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模拟演练在野外急救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0-03-29 08:20赵辰菲龚志恺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11期
关键词:演练救援理论

赵辰菲,龚志恺

(1. 台湾师范大学,台湾 台北 10645;2. 常州大学,江苏 常州 213164)

目前,我国户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但户外安全救护与保障机制未能形成。户外运动安全事故有着地域的特殊性、突发性和紧迫性等特点,户外救援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其中,救援力量主题参差不齐,救援效率低,尚未形成专业化、常规化的救援队伍。 因此,加强户外教育从业者的野外急救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情境模拟演练是指通过设置一种逼真的工作场景或管理系统,让被训练者按照一定的工作要求,完成一项或一系列任务,从中锻炼或考察其某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传统的急救培训课程教学方式如何适应户外教育者培训的需求,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将情景模拟演练理念融入野外急救培训课程教学中,通过实验对比观察其对野外急救培训课程效果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择2016 级北京体育大学的户外专项学生共50 人进行分组实验。对照组25 名学员进行传统急救培训教学模式,其中男17 名、女8 名,年龄20~24 岁。观察组学员采用情境模拟演练教学模式进行急救培训,其中男19 名、女6 名,年 龄19~24 岁。2 组培训时间均为4 d,由相同的讲师团队进行教学,并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价。2 组参与者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参与者基本信息

1.2 方法

培训均由国际野外医学协会讲师进行总体教学设计与教学,根据实验设计调整课程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国际野外医学协会WAFA 标准急救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进行培训,在实践技术环节采用传统讲师演示与观看视频方式进行;观察组则在设计实践技术环节中采用情境模拟演练进行野外急救培训。培训结束后对参与者统一进行WAFA理论,与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并记录相关数据。

1.2.1 具体培训内容与方法理论培训:理论授课由讲师依据大纲内容进行教学。内容包括PAS 伤患评估系统、关键系统问题、基本生命维持技术、户外常见病处理等内容。技能培训:分别进行上述理论部分实践操作技术进行培训,要求先进行操作讲解与演示,然后结合视频及指导学员进行技能练习和问题解答。情境模拟:由带教团队精心设计演练流程,编写成情景,安排角色,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必须有一个老师主持,按照PAS 伤患评估系统进行野外急救护理流程演练。未参加者认真观摩,分批次参与演练。每一批次演练结束必须进行总结提问及点评演练过程,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1.2.2 评价方法演练第4 天下午,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进行理论与技术考核,满分均为100 分,取平均分。安排独立人员对考试考核结果进行分数统计,分析、对比得出结果。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分析与讨论

2.1 结果分析

经过对2 组进行不同野外急救培训教学模式的干预,2 组参与者野外急救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

本文使用了独立样本t 检验法对不同教学模式对学员的急救理论与技术成绩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统计差异进行了分析。表2 表明,不同教学模式对于学员的野外急救理论成绩值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然而,T-检验表明情境模拟演练教学方法与传统教育模式对于学员的野外急救技能学习成绩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在情境模拟演练的学员的野外急救技能成绩值高于在传统急救培养模式下学习的学员的急救技能成绩值,t(48)=2.94,P<0.01。由于均差值(MD)是12.28,标准偏差集合值约为15.5,d=0.79,根据科恩(1988)的定义,这是比较大的“效应尺度”。

2.2 情境模拟演练教学方法在野外急救培训中的意义

2.2.1 急救培训模式的新尝试急救属于医学范畴,医学是一个严谨系统的学科,对于学习者理论水平要求较高。传统的急救培训方式局限于单一的理论讲座或单项急救技能训练,考核方法单一化、教条化,理论与临床实际操作脱节。 但户外教育者由于其工作环境的限制面临的问题会更棘手,一旦事故发生,很可能伴随着身体损伤,在偏远的自然环境中,及时可靠医疗照顾将很难实现。因此,户外教育者在急救能力的要求上必须要具备系统细致的知识,具备辨别、评估、处置相关户外伤害的能力。因此,情境模拟演练教学方法也是打破传统野外急救培训方式的新尝试。

2.2.2 符合复杂野外救援实践要求伤害场景往往是具有场面复杂、环境不稳定、时间紧迫等特点。复杂性体现在户外伤害事故中救援现场条件复杂,如滑坠伤害现场往往是很难到达的峡谷或者密林,地形地貌也相当复杂,给救援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单纯技术组合很难适用复杂的野外环境救援,需要学员拥有相当丰富的实践经历与经验。由于情境模拟中尽可能对伤害类型进行模拟,要求学员评估出问题并进行合理处置,如野外环境中进行神经系统伤害(脊柱伤、创伤性脑损)、呼吸系统伤害(呼吸困难、呼吸衰竭、无呼吸)、肌肉骨骼伤(不同伤口的模拟、不同部位骨折的模拟)等情况进行模拟。培养无论在何种境地,能够做到不慌乱、严谨、仔细的一位合格救援的者。

2.2.3 提高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如果事先准备不充分,必然会出现反应迟钝甚至顾此失彼的情况,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野外急救需要默契的团队合作与顺畅的沟通。由于野外环境的未知性与不确定性,伤害发生的突然性等因素叠加,带来野外救援难度大。一般山地户外搜救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对救援力量的有效、合理、课程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群伤的伤害场景中,面对有限的急救力量,如果没有合理的分工与合作,往往会出现救援的避重就轻,忽视情况危急的病人而对情况并不紧急的病人过度的投入,造成救援资源浪费、救援场面混乱、救援效率低下的现象。更严重的则可能是耽误伤患急救送医的时间,加重患者的病情。同样,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言语沟通是否简洁、明了、准确也很大程度上影响救援效率的高低。户外救援的特点是需要多方力量的协同。在搜救、转运、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沟通极为重要。准确、高效、明了的沟通也需要科学的方法。而在培训中进行情境模拟演练的演练,有助于学员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针对性训练,有助于提高救援中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表2 两组参与者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分)

2.2.4 增强问题的实际处置能力在有雪崩风险的雪坡救援现场,救援者往往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以及风险进行救援。环境的不稳定性体现在伤害现场的不稳定,灾害有可能随时再次发生。救援者在面对伤者由于流血十分棘手的伤情时,仅仅通晓理论上的知识以及急救技术很显然并不能完全地从容应对。在考核过程中对2 组急救实践技术部分的操作流畅性与准确度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成绩要与好于对照组,且他们的成绩更加稳定。野外急救活动需要丰富的实际处置经验积累,急救培训中加入情景模拟演练则能一定程度上弥补学员因实践经验不足而带来实践处置能力弱的问题。在接受情境模拟演练的小组中学员们纷纷表示,情境模拟的场景演练相当逼真,一度曾被吓到不知所措,这些情境演练让自己对真实野外急救场景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没有这样的实践急救,技术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

3 结 论

3.1.1 情境模拟演练教学方法与传统教育模式对学员的野外急救技能学习成绩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在情境模拟演练的学员的野外急救技能成绩高于在传统急救培养模式下学习的学员的急救技能成绩。

3.1.2 考核过程中对2 组急救实践技术部分的操作流畅性与准确度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成绩要好于对照组,且他们的成绩更加稳定。

3.1.3 情境模拟演练教学方法有助于打破传统急救培训模式,符合复杂野外救援实践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有助于增强学员对于问题的实际处置能力。

猜你喜欢
演练救援理论
紧急救援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3D打印大救援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救援行动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紧急救援
阅读理解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