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文 吴荣海 程洲平 朱瑞龙 卢 剑 邓 硕 廖勇彬
(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江门 529030)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y lithotripsy,FURL)是目前处理长径<2 cm上尿路结石的重要方式[1,2]。输尿管导入鞘(ureteral access sheath,UAS)的置入在FURL操作中非常关键,但并不是所有首次手术都能成功置入。研究显示,FURL因UAS放置失败而需要留置双J管二期手术占比为9.2%~22%[3,4]。为了提高UAS放置成功率,减少输尿管损伤,可提前留置双J管2~4周被动扩张输尿管,但也增加手术次数和患者经济负担,同时容易引起血尿、感染及尿路刺激症状等并发症。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256例,均未提前放置双J管,其中置入UAS失败57例,采用F8/9.8Wolf输尿管硬镜联合UAS内芯扩张输尿管下段,41例(71.9%)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本组57例,男21例,女36例。年龄21~79岁,(46.9±13.2)岁。33例因腰腹部疼痛不适或血尿就诊,24例因体检发现上尿路结石就诊。均行B超、CT或CTU检查确诊为上尿路结石。单发结石38例,多发结石19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3例,肾盂结石14例,肾上盏结石8例,肾中盏结石13例,肾下盏结石9例;结石长径0.7~2.5 cm,(1.61±0.27)cm。合并肾积水17例,其中轻度11例,中度5例,重度1例。有输尿管硬镜碎石史4例,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3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史3例。
纳入标准:体外冲击波不能定位或治疗效果不佳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或肾结石,结石最大径≤25 mm,拒绝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或因孤立肾、后位结肠、极度肥胖等不适宜经皮肾镜碎石术,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术中UAS置入失败,且术中F8/9.8输尿管硬镜显示输尿管下段狭窄段长度≤2 cm,排除F3导管无法顺利通过输尿管下段或输尿管闭锁、输尿管中段和(或)上段狭窄、输尿管严重迂曲而不能进镜。
全麻,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F8/9.8德国Wolf输尿管硬镜经尿道进镜,观察输尿管开口,F3导管引导进入输尿管,观察输尿管下段管腔情况,进镜至输尿管上段或肾盂,若遇狭窄,采用输尿管硬镜扩张法或改用F6/7.5德国Wolf小儿输尿管硬镜进镜,成功留置0.035英寸亲水涂层导丝(济南中康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鲁械注准20152660305),在亲水涂层导丝引导下缓慢推入UAS[F12,男性长45 cm,女性长35 cm,苏州新区华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661199号]。本组均为置入UAS失败者,保留导丝,F8/9.8输尿管硬镜再次经尿道进镜至膀胱,监视UAS内芯顺着留置的亲水涂层导丝进入输尿管下段,硬镜经F3导管引导进入输尿管,硬镜和内芯两者缓慢推进扩张,直到阻力明显或通过狭窄部位后,退出输尿管镜检查输尿管损伤情况,再次顺着导丝置入UAS,在UAS内置入F8.5输尿管软镜继续余下的手术操作,包括用美国Lumenis“双子星”钬激光碎石(功率0.8~1.5 J,15~30 Hz,12~45 W,200 μm光纤),用美国COOK镍钛合金套石篮取石,留置F5双J管(济南中康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术中记录患侧输尿管开口形态、输尿管下段管腔能容纳F3导管情况及狭窄长度(术中用F3导管刻度估测),术后第2天复查KUB了解双J管位置,1个月和3个月行B超或CT检查,术后6周拔除双J管。无结石残留或残留结石<4 mm且无临床症状视为结石清除。
