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
摘 要:现阶段幼儿园语言教学方法正在不断更新,而信息技术为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相对于传统的幼儿园教学模式来讲,幼儿园在对语言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信息技术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提升,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便利性。信息技术为幼儿园语言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开展信息技术语言教育有利于幼儿在信息中寻找知识的真谛,使幼儿的各方面得到有效的提高,让幼儿不仅仅局限于内心的世界,更善于去表达真实的想法。是一种非常可行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学;语言教学;如何应用
语言活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模式之一,它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语言能力主要在幼儿时期培养,相对于传统的幼儿语言培养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幼儿的发展规律,所以信息技术推动了幼儿语言教学的完善。信息技术可以将图片文字声音相互融合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语言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丰富多彩的图片,动人的音乐,都会吸引幼儿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1 通过提升课堂氛围激发幼儿语言学习能力
兴趣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只有当幼儿对一件事产生兴趣,才能更好的指引他们去做,兴趣对于语言教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是幼儿语言能力表达的关键。幼儿处于人生中的发展起始阶段,各方面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而信息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幼儿的感官系统,让幼儿手眼协调,多加动脑,使他们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完成语言学习互动,提升课堂氛围也要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比如教师开展歌曲《小星星》的学习时,可以通过多媒體技术在网络上找寻有关星星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上的星星绘制内心所想的星星,教师也可以找寻一些相关音乐材料播放给幼儿听,使它们更好地理解歌曲的音调。这些教学办法都是通过提升课堂氛围来完成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幼儿提供一个儿歌的教学氛围,使幼儿能够开心的融入到儿歌的学习当中。学习兴趣对于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进行语言学习,更有利于幼儿的记忆。
2 通过创造情境来激发幼儿的表达情感
虽然幼儿处于同一发展阶段,但是由于发展具有独特性,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对于语言的表达也是如此,有的幼儿性格活泼外向,喜欢直观表达,而有的幼儿性格内敛,不喜欢和外界交流。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更需要教师创造丰富的语言素材,让孩子乐于表达,勤于表达。通过展现的图片和音乐更有利于幼儿感觉语言的乐趣,比如在开展完幼儿户外活动时,就是让每个幼儿表达这次户外活动的感受,可能很多幼儿不知从何说起,因为幼儿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他们不能完全细致地记录自己所发生的事情,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做出更细致的努力,教师可以提前记录一下幼儿活动的视频或录音,通过播放给幼儿观看,让幼儿回到户外活动当中提起自己的语言表达兴趣。这种教学效果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以最快激发幼儿的语言活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提升幼儿的语言创造性思维
幼儿的思维发展对幼儿的语言能力有很大的辅助作用,而幼儿时期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幼儿的思维表达方式有很多,并且受很多相关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幼儿园教学模式过于呆板,教师只是机械性的传授给幼儿语言知识,带领他们朗读语言教材,而幼儿也是被动的接受语言知识,没有投入自己的兴趣爱好无法锻炼自己的思维灵活能力。比如在进行故事语言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出示许多动物的图片,让幼儿先猜一猜哪个是小蝌蚪的妈妈?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幼儿对话题的关注和探讨。然后教师可以提出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样有趣的事情呢?通过播放一小段动画将幼儿带入语言教学内容,让幼儿根据自己创造性的思维开展想象,每个幼儿都先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以此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用幼儿语言想象力提升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的云想象能力和语言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课程的推进,可以让幼儿带着问题进行语言课堂交流,让幼儿拓宽自己的思维能力去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这样不仅仅使幼儿的思维得到提升,也使它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能一下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所以在现阶段的幼儿教学中,想象力和语言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
5 结束语
现阶段教师不能局限于传统呆板的语言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模式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增强幼儿语言教学活动的表达性和趣味性,使幼儿主动积极地接受语言教学知识。这样会使幼儿勇于去说,敢于去表达。面对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语言表达困难,教师更要利用信息技术积极的去引导,把现代技术和幼儿语言教学相互融合在一起,使教学方法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信息多媒体技术教学有利就有弊,教师要以实际情况为基本,合理解决幼儿语言学习问题,让幼儿更好地表达真实的自己。
参考文献:
[1]刘兵.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整合与应用[J].网络与信息.2012
[2]巢艳.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