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华
摘 要:本文总结了家园合作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策略:一是转变家长对待早期阅读观念是前提;二是家长掌握指导幼儿阅读方法是基础;三是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是关键。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阅读能力对于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关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及实践探索不多,农村幼儿园早期阅读课程的实施更是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我们从家园合作的视角来研究农村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并提出了相关课题研究。本文结合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探索,从家长观念、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家园合作形成合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
一、转变家长对待早期阅读观念是前提
家庭是幼儿生活与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1]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虽然家长对孩子早期阅读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还有大量家长认为通过早期阅读教育孩子到底学会了多少汉字,他们以孩子认字的多少来判断孩子是否理解了故事内容,也就是直接把早期阅读和认字联系在了一起,还有的家长把孩子识字的情况跟“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还有部分家长片面地把早期阅读定位在“培养记忆力、注意力”等能力的发展方面,以“再认”的程度来评价孩子的阅读水平。如果不帮助家长转变早期阅读中存在的错误、落后观念,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开展效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会使孩子们丧失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同时会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早期阅读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转变家长对待早期阅读观念是实现家园合作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加强沟通,促进家园达成共识,具体做法是通过专题讨论、家园联系、家访等途径,对家长进行指导,帮助家长明确早期阅读的实际意义,树立正确的早期阅读观念,并引导家长把教育观念转化为正确的教育行为,从而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
二、家长掌握指导幼儿阅读方法是基础
农村家长在早期阅读指导方面的知识非常有限,加之自身的素质也影响了亲子共读的指导效果,缺乏有效的指导方法和技巧。有鉴于此,作为幼儿教师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对家长指导孩子阅读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家长参与亲子共读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提高早期阅读教育的效果。
在指导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遇到了哪些困难,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反馈到幼儿园。我们尝试通过专题的方式,让早期阅读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关于指导幼儿阅读的方法,如朗读法、角色扮演法、讲述提问法、改错法等。甚至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来园观摩教师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学习教师指导幼儿阅读的方法。同时针对家长在阅读指导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教师也会随时给予指导,如毛毛一家在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家长反馈孩子读了一遍就扔到一边了,为了提高家庭阅读活动的质量,教师就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分角色朗读的游戏。于是家长和孩子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帮助家长掌握早期阅读的指导方法,使我们认识到这是实现家园合作中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想方设法给予家长更多的指导。
三、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是关键
在农村幼儿早期阅读中,我们发现有的父母在外工作或打工,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的时间和行为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随意性,从而对家园合作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延长家长“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我们可以尝试搭建网络阅读平台,增强亲子互动,促进家园互动,进而形成“教育合力”。[2]
如在幼儿园举办的家长讲故事比赛活动中,对于在外地的家长,我们要求他们利用“零碎”的时间,使用手机或电脑软件录制讲故事的音频、视频,并及时传递给班级教师。教师可以把这些音视频用在每次讲故事比賽活动之前,作为热身,以调动那些因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留守幼儿的积极性。针对农村家长操作手机及电脑软件的技术水平有限这个特点,我们专门挖掘家长资源,邀请有IT行业从业经验的家长传授有关音视频剪辑、插播等方面的技巧,从而推动了我们进行远程家园互动活动的开展。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实现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根据我园幼儿家长的具体情况,我们在不同的年龄段开展了“我家小书柜”等主题活动,在指导家长布置家庭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提升了家长开展家庭阅读的能力。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幼儿早期阅读中,我们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并努力加强家园共建工作,以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本文结合园所相关课题研究,对于家园合作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策略进行了详细探讨,对相关研究与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婧.利用绘本阅读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7(38):9.
[2]赵彩霞.家园合作中幼儿早期阅读现状及问题分析[J].数码设计,2017,6(1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