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联话的演进(下)

2020-03-28 04:34张小华文师华
对联 2020年1期
关键词:联语文论行文

张小华 文师华

三、纯文论阶段

(续前)民国时期的联话在体例、行文方式上特色鲜明,他们的体例已呈现了由传统『约略条其义类』向『义类与主题兼具』转变,行文方式为『主题——论据——结论』,已经纯然是话与论的性质,理论性、系统性特点鲜明。内容上有的阐述楹联体制、渊源、流变,有的论述联语的构成和联作风格,有的专谈作联方法,有的主要讨论联律,有的要言某一时代联作之事,有的评说某一流派某一联家的作品,主题涵盖了现代文论性质的本体论、创作论、作品论、作家论、发展论、批评论,表现了对楹联文学艺术规律与创作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探讨。

在楹联的本体论上,刘大白《白屋联话》和陈子展《谈到联语文学》观点精辟,赋予楹联以文学特质,使楹联独立文体地位的确立产生质的飞跃。

刘大白《白屋联话》陆续刊登在《当代诗文》《世界杂志》上。《白屋联话》专门探讨了联语是什么以及联语的起源和发展问题:

『向来以为联语是起源于宋代初年后蜀孟昶……其实追溯它底真正的起源,实在起于六朝时萧齐永明年间……联语是什么东西?——联语是律体的文字……凡是中国诗篇底外形律,它无一不可以备具……可以说是诗篇底一种。』

联语是『诗篇的一种』,因为是『诗』,所以联语具有文学作品的美感特质,是其中『一种』,故其非附庸。《白屋联话》还探讨了其它文学样式对楹联的影响,长联的形成与八股文的关系,撰写楹联最基本的要求,以及楹联的题材、风格、情感、表现手法等等。

陈子展《谈到联语文学》连载在《论语》半月刊的专论版。陈子展采取了更高更宏观的角度对楹联加以阐发。他从文学史的视角给楹联正名,将联语纳入文学范畴,同时探讨楹联的起源、发展过程、创作等诸多问题。在追溯楹联的起源时,陈子展极为谨慎而精细,他认为楹联的起源有远源和近源,在楹联的发展史问题上,陈子展对宋、元、明、清的楹联发展情况概括得简洁、精彩,他认为,宋初联语都还是简短书于桃符上的,元明楹联则随着元明戏曲小说的发展而发展,明清八股文推动了长联的发展。此外,陈子展还分别追溯了最早的寿联、挽联、格言联、春联、祠庙联的发展。在楹联创作方法上,陈子展认为楹联作者在诗词上的功夫会有助于楹联的成长,『集联』也是一种创作。关于楹联地位的问题,陈子展认为,楹联是一种文学,把联语纳入了文学范畴。

涉足作品论、风格论者如向义《论联杂缀》。该书于民国十一年由文通书局出版,附于《六碑龛贵山联语》之后。《论联杂缀》共五十则,几乎全部为楹联理论,极少记载联语作品,全然没有涉足楹联作品的考证。它将联语分为四品:神品、逸品、妙品、能品,并以这四品第级联家,『风神逸宕,方为上乘』:

『联之神韵自然者,神品也。冲淡、清奇、飘逸、疏野者,逸品也。高古、雄浑、豪放、旷达、流动、含蓄、风骨、悲慨者,妙品也。典雅、劲健、绮丽、遒练、缜密、细切、沉著、委婉者,能品也。』

此外,《论联杂缀》还从感慨寄托上探索楹联艺术魅力,『联语贵在吐属名贵,寄托遥深』『联语不可带头巾气,不可带市井气』『联语须有识见,有身分,既要议论翻新,亦须自占地位。』

偏重于探讨创作论者如李澄宇《未晚楼联话》。该书附于《未晚楼联后稿》之前,仅十二则。《后稿》为石印本,无版权页,约印行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在楹联写作层面《未晚楼联话》认为,联有若经者,有若史者,有若文者,有若诗者,有若词与曲者,有若莲花落者。相料裁衣,是在作者。但是凡联忌合掌忌偏枯,而集句类尤不可有此二病,须首尾相应,左右并美。该书对各种类别楹联审美标准亦作分述,『庆寿贵庄,贺婚宜雅,他如国庆,校庆,宜切事切时地立言』『庙祀联语贵典重,名胜联语要不粘不脱,别有深意』『题赠应自写怀抱』。此外,《未晚楼联话》还分述了与楹联有关的四个之源,联语始于桃符,联语专书始于梁章钜《楹联丛话》,收录联语之大成始于胡君复《古今联语汇选》,挽联演自挽歌,始于苏子容等等。

自桃符变为门联,始有联语……自梁章钜清长乐人撰《楹联丛话》,始有讲联语专书。自胡君复商务印书馆编译辑《古今联语汇选》初、二、三、四集,始集联语之大成。

整体来说,《未晚楼联话》偏重于楹联创作内部规律的探讨。

综观民国时期联话,刘大白《白屋联话》、陈子展《谈到联语文学》、向义《论联杂缀》、李澄宇《未晚楼联话》中已经全无纪事与考证,所载楹联亦是为佐证其理论而出现,它们的体例、主题、行文方式等表现出向纯文论体的转变,共同从本体、创作、作品、作家、发展、批评构建楹联批评体系。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联话已从传统话体著作偏重于辑录史事,记录联坛轶事、异闻、掌故,探索创作内部规律的零星片断的叙述、品评,发展到了系统的、纯理论批评的文论体,体现了联话演变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从宋初到民国,联话经过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散见到多出,由感性到系统理论的演进过程。宋初至清道光是联话的依附阶段,这一阶段的联话以纪事为主,兼以零碎的片段的评点,它们因为记载掌故、逸事等依附于诗话和笔记小说,在这一阶段的联话中,论联、论辞、论事、探求本事、记载轶事逸闻等形式皆具备。清道光时期梁章钜《楹联丛话》的出现标志着联话独立著述时代的到来,道光至民国出现了一批联话著作,它们或记录联坛轶事,或记载创作楹联的故事,或陈述时人的评点,或在纪事中兼及评点,联话体例、审美范畴、行文模式确立下来,它们属于传统的话体著作,辨源流、评工拙、品次第、溯师承、述规矩、采故实、兼说部等要素皆备。民国时期联话完成了系统的、纯理论批评色彩的旅程,除了传统著述,带有时代特色的联话已经全无纪事与考证,所载楹联亦是为佐证其理论而出现,他们的体例、主题、行文方式等表现出向系统的、纯文论体的转变。一言以蔽之:联话滥觞于宋,清道光时与诗话、笔记小说分离而独立发展,民国时期完成了系统的纯理论批评色彩的旅程。

猜你喜欢
联语文论行文
世纪情怀 历史叙事 学术温度——乔建中二胡文论述评
作文指导教学尝试与思考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解构视野中的后现代文论——以哈琴的后现代主义诗学为例
《锦衣少年行》周行文:没有能与不能,只有想与不想
联语和谜语在历史教学中的妙用
强化指导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Poet, Poems and the art of Poetry in Samuel Taylor Coleridge’s Biographia Literaria
切瓜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