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辅兰
(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西赣州341400)
临床上,心源性休克是一种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是某些原因致使患者的大面积心肌出现缺血坏死的症状,对心脏的泵血功能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心输出量骤减,从而导致机体终末的器官功能障碍。已有文献报道〔1-2〕,急性心肌梗死是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诱发因素之一,病死率较高,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小。而且对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比较复杂,要配备好体外膜肺氧合(ECMO)、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等机械,以便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生存的可能性〔3〕。
选取2017年2月-2020年6月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46例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出现心源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3例。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36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36.25±4.27)岁;研究组男性38例,女性35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35.44±4.1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纳入标准〔4〕:①确诊为心源性休克患者;②有明显末梢循环供血不足(如四肢发冷等)症状者;③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即收缩压≤90 mmHg、舒张压≤60 mmHg或其平均动脉压的下降幅度>30 mmHg者(1 mmHg≈0.133 kPa);④24 h尿量低于正常水平者;⑤对血容量进行补充无效者。排除标准〔5〕:①对IABP置管存在禁忌证者;②由其他外界因素导致的心源性休克者;③存在主动脉夹层,病情较重;④处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
1.2.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首先给予营养心肌、改善心功能以及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经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给患者进行IABP治疗,改善其冠脉供血状况。若1 d后患者能够明显感觉到胸闷症状有所好转,血压回升,可在完成术前检查2 d后,在全麻状态下对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手术完成后,给患者进行IABP以及气管插管操作,若患者血压稳定,则仅对患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若手术后第2天,患者血压出现降低,且达到最低标准65/35 mmHg,此时予升血压药物,并对患者进行血容量补充。若患者血压无法保持稳定状态,且乳酸含量升高,则给患者采取ECMO系统辅助治疗,同时对血小板进行动态监测。辅助治疗3 d后,停用ECMO系统,辅助治疗7 d后,停止IABP治疗。术后第9天对检查患者呼吸情况,若无呼吸困难,则拔除气管插管。采用上行PCI术、行IABP及ECMO系统辅助治疗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1)供氧护理。PCI术后,对患者提供足够且适宜的氧气,氧分压以70%左右为宜,保证患者通气顺畅,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哕音,对患者术后的呼吸幅度、频率、胸廓运动进行观察,注意患者是否发绀,首次将呼吸机的参数调至正常范围内的最小值,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分别设置在8~10 mL/kg、10次/min、40%。为了避免患者出现肺萎缩,可将其呼气末正压保持在5~10 cmH20,后续依实际情况设定,以上操作严格在无菌的条件下完成,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2)循环系统护理。PCI术后,密切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保持循环系统稳定,维持灌注压的充足,并且严格控制输血量、速度以及输液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患者出现负担加重而无法承受的现象,同时动态观察患者身体状况,留意患者是否有心功能衰竭的趋势,将患者的血清乳酸值作为标准来对其组织灌注进行评价〔6〕。患者应用ECMO系统治疗期间,在满足患者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供氧的基础上,让其心肺器官有足够的休息空间,尤其是在ECMO治疗初期。应用ECMO进行治疗时,对患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辅助治疗,药物的给药浓度、方式要特别注意,同时动态监测血压,预防患者出现血管痉挛的症状。由于置管液中不存在糖的成分,因此动态监测患者血糖变化,频率为1 h/次,待血糖水平达到稳定状态后,降低检测频率至2~3 h/次。
(1)应用我科自行设计的数据统计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PCI术后结果、心电图变化、血流动力学变化、心衰复发率、院内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等;(2)采用 SCL-90量表〔7〕对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测,评分内容主要包括人际关系敏感、恐怖、躯体化以及焦虑等,评分范围为1~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该方面的症状越严重;(3)对PCI术后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急性肾衰竭、合并症等。
应用SPSS 18.0完成数据统计,应用χ2(%)以及t检测(±s)完成资料的计数计量,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住院时间、急性肾损伤率、再发心衰率以及病死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再发心衰率以及病死率比较
研究组心电图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善状况比较〔n(%)〕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分,±s〕
组别 人际关系敏感 躯体化 敌对 抑郁 恐怖 焦虑 偏执对照组 1.91±0.32 2.14±0.34 2.26±0.47 2.11±0.56 1.88±0.43 1.91±0.65 1.78±0.64研究组 1.54±0.27 1.61±0.22 1.59±0.30 1.55±0.64 1.16±0.24 1.30±0.32 1.12±0.33 t 18.210 21.058 21.567 18.594 19.721 19.452 17.058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临床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和合并糖尿病与患者院内病死无关,年龄>60岁、IABP再置入、急性肾损伤是患者院内病死的重要风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风险因素Logistic分析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经股动脉穿刺在患者的动脉中放置特殊的导管,导管中的球囊最后会位于患者肾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两者之间,在心电图的控制下,当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时球囊会充气,提高患者的舒张压同时提升其灌注压,心肌氧供由此增加。当患者的心室收缩时球囊排气,减小心室在射血使受到的阻力,降低心脏的耗氧量,使患者体内的氧供、氧耗处于平衡的状态〔8〕。患者的心脏灌注压增压,对其本身的心力衰竭进行纠正。IABP在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应用IABP对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救治,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进行较大幅度的改善,对患者梗死区的灌注进行有效恢复,尽量缩小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范围。IABP与ECMO相互配合,加上相适应的护理措施,能够较大幅度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住院时间、急性肾损伤率、心衰复发率以及院内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应用IABP后,进行ECMO系统辅助治疗,这样可使其体内各器官的血液供应得到有效补充,辅助ECMO会使患者体内血浆乳酸值在短时间内快速下降,用药也会逐渐缩减至安全的剂量范围内,出现病变的心脏也能得到更好的休养〔9〕。
除了常规护理外,本次研究中还有其他注意事项。(1)体位护理。在进行IABP、ECMO治疗期间,让患者仰卧,对其自主活动进行限制,对患者进行局部按摩,保持患者的床单干净整洁,必要时使用气垫床,以减少压疮的发生。在对患者进行放置ECMO时,会无法避免地出现远段肢体缺写血,以2 h/次的频率对患者的下肢温度、颜色、感觉、动脉以及其动脉脉搏进行观察〔10〕。减少患者屈髋以及屈膝的次数,避免其体内球囊管出现打折,注意约束患者达到保护的目的,以防管道发生移位。此次研究表明,研究组心电图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证明术后的对应护理是有效的。在完成ECMO管的拔除后,注意患者此前插管位置的弯曲度不能大于35°,保证其肢体功能正常,同时要对其拔除点进行包扎,弹力绷带的松紧度要适中。要注意对患者进行踝泵训练,减少其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几率。(2)引流管护理。部分患者在手术后的出血量会比较多,使用止血药物后,需要对引流管进行挤压,促进管内血液的流动,减少其内部血凝块带来的影响,保证引流管的通畅。对于心包引流管,在完成手术后的前8 h内,要按照15~30 min/次的频率对其进行按压,随后按照30~60 min/次的频率进行按压,术后1 d,按照1~2 h/次的频率进行按压。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引流管的护理,能够减少疾病对患者的负面影响,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护士要随时检测引流液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颜色、温度以及量)。若引流液的颜色为鲜红色或者是引流管的温度较高,则需警惕患者是否为动脉出血;若引流液的量突然出现增多或减少的情况,且按压引流管无明显的改变,考虑到患者可能出现急性心包填塞,应立即通知主治医师进行紧急对症处理。
总之,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ECMO、IABP联合进行治疗,并且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护理措施,能够大幅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