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泳腿初学阶段运用程序教学法与双轨教学法的对比研究
——以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为例

2020-03-29 08:20郭威利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初学蛙泳程序

郭威利

(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14)

游泳运动的普及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游泳、防溺水、懂救生”系统教育工程的体现。随着生存教育(社会生存、自然生存)理念的深化,游泳运动越来越被人们认为是必须掌握的技能。在广大学生中普及游泳运动安全知识和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生存技能和急救能力,还可以从源头上遏制青少年溺水事件的发生。

游泳一般可分为蛙泳、爬泳、仰泳、蝶泳4 项泳姿,因蛙泳具备游动时身体姿势平稳、水中支撑面积大、动作省力、呼吸方便、适用于长时间远距离游泳等优势,常常被作为最先学习的泳姿进行学习。

蛙泳教学可分为呼吸换气、腿部动作(收翻蹬夹)、划臂动作和整体配合4 部分,其中腿部动作作为蛙泳的主要动力,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且初学者在进行腿部动作学习时,容易出现如收腿时大折叠角度贴腹、脚尖方向外翻不够、夹腿没有并拢等错误动作,因此腿部动作中的收、翻、蹬、夹精细技术动作也是整个蛙泳教学中的重难点。

程序教学法和双轨教学法是在蛙泳教学中的常用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对两种教学法在蛙泳腿初学阶段的蹬水效果、技术动作标准度、学习进度、游速4 个方面展开对比分析,旨在为蛙泳腿初学阶段的教学方法提供合理化建议。

1 程序教学法和双规教学法在蛙泳腿部动作的应用

程序教学法是倡导机械化、自动化的教学, 在体育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体育动作, 提高教学质量,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蛙泳腿部动作为例,程序教学法通过建立学生思维中的教学程序,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程序,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和监督, 从而改进技术动作。根据程序教学法的教学原则,蛙泳腿技术动作可分为4 个步骤:陆上蛙泳腿技术动作学习、水中技术动作学习、持板水中蹬腿学习、徒手水中蹬腿学习。按照既定程序依次练习,让学生掌握动作模式,建立动作程序。

双轨教学法是将水中训练和陆上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水中与陆上蛙泳腿学习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先后顺序,2种训练方式相互穿插、有机结合,如陆上练习(标准技术动作定型),水中练习(腿部推进力水感训练),陆上练习(错误技术动作纠正、标准技术动作巩固),水中练习(水中技术动作定定型、水感训练)。水中与陆上结合的练习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获得推进力水感的同时掌握蛙泳腿技术动作。

2 蛙泳腿初学阶段运用程序教学法与双轨教学法多角度对比分析

为对比程序教学法与双轨教学法在蛙泳腿初学阶段的优劣势,本文将从蹬水效果、动作标准、学习进度和游速4个方面进行分析。本文选取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一年级男生50 名,分为程序教学组与双轨教学组,2 组每周各训练2 学时(2 学时时长为90 min),其中蛙泳腿教学8 学时(4周),占总学时的44%。以能够掌握扶板蛙泳腿独立完成25 m 为标准,测量2组学生的蹬水效果、动作标准度、学习进度和游速,从而得出相关数据。

2.1 2 组学生蛙泳腿初学阶段蹬水效果的对比分析

对比2 组学生蛙泳腿初学阶段的蹬水效果,4 周教学后2 组学生分别采用持板蛙泳腿以3 次蹬腿为准,测量2 组学生的滑行距离。通过实验测量,程序教学组3 次蹬腿平均滑行距离为4.12 m,双轨教学组为4.32 m,2 组平均距离相差0.2 m。通过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2 组对比P 值为0.398 >0.05,说明2 组学生蹬水效果无显著性差异(表1)。

滑行距离平均值显示(表1),双轨教学组初学阶段蹬水效果优于程序教学组。分析其原因为可知,在初学阶段教学周相同的前提下,双轨教学组学生在时间上更早接触水中训练,更早获得蹬腿推进力水感,故蹬腿推进力水感的培养要早于程序教学组,这就使得双轨教学组学生的蹬水效果优于程序教学组。

2.2 2 组学生初学阶段蛙泳腿动作标准的对比分析

对比2 组学生蛙泳腿初学阶段的动作标准情况,结合蛙泳腿初学阶段易犯错误,将蛙泳腿动作标准细化为收腿、翻脚、蹬夹水、滑行4 项评判标准(表2),每项25 分,根据4 个教学周后学生持板蛙泳腿完成25 m 过程中技术动作标准度进行打分,总分100 分。

