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加用药饼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的影响探究

2020-03-28 07:30:08唐新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6期
关键词:胃泌素萎缩性胃炎

唐新凤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类型之一,该病起病缓慢,病程长且复发率高。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食欲不振、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胃黏膜可出现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暂无根治该疾病的特异性治疗方案[1]。目前,已有报道称: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效果显著。另外,适当的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康复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通过对120 例患者的研究,探究康复护理加用药饼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表达的影响,从而加深对该疾病的认知,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案。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2019 年1 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20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中,男34 例,女26 例;年龄28~ 70 岁,平均年龄(46.47±7.90)岁;病程1~14 年,平均病程(6.29±2.57)年。对照组中,男33 例,女27 例;年龄29~71 岁,平均年龄(45.98±8.34)岁;病程1~13 年,平均病程(6.34±2.28)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且所有研究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②胃镜检查显示典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改变,主要包括:胃黏膜呈晦暗改变、皱襞变薄,黏膜周围可见血管显露,病理活检提示胃黏膜腺体呈萎缩性改变;③年龄18~70 岁。排除标准:①存在某些食物或药物过敏史;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有严重心肝肾等重大脏器病变史,或曾患某些造血、免疫系统疾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包括[3]:①心理护理:针对某些产生焦虑、暴躁、恐惧等异常情绪的患者,医务人员应进行康复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疗效;②饮食护理:嘱患者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过冷、过热或刺激性的食物,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等不健康的生活作息规律;③康复理疗:医务人员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可适当进行某些理疗以辅助治疗,如腹部按摩、腹部直流电离子导入及适度的体育锻炼等。

对照组患者在康复护理基础上加用常规药物治疗,具体包括:阿莫西林胶囊(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44021518)1.0 g/次,2 次/d;克拉霉素分散片[金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029]250 mg/次,2 次/d;枸橼酸铋钾片(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00084)0.3 g/次,3 次/d。患者治疗疗程为2 个月。

实验组患者在康复护理基础上联合药饼灸治疗,药饼组方:生姜20 g,附子20 g,白芷20 g。将上述药粉按需称量后用温水混合搅拌调至膏状,再取混合后适量药物放于胶布中间,并贴敷于患者脐部,60 min 后摘除。患者治疗疗程为2 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水平。①采用症状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进行分析,主要观察的症状包括[4]腹痛、食欲不振、反酸嗳气、呕吐等,按照0~ 3 分计分。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清胃蛋白酶Ⅰ、胃蛋白酶Ⅱ、胃泌素水平检测,观察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Ⅰ、胃蛋白酶Ⅱ及胃泌素(G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Ⅰ及胃泌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现阶段,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中最新常见的类型之一,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亚健康的饮食习惯等可能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病理活检可见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部分患者出现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状态[5],因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仍是重点。本文所采用的康复护理具有如下优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更为全面的医学护理,同时给予特殊患者适当的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达到疏导患者负面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同时,药饼灸具有温胃、散寒、止痛、兴奋肠道、加强消化等功效,可有效解痉镇痛,调节机体,温胃健脾。胃蛋白酶是由胃黏膜细胞分泌的一种无活性的酶,以血清胃蛋白酶Ⅰ和胃蛋白酶Ⅱ两种形式存在。当胃黏膜腺体出现萎缩改变时,血清胃蛋白酶Ⅰ和胃蛋白酶Ⅱ的含量可能会发生改变。胃泌素主要由胃G 细胞分泌加工合成,主要功能包括刺激壁细胞分泌胃酸及嗜铬细胞分泌组胺。因此,本研究结果可能说明康复护理加用药饼灸能够上调胃蛋白酶及胃泌素的表达,从而改善胃黏膜某些病理学改变,但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加用药饼灸在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同时,还能上调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的表达,这表明上述指标可能参与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临床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胃泌素萎缩性胃炎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健康护理(2022年5期)2022-05-26 16:27:58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基层中医药(2021年8期)2021-11-02 06:24:52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康颐(2020年8期)2020-11-03 01:53:53
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18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对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诊断价值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中医研究(2014年11期)2014-03-11 20:29:51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
胃泌素原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