57例中,术中见输尿管开口形态呈裂隙状25例,火山口状32例。输尿管狭窄长度、输尿管下段管腔大小及最终置UAS结果见表1。经F8/9.8输尿管硬镜联合UAS内芯扩张,41例(71.9%)顺利置入UAS进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16例(28.1%)仍无法置入UAS:11例直接无UAS下置入软镜行钬激光碎石术;3例在超滑导丝引导下无法直接置入输尿管软镜,留置双J管4周,二期手术,成功置入F12UAS;2例因结石负荷较大改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中均无明显出血,无输尿管穿孔和撕裂。4例术后体温>38.5 ℃,经更换抗生素等综合处理治愈;2例术后腰痛,B超或CT检查无尿外渗。术后随访6个月,9例术后4周复查B超或CT残留结石>4 mm,其中3例残留结石6~10 mm者行体外冲击波碎石,8周后复查B超或CT提示无结石残留;3例残留结石>10 mm者再次行软镜碎石,8周后复查B超或CT提示无结石残留;2例残留结石<6 mm且位于下盏,无临床症状,随访观察;1例残留结石>10 mm者拒绝再次治疗,失访。术后4周、12周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4.2%(48/57)、96.4%(54/57)。
表1 置UAS失败者输尿管狭窄长度、管腔大小及最终置UAS结果
随着输尿管软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近20年来,输尿管软镜手术比例约提升17%,而体外冲击波碎石和开放手术明显下降[5],这主要是因为电子软镜镜体细、成像清晰和可双向弯曲、操控容易,以及具有亲水性能的超滑UAS的应用和不断改进。因为UAS使得软镜容易反复进出操作,特别是能够持续冲水使视野清晰,同时能多次取石而减少输尿管壁损伤[6]。因此,UAS的应用使结石负荷不再是影响输尿管软镜碎石手术的独立影响因素[7]。
由于输尿管壁内段特殊的解剖结构,输尿管下段尤其是壁内段狭窄是UAS置入失败的最常见原因。使用输尿管硬镜多次进镜至肾盂,利用硬镜镜体扩张输尿管壁内段后,仍有不少患者无法置入UAS。目前应对输尿管狭窄的方法主要有以下2种[12]:①输尿管镜钬激光切开术,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方法,但术后需较长时间甚至长期留置支架来减少输尿管狭窄;②输尿管气囊扩张法,也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方法,但容易增加输尿管损伤和继发狭窄的风险,且一次性使用的扩张气囊管价格昂贵。
UAS置入困难除了输尿管狭窄、扭曲等内在因素之外,不同品牌的UAS置入成功率也有所不同。Monga等[13]的随机对照研究对比F12/15Applied Access Forte XE与F12/14Cook FlexorUAS置入成功率,认为Cook FlexorUAS表现更加优越,使用便捷性更强。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内芯和外鞘之间过度不够平滑,外鞘突然增粗容易嵌顿在输尿管下段或狭窄处,导致置入UAS困难。除此之外,也与不同品牌UAS的材质有关,柔韧UAS往往比脆硬UAS更容易置入。
对于UAS置入困难并无客观标准,一般凭术者经验,一旦盲目暴力推进,UAS尖端容易造成输尿管穿孔、假道,甚至断裂。Traxer等[11]的前瞻性研究显示,使用UAS后输尿管损伤的发生率高达46.5%。本组均为UAS置入困难者,经过扩张后71.9%(41/57)能顺利置入UAS。首先,此方法是在直视下操作,能控制扩张力度让输尿管镜缓慢通过狭窄段,并保证输尿管镜位于管腔内,最大限度地减少撕裂和假道的发生。其次,在输尿管镜联合内芯扩张过程中,能给输尿管横向作用力,通过缓慢旋进将输尿管慢慢“逼”开,输尿管镜体与鞘之间的摩擦有效防止过度扩张导致输尿管撕裂。再次,输尿管镜联合内芯扩张输尿管下段时,不仅拉直了输尿管,还减少扩张时的输尿管压强。压强即物体所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因为输尿管是弯曲的管道,单纯使用输尿管扩张器或UAS尖端扩张,与输尿管接触面积很小,因此形成的压强较大,特别是突破狭窄段时的惯性前进,往往容易造成输尿管穿孔。此外,输尿管镜和UAS末端都是圆钝的,两者扩张时可以明显增加纵向的接触面积,减少因压强过大造成的穿孔。
然而本扩张方法也不是万能的,57例经过扩张后仍有16例无法顺利置入UAS。其中输尿管狭窄长度<0.5 cm置UAS成功率100%(11/11);输尿管狭窄0.5~1 cm为78.9%(15/19),输尿管狭窄1~2 cm为61.5%(8/13),输尿管狭窄>2 cm者仅为50%(7/14)。输尿管狭窄长度是影响腔内治疗的重要因素[14],输尿管狭窄段越短,越容易扩张后置入UAS。理论上管腔越大应该扩张后更容易置入UAS,但本研究能通过3条F3导管的26例中,仍有5例扩张后无法置入UAS,可能与输尿管壁僵硬、弹性差有关。
综上所述,输尿管镜联合UAS内芯扩张主要适用于输尿管下段狭窄者,具有如下特点:①利用UAS内芯,无需其他耗材,故经济,易于推广;②直视下操作,安全可靠,尽量避免输尿管撕裂和假道形成;③操作便捷,女性更容易成功;④提高UAS置入成功率,减少二次手术,减少医患矛盾,减轻患者负担。因此,输尿管镜联合UAS内芯扩张输尿管下段安全有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