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要素视野下的现代诗歌教学

2020-03-30 16:50周贵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

周贵芳

摘 要: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根据诗歌教学的特点,围绕这一要素展开教学,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仿写表达、对比揣摩、借助资料等方法组织学生学习,能够落实语文要素,体会诗歌的情感,并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语文要素;现代诗歌特点;形式之美;情感之美

“诗以声传,行之久远”,诗歌特有的节奏美、画面美、意境美,决定了她特别适合朗读。“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根据诗歌教学的特点,围绕这一要素展开教学,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仿写表达、对比揣摩、借助资料等方法组织学生学习,能够落实语文要素,体会诗歌的情感,并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浓厚兴趣。

现以《短诗三首》为例,粗浅地谈谈现代诗歌教学落实语文要素地一些做法。

一、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1.听读课文,激发兴趣。

教师配乐范读或听朗读录音。

2.自主练读,读准字音。

3.朗读展示,学生互评、教师指导。

易错音:后鼻音“藤”,读准易错音“膝”。

变音:“啊”的变音讲解,前一个字韵母中的最后一个字母变成声母,与”ɑ”相拼。

“大海啊!”读成“大海呀!”

“母亲啊”!读成“母亲哪!”

4.再读诗歌,读准读通。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听读课文,激发学生读诗歌的兴趣。朗读展示、学生互评,培养学生认真读书,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的习惯。

二、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形式之美。

读准了字音,怎样读好诗歌呢?古诗有节奏,要押韵,现代诗有没有这些特点呢?

(一)了解诗歌押韵、有节奏的特点。

1.自主练习朗读《繁星(一三一)》,读好诗歌,你发现了什么秘诀?

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预设:

(1)读好诗歌可以画出节奏线。

(2)这首诗是押韵的,“光”“香”“响”,押“ang”韵,要读好韵脚。

(3)这首诗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要读出反问的语气,句尾上扬。

(4)师生合作读、齐读。

小结:读得真好听!读好了节奏和押韵,诗歌就朗朗上口、悦耳动听!请大家用刚才的方法练习读好另外两首诗,你又有什么发现?

(二)了解诗歌形式自由的特点。

1.朗读繁星(七一)。

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1)指名读诗歌,你有什么发现或者读好诗歌的秘诀?

预设:

这首诗句式相同,节奏相仿,可以画出节奏线读。

这首诗不押韵。

这首诗的排列也很有趣,像下楼梯一样。

(2)师讲解:现代诗对押韵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排列也比较自由。这首诗句式相同,很有意味,谁再来读一读?

(3)指名读诗歌,重点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读出引发思考的意味,稍微拉长声音。短诗第一句中破折号后要停顿,增加音长。

(4)自由练读、全班齐读。

2.朗读《繁星》(一五九)。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指名读诗歌,你有什么发现或者读好的秘诀?

预设:这首诗对比着写,读的时候把前后对比读出来。

(2)指名读诗,指导读出前后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3)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三)小结诗歌形式之美的特点

通过三首诗的学习,你发现现代诗有哪些特点呢?

预设:现代诗字数不像古诗要求每行一样。

现代诗有的押韵、有的不押韵。

现代诗的排列比较自由。

现代诗读起来很有郎朗上口、悦耳动听。

【设计意图】根据诗歌教学的特点和每首诗的特点,以朗读为主要活动,引导学生探究读好诗歌的秘诀,发现现代诗的特点,既交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又用此方法去学习其他的诗歌。

三、品讀诗歌,体会诗歌情感之美。

(一)体会母爱之美,了解诗歌语言凝练、意蕴丰富、饱含深情的特点。

学习《繁星》(七一)

1.理解关键词,体会诗歌情感。

(1)指名朗读,思考这首短诗围绕哪个词来写的?(回忆)

(2)“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破折号——表示这时作者正在回忆,要停顿稍长。读出思绪绵长。

(3)理解情感。

“漫灭”什么意思?(是磨灭,模糊不清)

“永不漫灭”的是什么?(是对母亲的依恋)

2.想象画面,感受诗歌意境。

作者怎么表达对母亲的依恋呢?出示图片营造情境,舒缓的音乐响起,

(1)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仿佛听到了什么?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2)多美的想象啊!这样的情境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3.对比揣摩,感悟诗歌特点。

思考作者为什么不将场景的内容写具体呢?师生配合读下面的句子。

月明的园中,一家人摇着扇子在院子里乘凉。

藤萝的叶下,听蛐蛐弹琴,闻着藤萝的淡淡清香。

母亲的膝上,那个听故事入迷的小姑娘正托着腮帮。

(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更有韵味。)

小结:短诗的魅力也就在于它虽然短小,但语言凝练、饱含深情,意蕴丰富,让静止的语言有了生命。

4.深情背诵短诗,體会作者对母亲的依恋与赞颂。

5.学法迁移,合作学习《繁星(一五九)》。

【设计意图】学习第一首诗通过想象画面、仿写短诗、对比揣摩等方法,体会诗歌情感,感知诗歌语言凝练、饱含深情、意蕴丰富的特点。在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的基础上,又给他们创设情境迁移运用,学习第二首诗。

(二)体会爱自然之情,再次感受诗歌饱含深情的特点。

学习《繁星》(一三一)

1.播放海浪声音配乐朗读,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2.再读了三个反问句,你又感受到了什么?(一次次的问,一次次的思考,思绪万千,充满对大海的热爱)

3.师生配合读,学生读陈述句。

作者对大海的热爱就像“每一颗星都有光”,“每一朵花都有香”,那么自然而然、始终如一。

4.借助资料,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情感。

作者为什么要对大海如此挚爱呢?我们可以查找资料,借助资料来理解。

(1)“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描写。”--《冰心自传》

(2)“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往事》

师: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所以作者对大海充满了眷恋、感激……

5.深情背诵短诗,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深情与赞颂。

【设计意图】学生比较难理解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通过理解反问句、借助资料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大海对作者的情感。

四、仿写诗歌,学习表达情感。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勾起了我们多么美好的回忆,相信你和作者一样也有许多永不漫灭的童年的回忆,试着仿写诗句。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画面调动读者已有的情感体验,用仿写的方式给孩子提供一个表达情感的平台,既增强了对诗歌的体验,又落实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于漪老师说:“要反复读,把无声的文学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现代诗歌教学以读为本,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外在形式之美,通过品读感受诗歌内在的情感之美,通过想象和仿写引起读者的共鸣,在层层深入的学习活动中语文要素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地落地生根了。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
基于语文要素的活动实践窥探
基于评价维度下的语文要素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落地
“双线并进”主导下的单元整体教学
“要素”指引,让“语用”落在实处
“小题大做”又何妨
浅谈小学语文落实“一课一得”的教学策略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