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研究的困境与解决策略研究

2020-03-28 17:40徐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8期
关键词:院校教育校企院校

徐艳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已占高等院校的一半,但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模式还存在各种问题,妨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就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的困境与解决策略进行研究。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困境;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8-0224-02

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等职业院校对家长和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学生的就业状况仍然十分严峻。重要原因是缺乏人才的培养机制,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存在一定问题。

一、高等职业院校管理的主要特点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份子,在教学发展过程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职业资格放在首要位置,职业技能和资格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敲门砖。同时,高等职业院校要不断调整办学思路,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社会竞争力。

二、国内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专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和现实脱节

(1)教材落后,所设专业的教材版本过旧,与高速发展的市场不相适应;(2)教师队伍缺乏实践经验,照本宣科的现象比较严重;(3)学生社会实践经验不足,造成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4)校企联动不深入、不扎实,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个别学校对参加实践方案缺乏顶层设计,对学生管理不严,缺乏严格的考核办法。

(二)人才流通渠道不畅,基层施工企业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

受机制和体制的限制,国有企业机制比较死板,人才的引进受到层层限制,同时由于待遇问题,工资机制比较死板,不能随市场机制灵活增长,对人才的激励作用不够。另外,许多企业一线的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现在一些年轻人吃不了苦,忍受不了长时间的艰苦生活,严重影响了技术队伍建设。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加之近年来民工队伍不稳定,有技术的砌筑工、钢筋工、电焊工等人员招聘难度很大,造成生产一线的施工面临很多困难。

三、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的对比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后,职业教育开始逐步发展,但是当时受条件限制,职业技术教育的水平和规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比较低。1983年,教育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第一次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改革途径,对职业教育起到了较大的作用。直到1985年,全国高中阶段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占参加高中学生总数的35%,这一数字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二)国际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先进经验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采用了灵活有效的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机制。例如德国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双元制”,英国从学校到企业再从企业到学校的“三明治”培养机制,国际劳工组织的MES即模块培训机制。最有代表性的是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CBE (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培训模式,主要被北美地区国家美国和加拿大所广泛使用。北美CBE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针对产业技术工人开展培训,它强调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以企业具体技术需要为培养导向,根据企业需要制定培训目标,由学校和企业代表双方共同进行课程的研发设计,共同开展技术教育和培训。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国外的简单对比

近年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了长足发展,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局面有了初步改善,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和国内迅猛发展的经济形势相比,我国高职教育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1)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不健全,学校教育滞后于市场的发展;(2)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3)师资力量薄弱,制约了教育的质量;(4)学校、社会、企业没有形成良性的人才培养互动机制,特别是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等、靠、要思想严重,单纯依靠学校培养人才,影响了人才的培养速度和质量。

四、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的解决策略

(一)要高度重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進行顶层设计,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促进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力量,要推行校企“双师型”队伍建设。学校和企业本着长远的战略合作目标,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创新校企合作的路径,探索培养与培训相结合教学模式,允许企业和高职院校高级技术人才相互聘用,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促进教师队伍的双向流动,使有限的人才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二)要切实加强校企人才培养上的合作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必由之路。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必须经过企业和社会的检验。从调研结果来看,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尽到应尽的义务,大部分企业认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职责,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许多企业在这种思想主导下,长期处于人才培养的边缘状态。人才培养的重任基本上由学校来承担,由此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出现学非所用与用非所学的情况,造成了严重的脱节,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给社会就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学校和企业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两个主体,缺一不可。学校和企业都要确立人才培养是己任的主体思想,认清和理解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一系列问题。只有学校和企业共同担当,两条腿走路,才能真正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水准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三)加快学科设置改革,加快教材编制,促进因材施教

近年来,教育部提出“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结合”的考试招生办法,高职院校要在科目设置上对市场进行前瞻性研究,建立与市场需求想适应的院校体系。同时,组织精干力量,选择紧跟现实的教学内容,及时剔除过时、落后的教学内容,是高校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教学方法改革上,加大投入,改进教学设施,创新和丰富教学手段,是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处于关键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设计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为学校的长久发展提供管理保证,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登高.几种国外职业教育模式给我们的启示[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0(1):5.

[2]肖红.瑞士职业教育特色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职业与教育,2010(15):83-84.

[3]王伟康.关于高等学校教学运作机制的构建问题[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6):9-11.

[4]冯晋样.中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5.

[5]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12:87-89.

[6]芮杰明.超一流的智慧:现代企业管理的创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101-102.

[7]严中华.高职院校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指南:基于校企双主体教学企业构建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58-61.

[8]李兆敏.企业家驱动型管理创新过程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33-34.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院校教育校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学前教育专业的全程式“园校合作”模式探究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军事院校教育应突出“教”与“学”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