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提案的研究

2020-03-30 16:43信虹红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育

信虹红

摘 要: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育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音乐学科的有效教学是通过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也随之涌现于教育教学当中,这给我们的音乐课堂也带来了一片勃勃生机。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却发现仍然呈现出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的状态,学生音乐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高。

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我们的教学方法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促进有效的教学?我提出了“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成长,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探究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大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对关键概念界定

1.有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音乐教学后,学生获得的音乐或与之相关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音乐的所有行为。

3.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当前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方法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小学音乐新课标为指导,關注学生的学习音乐的过程,关注音乐教学效益,建构有效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总结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策略体系,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二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学习方法,提高音乐学习的能力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智慧型人才。

三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音乐课堂教育观念,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音乐教师在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实现专业成长。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创造性思维,并较好培养个体的学习风格。因而在研究中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

2.创造教育的理论依据:

创造教育研究认为,凡是智力正常的儿童人人具有创造潜能,在支持的环境与适合的教育条件下,这种潜能就会转化为自我实现水平的创造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及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

3.音乐学科教学论依据: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在研究中做到让学生学了音乐更有朝气;使学生更有智慧;使学生更有创意;使学生思维更活跃;使学生音乐素养更有内涵;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

4.儿童心理学理论依据:

小学生感知事物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这个时期,无意注意起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在学习和从事其他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在课堂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合作学习的热情。

(四)遵循的原则

1.兴趣性原则: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要注意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向学生展露新奇、有趣的音乐、律动,能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产生积极了解音乐和感受音乐的需要与动力。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遵循教学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想办法保持其稳定性和持久性;然后,创设让学生“质疑”的问题和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养成习惯;再次,教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自我探究的能力。

3.实践性原则:

音乐教学的原则是要一切学生必须通过动一动、练一练、唱一唱、欣赏欣赏来体验、感悟音乐的魅力。在动、练、唱中培养学生的乐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欣赏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创造性原则: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创造性人格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5.全体性原则:

①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学有所得,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②对每个学生负责,“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③我们特别强调的是,不能让班上音乐表现较差的学生沦为陪读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教师让他们答问要留心为他们创造能够获得成功和自尊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自己可以回答以往只有好学生才能回答的问题,从而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构建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音乐课堂常规训练有助与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3)肢体语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结语:

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教育实践的研究是一个艰巨而有意义的大课题,本文从一个教育实践者的角度提出的一点探索,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家研究和重视这个课题,对我们音乐课堂实践能有大的助益。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课堂教育
欢乐的课堂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写字大课堂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