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瞿秋白的“五四”观及特征

2020-03-30 03:44申圳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五四瞿秋白五四运动

申圳

【摘 要】 文章认为,瞿秋白的“五四”观包括五四运动的内涵、五四运动的产生原因、五四运动的参与群体、五四运动的局限等内容。同时认为瞿秋白“五四”观的特征是:从社会经济状况出发分析五四运动;把五四运动置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来把握;从世界革命的视野把握五四运动;运用阶级分析方法研究五四运动的参与群体和文化意义。并探讨了瞿秋白“五四”观的价值和局限。

【关键词】 瞿秋白;五四运动;五四观;内容;特征;研究

最早对五四运动进行研究的中国共产党人是陈独秀和李大钊。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五四”运动的领导者,陈独秀对五四运动的认识十分深刻。他肯定了五四运动是一次爱国运动,认为五四运动在维护国家、启发民众觉悟作出了历史贡献。他还对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进行了区分,指出五四运动包括维护国权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两大意义,明确了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李大钊开始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社会事实,但并未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对五四运动进行论述。李大钊强调要丰富对五四运动意义的认识,高度评价了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第一,他不满足把五四运动单纯定义为爱国运动,着重突出五四运动反抗世界强权的国际色彩,指出五四运动是人类解放事业的组成,将五四运动与人类解放事业联系在一起。第二,李大钊肯定了学生群体在五四运动的作用,认为学生在运动中以实际行动反抗西方国家的强权,对改变政府决定有直接贡献。

陈独秀和李大钊二人对五四运动进行了初步研究,但与当时时人对五四的认识相比其实并无特殊之处。不难看出,但陈独秀、李大钊尚未形成对五四运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还没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去研究五四运动。

最早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五四运动进行阐释的中国共产党人是瞿秋白。他在革命实践中多次论述五四运动,形成了关于五四运动较为完整的观点体系。

一、瞿秋白“五四”观的主要内容

瞿秋白从内涵、产生原因、参与群体、局限等方面对五四运动进行了阐述。

1、五四运动的内涵

瞿秋白指出五四运动包含学生爱国运动、思想革命和民族革命等多重内涵,其突出意义在于民族革命。他更侧重揭示五四运动具有的民族革命这一政治意义。“单认五四是学生爱国运动及思想革命的纪念,未免减少了五四之政治上的意义。”[1]瞿秋白认为,五四运动的政治意义在于开启了中国民族革命的新篇章。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研究五四运动的重要课题,也是理解五四运动内涵必须要解答的理论问题。瞿秋白很早就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进行了论析。早在1911年底瞿秋白就指出,五四运动从山东问题引发的学生运动逐渐发展成为了影响全国的社会改造运动,认为五四运动的本质是新文化运动。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瞿秋白抓住了五四运动的新文化属性,但存在着把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进行简单等同的理解误区。他在1925年4月发表的《五四纪念和民族革命运动》一文中谈到,“民国七八年来的思想革命运动,经过五四运动之后,得到一时期的充分发展”。[2]一方面,瞿秋白不再把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二者划等号,指出二者是有明确区别的。另一方面,他实际上揭示了新文化运动早在五四运动之前就已经发动起来,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促使新文化运动向深度和广度深入发展;自然,新文化运动也就汇入了五四运动中,成为了五四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瞿秋白并没有指出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即五四运动爆发前的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起到的思想启蒙作用。通过对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进行区分,并凸显五四运动的政治意义,瞿秋白揭示了五四运动的主要内涵。

2、五四运动的产生原因

瞿秋白认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根源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国内国外两方面的影响。瞿秋白指出,五四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能综合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3]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得以增强。为了发展本国工业,中国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列强展开了经济斗争,两方矛盾加剧。正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帝国主义列强侵害国家主权、中国外交失败这一导火索的刺激下,五四运动得以产生。

