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继勋 蒋睿
【摘 要】 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历史性伟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本文着重论及五点宝贵经验: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伟大事业;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开拓进取;增强问题意识,把握时代脉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键词】 社会主义实践;党的领导;人民群众;改革开放;实事求是
新中国七十年,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宝贵经验。“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解释这其中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深入思考我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宝贵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告诫全党要防止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提出了“两个务必”。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人民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此时,毛泽东特别关注党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党内一部分人滋长的以功臣自居的骄傲自满情绪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1950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党的八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着重提出了执政党建设问题。1957年,在新形势下全党再次开展了整顿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整风运动。毛泽东强调:中国的改革和建设靠我们党来领导,要使我国从人民生活贫困、经济文化落后,发展到富裕强盛、具有高度文化的国家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所以要整风,现在要整风,将来还要整风,要不断地把我们身上的错误东西整掉,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担负起这项任务。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强调,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的更加坚强有力。”
改革开放以来,党就召开了10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党的建设,通过了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重要决议和决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等法规制度。同时党进行了10次全党集中教育活动,20世纪包括80年代整顿党风做合格共产党员的教育;1998年到2000年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2005年开始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及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2012年以来,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70年来,从近450万党员发展到今天9000多万党员,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不断丰富党建经验,新时代党要继承发展好,永葆党的纯洁性、先进性。
二、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伟大事业
如何在执政条件下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使党永远代表人民利益,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八大指出:“一个党和它的党员,只有认真地总结群众的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指出正确的方向,领导群众前进。”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1957年底,毛泽东了解到农村群众极度贫困的一些情况,他彻夜未眠,他讲到:“我们是社会主义么,不该是这样子。要想个办法,必须想个办法。怎样才能加速实现社会主义?”1983年,邓小平到苏州等地视察,在了解了当地“翻两番,奔小康”的情况后,在回京的路上,他兴奋地讲到“到处喜气洋洋”。“喜气洋洋”体现的是社会活力,是人民的满意度,是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澎湃激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领导人民的奋斗目标。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深情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为老百姓办事的,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70年来,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就是因为依靠人民,以人民为主体,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
“既有‘为了人民的明确指向,又有‘依靠人民的深厚动力,这是人民共和国的成功密码”。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两个“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党的领导。
三、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70年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要始终坚持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1956年4月4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明确指出,要“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加速,科技革命面临新突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出新要求,为落实好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党突出强调“与时俱进”。200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我国发展经历着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为落实好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彻科学发展观,党突出强调“求真务实”。
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无论从新中国百年的现代化进程看,还是从当今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发展形勢看,从2012年开始,我国发展已迈上新起点,进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决胜期,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面临着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关口,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对此,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党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运用好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高全党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七大能力。他指出:要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要真抓实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这些新思想赋予党的思想路线新的时代内涵,给全党提出了新要求。
四、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开拓进取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得来的,是党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邓小平强调:“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建党80周年时,江泽民指出,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条重要经验。
党明确提出基本路线已30多年了,新时代新形势下,更要准确地理解把握党的基本路线,特别是处理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强调:“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四个坚持”和改革开放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四个坚持是成套设备”不能动摇任何一项,不然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党始终要正确处理好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既要警惕右,更要反对“左”;既要保持政治定力,把握政治方向,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勇于探索创新。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始终伴随着国外的各种鼓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势力就企图引导中国搞私有化和西方的市场经济,走向资本主义。那时,尼克松就说道,在经济方面,中国朝自由市场制度前进的过程已经走了一半。只要美国继续介入中国的经济,就能在帮助私营经济逐步销蚀国营经济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克林顿也讲,美国要利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会,在中国推进美国的“价值观念”,“加速大型国有企业的衰亡”。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他们否认为市场经济,否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不断对我国施压。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唱衰国有经济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些人指责国有企业“低效论”、“为经济组织论”“国进民退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以及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的显现,不时出现否定国有企业,变小国有企业的声音。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新时代,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要探索创新,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但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决不能动摇。70年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面临着严峻挑战,西方采取各种措施对外推销其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国不断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20世纪八十年代,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一度泛滥,1989年3月,邓小平讲到:“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人贴大字报,搞串联,今天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斗争更是一场扑朔迷离的暗战。国内一些人以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西方经济学理论代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学术自由”为名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新时代,我国更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建设好网络空间,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这是社会稳定、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
五、增强问题意识,把握时代脉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中国成立后,为建设新中国,毛泽东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分析问题,把握矛盾,制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针政策。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1957年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都是具体体现。这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就强调:“要向前看,就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否则我们就不可能顺利前进。各方面的新情况都要研究,各方面的新问题都要解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村改革先试先行。1982年中央1号文件发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全面推开。继而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又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创新论断,城市改革即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之价格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改革等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不断深入。与此同时,政治体制改革、教育、科技、文化体制改革等全面推进、大胆探索……。不断攻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一道道难关,解决发展中的重重问题。“摸着石头过河”,“ 胆子要大,要敢于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扫清发展的障碍,使我们大踏步趕上时代、引领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我们党更加注重把握和解决我国发展进程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实现党的指导思想创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后摆在我们面前,党接力探索,创造性地回答了这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的时代课题,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强调,“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困难和风险,都会提出新的课题,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做出新的科学回答。我们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文集[M].人民出版社,1999.
[2] 邓小平文选[M].人民出版社,1993.
[3] 江泽民文选[M].人民出版社,2006.
[4] 胡锦涛文选[M].人民出版社,2016.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何继勋(1965—)男,汉族,何北玉田人,硕士,武警后勤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蒋 睿(1982—)男,汉族,四川达州人,硕士,武警后勤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