由于肾包膜下出血对肾组织的压迫,造成出血血管不明确[7],但结合穿刺部位、穿刺针进针深度、术前CT等,可大致判断损伤部位,进行超选择栓塞止血成功。
由于上述肾穿刺活检造成肾出血的特性[8,9],微创介入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案。本研究12例均行超选择性栓塞,栓塞面积较小,术后肾功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栓塞后综合征的程度也较轻[10]。同时,由于明胶海绵可吸收的材料特性[11,12],术后1~2个月复查CT,均未见肾梗死表现,2例肾周边缘欠清晰,可能是由于肾周血肿尚未完全吸收。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不断发展,介入栓塞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13],材质越来越好,价格也越来越高。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体会外科用明胶海绵块价格低廉,经过简单的制作,自备明胶海绵条在一定情况下能替代较为昂贵的栓塞材料,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病例数少,自备明胶海绵条的大小、形态有差异,缺少明胶海绵颗粒对照组分析等,仍需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完善补充。
综上所述,肾穿刺活检出血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疗效可靠,价格低廉,能最大程度上维护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