瞿秋白从国际和国内两大背景来把握五四运动的产生。从国内来看,五四运动是民族资本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努力。在西方技术的促进下,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力量壮大,要求发展本国工业和经济独立,但这种愿望遭到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军阀势力的压迫。因此,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以及封建军阀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五四运动是这种矛盾激化的产物。从国际背景来看,十月革命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开启了新的世界革命浪潮,鼓舞了广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就是中国人民在十月革命引发的世界革命潮流影响下,积极响应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反抗帝国主义斗争的结果。因而瞿秋白认为,五四运动在事实和思想上都受到了世界革命的影响。

3、五四運动的参与群体

瞿秋白分析五四运动的参与者是“很明显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以及小资产阶级的联合战线”,[4]指出五四运动参与群体主要有学生、知识分子、商人、工人等广泛群众。瞿秋白强调爱国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同时,瞿秋白认为不能只看到学生的作用,他指出“当时这种新的革命浪潮还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之下”。[5]基于这样的思考,瞿秋白初步把五四运动定义为资产阶级领导的运动。

瞿秋白并没有忽视无产阶级的力量,他认为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瞿秋白分析,工人阶级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断壮大。五四的革命洪流激发了工人阶级的觉悟,各地工人通过罢工等参与到五四运动中来,因此工人阶级是五四运动的生力军。

4、五四运动的局限

第一,瞿秋白认为五四运动仍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瞿秋白指出,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存在不彻底性,只是反对一个或几个帝国主义国家,还没有认识到中国人民的敌人是一切帝国主义势力。他注意到了五四运动仍存在盲目相信西方帝国主义的现象,还没有走上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的正确革命道路。第二,五四运动缺乏坚强的领导,特别是没有革命政党的领导。五四运动是群众自发形成的伟大斗争,但是缺乏组织性,缺乏坚定的领导,五四运动“因为没有强有力的无产阶级斗争而终于失败”[6]。

二、瞿秋白“五四”观的特征

瞿秋白的“五四”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五四运动的积极探索,具有以下三大特征。

1、从社会经济状况出发分析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和文化现象是经济的反映,剖析历史事件必须首先把握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马克思主义重视分析客观的经济环境,能够以社会科学公律解释社会现象的原因”,[7]瞿秋白对五四运动的分析就是建立在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首先,在瞿秋白的认知中,五四运动是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五四运动中蕴含着发展本国民族工业的要求。其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发展独立工业的迫切要求,为五四运动深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最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会使资产阶级要求对文化进行变革。瞿秋白强调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文化的进步,推动社会意识向自由民主的观念转变,因此作为五四运动重要组成部分的新文化运动登上历史舞台。

2、把五四运动置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来把握

在瞿秋白看来,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环节。瞿秋白认为,从中国革命的进程来看,中國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其中五四运动是继辛亥革命后第二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从政治上看,五四运动强烈反映了人民群众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要求民主的呼声,是中国群众第一次积极要求民权的革命。从经济上看,五四运动实质在于反对日货提倡国货,直接体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从文化上来看,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的文化革新运动,反对封建文化对人的束缚。因此,五四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关键阶段。同时,瞿秋白强调五四运动在发动民众的层面开始了新的起点。瞿秋白分析五四运动,是用整体的、联系的观点将五四运动放在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去认识,这使得瞿秋白可以把握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枢纽作用。

3、从世界革命的视野把握五四运动

在列宁关于殖民地和民族解放运动理论的影响下,瞿秋白站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高度来把握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受列宁的启发,瞿秋白并没有把五四运动看作是孤立的事件,而是把五四运动纳入到世界革命潮流中,彰显五四运动的世界意义。首先,他认为由十月革命开启的世界革命潮流鼓舞了中国人民,五四运动自然也受到了这一革命潮流的推动,明确指出五四运动具有世界革命背景。其次,瞿秋白认为,五四运动作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不懈斗争,成为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由于五四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社会开始迎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曙光,因此瞿秋白强调五四运动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就不再局限于本民族范围内的革命运动,成为了世界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瞿秋白指出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革命加入了俄国十月革命所开启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

