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琼
(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放射科,江苏 淮安 223001)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疾病,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占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的13%[1]。全世界每年新增约53万例新发宫颈癌,并有近27.5 万例女性患者死于该病[2]。我国每年约有14万例新发宫颈癌,有近3 万例女性患者死于该病,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6.4%[3]。宫颈癌的发生主要是与患者感染HPV 病毒、性行为不干净、分娩或流产的次数过多等因素有关。宫颈癌患者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流血、尿急尿频等症状。对于宫颈癌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是治疗宫颈癌的关键因素。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MRI)作为解剖结构图像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已在广泛应用于妇科肿瘤临床实践中。本次研究将重点分析CT 和MRI 在宫颈癌术前患者中的诊断效果,以期为患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1.1 基本资料。在该病中抽取2016 年12 月至18 年12 月,在我院诊断已接受治疗的其中80 例宫颈癌患者为回顾基本分析对象。该病患者的病情均经病理检查得到确诊,并且都均存在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流血、尿频尿急等该病症状。这80 例宫颈癌患者都在30-78 岁,平均(51.6±1.8)岁;其中,鳞癌患者有46 例,腺癌患者有31 例,鳞腺癌患者有3 例;Ⅰ期宫颈癌患者有34 例,Ⅱ期宫颈癌患者有26 例,Ⅲ期宫颈癌患者有13 例,Ⅳ期宫颈癌患者有7 例[4-8]。
1.2 方法。本组80 例患者均分别接受CT 和MRI 检查。CT诊断:应用我院东芝Aquilion16 排(型号TSX-101A)螺旋CT 扫描仪,电流15 0mA,电压120 kV,层间距、层厚均为5mm。在检查前90 min 让患者服用1000 mL 浓度为3%的泛影葡胺水溶液,并让其适度憋尿。患者分别采取平扫和增强扫描,扫描中对比剂为碘海醇,高压注射给药,注射流率3 mL/s,剂量80-100 mL。以高压注射器行肘静脉注射,分别于30s、60s 后进行动脉期扫描、实质期扫描。MRI:使用美国GE1.5T 磁共振MRI360 系统,实施PROPELLER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I 和T2WI 压脂扫描,增强扫描采用LAVA-Flex 技术实施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扫描。
1.3 观察指标。将这80 例患者的CT 和MRI 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
1.4 数据分析。研究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 和IBM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χ2检验,差异显著时P<0.05。
诊断结果显示(见表1),CT 共检出70 例阳性征,有10 例患者与病理诊断结果不相符,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87.5%;80 例患者通过MRI 诊断后,有77 例显示阳性征,仅有3 例患者与病理结果不相符,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98.3%。由此可知,对这80 例新发宫颈癌患者采用MRI 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采用CT 临床诊断的准确率,采用MRI 诊断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且因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80 例患者用CT 和MRI 两种诊断方式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n,%)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趋势明显年轻化,且早期患者增多[9]。早期诊断对于宫颈癌的分期有助于医师临床决策。在临床诊断中,最为常见的诊断方式主要为CT 诊断与MRI 诊断。尽管目前仍缺乏MRI 相关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无论是MRI 还是CT 诊断,其诊断效能与病理学检查的“金标准”均存在一定差距,但MRI 显像较CT 显像具有诸多优势。CT 诊断中宫颈癌与正常宫颈组织的强化密度无显著差异,很难发现直径在5 mm 以下的病灶,且不能有效地判断其肿瘤病理分期,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本次研究通过CT 检查80例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仅为87.5%。而MRI 通过多层面、多方位、多序列的成像,从而明确表现出肿瘤与其侵犯病灶部位的实际情况,有较强的组织分辨率,针对患者软组织分辨力较高,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盆壁、盆腔内间隙、子宫、宫颈解剖层次,能够有效的显示患者肿瘤组织侵犯的范围,较为清晰的显示患者明显高信号黏膜层、明显低信号子宫肌内层、由外至内低信号子宫肌外层,通过该患者各层宫颈信号差异[10-13],能较为有效判定患者子宫颈深度和肿瘤侵犯深度,再通过多方位成像能清晰、完整显示患者盆腔内各个脏器结构,本次研究通过MRI 检查80 例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达98.3%。综上所述,相对比于CT 诊断,采用MRI 诊断的方式效果更为显著,能够为该病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是宫颈癌患者最为有效的理想诊断方式,在宫颈癌患者的术前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