通过实验测量,程序教学组4 个教学周后学生持板蛙泳腿完成10 m 过程中技术动作标准度平均得分为81.2分,双轨教学组为85.4 分。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2 组学生对比,P 值为0.145 >0.05,2 组学生技术动作标准度无显著性差异。

表3 显示,2 组学生技术动作平均成绩相差4.2 分,双轨教学组初学阶段技术动作标准评分优于程序教学组。分析其原因可知,在相同教学时长的前提下,程序教学组的学生水中练习的时间较短,与陆上蛙泳腿技术相比, 水中蹬蛙泳腿需要学生在水中有一定的平衡感、漂浮能力。

具体来说,程序教学组的学生在结束陆上练习后开展水中蛙泳腿学习,需要把一部分精力放在练习动作过程中克服水中失衡和保持漂浮上,一定程度上造成技术动作变形,问题多表现为蹬腿后无滑行、动作连续性差、蹬水后腿部下沉等。双轨教学组学生更早接触水中训练,因此技术动作、水中平衡感、漂浮感可同时习得。在初学阶段相同教学周安排的前提下,双轨教学组学生技术动作标准度优于程序教学组。

2.3 2 组学生初学阶段蛙泳腿学习进度的对比分析

表1 程序教学组与双轨教学组初学阶段蹬水效果对比表

表2 蛙泳腿动作要求标准表

表3 程序教学组与双轨教学组初学阶段技术动作标准度对比表

对比2 组学生蛙泳腿初学阶段学习进度,以能够手持浮板蛙泳腿独立完成25 m 为标准,测量2 组学生达到标准的时长。通过实验可知,程序教学组能够完成标准的平均值为3.8 周,双轨教学组为3.6 周。经过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2 组学生对比,P 值为0.537 >0.05,2 组学生学习进度无显著性差异。

经过平均值比较可知(表4),2 组学生学习进度相差0.2 周,双轨教学组整体学习时长比程序教学组短。其原因在于为程序教学组学生在结束陆上练习后才开展水中蛙泳腿学习,需要把一部分精力放在练习动作过程中,克服水中失衡和保持漂浮上,拖慢了程序教学组的学习进度。因此,在蛙泳腿初学阶段,双轨教学组的学习进度优于程序教学组。

表4 程序教学法与双轨教学法初学阶段学习进度的对比表

2.4 2 组学生初学阶段蛙泳腿游速的对比分析

表5 程序教学法与双轨教学法初学阶段游速的对比表

对比2 组学生蛙泳腿初学阶段的游进速度,以持板蛙泳腿独立完成25 m的距离为标准,测量2 组学生所需时长,得出2 组学生游速。通过实验测量2 组学生的游速可知(表5),程序教学组所用时间平均为47.9 s,双轨组为45.6 s,通过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2 组学生对比P值为0.266>0.05,2 组学生游速无显著性差异。

根据2 组学生游速平均值显示,双轨教学组游速快于程序教学组。其原因为双轨教学组学生更早获得蹬腿推进力水感,在初学阶段,相同教学周前提下,25 m 持板蛙泳腿游速而言,双轨教学法优于程序教学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通过蛙泳腿初学阶段的蹬水效果、动作标准、学习进度、游速4 个方面的相关数据对程序教学法与双轨教学法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在规定4 个教学周的前提下,双轨教学法在蛙泳腿初学阶段优于程序教学法。

在规定4 个教学周的前提下,双轨教学组学生技术动作易出现收腿过程中大腿过于贴近腹部的问题;程序教学组学生易出现蹬腿后无滑行、动作连续性差、蹬水后腿部下沉的问题。

3.2 建 议

3.2.1 在蛙泳腿初学阶段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调整教学安排,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找到弥补的相应措施。灵活运用教学法,不能按部就班,一蹴而就。

3.2.2 采用程序教学法时,在蛙泳腿初学阶段教学前注重熟悉水性的训练,强化学生在水中平衡感、漂浮感的训练,并注意适当加大陆上技术动作定型后水中技术动作练习的比重,充分利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及时纠正水中技术动作变形的问题。

3.2.3 采用双轨教学法时,强化陆上辅助练习,巩固技术动作肌肉记忆。

猜你喜欢
初学蛙泳程序
东京奥运会闫子贝与国外优秀蛙泳运动员技术特征对比分析
青少年学习蛙泳动作解析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给Windows添加程序快速切换栏
无解≠增根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
比较二次根式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