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琦益
摘 要:对于学生而言,物理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学习物理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为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课堂,让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得到更深刻的启发,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相比于小学生,初中生的独立意识更强,在学习上有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在学习物理时,他们不希望只是一味地听教师生硬的灌输知识,然后记住概念和公式去做题,他们更追求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感想。对此,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从而营造良好的物理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增强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关于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三点,分别为:“组织讨论,参与学习”“结合生活,实践学习”“开展实验,直观学习”,下文将一一进行阐述。
一、组织讨论,参与学习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缺少哪一个都不完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授课,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习需要交流,交流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能够碰撞学生之间的火花,使学生从其他学生身上学习自己不具备的品质。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就物理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
比如:在学习《水资源和水循环》这节课时,笔者表示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存在方式,同学们可以举出例子吗?在讨论后,有的学生说雨水,有的学生说雪、冰,笔者还为学生补充了云、冰雹、雾、露。由于学生不理解云为什么是水的存在方式,笔者还为学生讲解了云的形成过程。之后,在带领学生学习重点知识水循环时,笔者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水循环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在有了自己的观点后与其他学生做交流,并合作画出水循环的示意图。掌握了这一知识后,笔者再次设问组织学生讨论:“大自然为什么需要水循环,水循环的意义是什么?”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不断互动中保持较高的课堂注意力,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二、结合生活,实践学习
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能够应用于生活,使生活变得更简便更美好,所以在新课改提出后,生活教育理念受到了教师的喜爱和广泛应用。在生活中,很多现象都需要物理知识来解决,教学时教师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素材,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学习物理知识,这既能够使学生感受物理学科的实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有效教学的有效方法。
比如:在学习《升华和凝华》这节课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笔者借助生活现象进行了说明。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如: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然后会慢慢消失,这是由于樟脑丸能够直接变为气体。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如:在寒冷的冬天,玻璃上会形成窗花,这是由于室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固态的冰。通过这样的方式,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与升华或凝华有关的现象时就不会感到困惑,还能自豪的向他人解释原理,对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物理实践力有重要的作用。
三、开展实验,直观学习
物理本质上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做实验,学生才能更加直观的理解物理公式和概念,不然只凭语言讲授,死记硬背是体现不出物理学科的特性,也是无法使学生深入的掌握物理原理的。以前,受教学设施、实验工具、教学时间的影响,教师做实验比较困难,所以物理教学不是很理想,但是在多媒体走进课堂后,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現实验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直观的学习,从而加强形象记忆和理解。当然,一些工具简单、时间不长的实验,教师可以使学生在亲自操作中获得更深的感悟。
比如:在学习《我们怎么听见声音》这节课时,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笔者与学生一同做了两个小实验。第一,将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声带在震动。第二,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这两个实验非常简单,但是却形象的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另外,笔者要求学生用手大力的敲击桌子,然后设计问题:“当听到声音时,你能感受到桌子的振动吗?怎样才能感受到?”这时学生需要进行思考并给出答案。这样做,能够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知识点。
结束语:
虽然说目前物理教学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像教学方法落后、学生积极性低、学生实践力差等等,但是只要教师明确问题,并结合问题思考解决措施,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践总结经验和方法,则一定能够改善目前的教学现状,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马明东.新课改下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24):32.
[2] 王立福.关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