4、运用阶级分析方法研究五四运动的参与群体和文化意义

瞿秋白依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理论,分析了五四运动参与者的构成以及文化意义。瞿秋白并未把五四运动的参与群体简单视为一个整体,而是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对参加运动的成分进行了阶级定性。因此,他指出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生力军是无产阶级,从阶级出发分析各群体发挥的作用。在分析五四运动的文化意义时,他指出,五四运动作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包含着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人道主义,因此革命并不彻底,资产阶级也最终背叛了五四运动,因此要摒弃五四运动的民主启蒙内涵。他总结,只有无产阶级才可以继承五四运动的精神,因此要从文化上排斥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由无产阶级掌握文化的领导权,开展由无产阶级领导新的文化革命。

瞿秋白的“五四”观,从社会经济状况出发分析原因,从历史进程中把握地位,以世界革命视野来认知五四运动,用阶级观点剖析参与群体和文化意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现实问题的积极探索。

三、瞿秋白“五四”观的价值和局限

1、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五四运动的理论成果

瞿秋白对五四运动的研究,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五四运动的内涵、产生原因、历史地位、参与群体、不足之处等方面。他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形成了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五四运动的成果。这是他在五四运动研究方面较陈独秀、李大钊进步之处,也是瞿秋白“五四”观的鲜明特色。

丁守和在对瞿秋白思想进行研究时指出,“瞿秋白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8]瞿秋白主张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国情,他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问题、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和,而他进行探索的起点,就是对五四运动进行的系统分析。在一定意义上,瞿秋白的“五四”观是瞿秋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中国实际的探索开端和理论起点。

2、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五四”观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中国共产党的“五四”观,由陈独秀和李大钊开始探索,中经瞿秋白过渡,到毛泽东总其大成。一方面,瞿秋白继承了陈独秀、李大钊对五四运动高度赞扬的观点,首次探索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五四运动;另一方面,瞿秋白强调五四运动在国民革命的开端作用,虽然认识仍比较模糊,但对毛泽东提出的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界线的论断有启发。他还积极彰显五四运动的世界革命意义,是毛泽东论述“五四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思想的先声。[9]可以说,瞿秋白的观点对毛泽东的“五四”观有一定启发。

3、有利于把握中国共产党人“五四”观的历史脉络,深入理解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和阐释。”[10]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运动的理论阐释是五四运动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见证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对五四运动进行研究的不懈探索。

瞿秋白的“五四”观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五四”观的重要组成。瞿秋白是五四运动的骨干,在五四运动的洗礼下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他对于五四运动的认识,不仅是作为爱国青年关心国家事务、反思五四运动的直观感受,更是作为早期共产党人在阐述五四运动、服务革命斗争过程中的深刻思考。同时,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五四观”形成过程的重要一环,瞿秋白的“五四”观点有利于我们把握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运动进行阐释的历史进程。因此,瞿秋白的 “五四”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不仅如此,瞿秋白的“五四”观虽然在不同时期有所侧重,但贯穿其中的始终是他深厚的爱国精神,追求民族独立解放的美好愿望。研究瞿秋白的“五四”观,重温瞿秋白深厚的爱国情怀,有利于我们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五四精神。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时代条件、历史发展以及瞿秋白个人认识水平的影响,瞿秋白的“五四”观具有局限性,有的观点存在明显的片面性,比如没有认识到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起到的思想启蒙作用、摒弃五四运动启蒙的内涵、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成绩否定过多等。

【参考文献】

[1][2][7] 瞿秋白文集 政治理论编: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51,151,29.

[3] 瞿秋白文集 政治理论编: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26.

[4][6] 瞿秋白文集 政治理论编: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60,103.

[5] 瞿秋白文集 政治理论编: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76.

[8] 丁守和.瞿秋白思想研究[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53.

[9]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99.

[10] 习近平.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 激励广大青年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N].人民日报,2019-4-21(1).

【作者简介】

申 圳(1993.03—)男,汉族,河北涉县人,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五四瞿秋白五四运动
瞿秋白:两段深情,一生心系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民国一段出轨奇闻
九三学社中央“五四运动与九三学社缘起”研讨会在苏州举行
瞿秋白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
95年前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瞿秋白:不得不走、不得不留与不得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