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是中国宝贵的教育资源
——对话文化大家楼宇烈先生

2020-03-28 04:34傅海青姚正影视
对联 2020年1期
关键词:对联文字艺术

本刊记者 傅海青/文 姚正/影视

己亥孟冬,记者登门拜访楼宇烈先生。

在京郊西山脚下一处极简陋的小区,四壁图书,过道、玄关,眼目所见之处,皆是书,还有诸多舍不得丢弃的日用品包装,将屋子挤得满满当当。书架前一张小桌上,圣像庄严,檀香袅袅。楼宇烈先生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晒太阳,他起身慈祥地招呼我们坐下,俨然一位等待孩子们回家的老爷爷。

落座客厅,书香、茶香、檀香深沉悠长,圣洁而内敛,屋子里的空气温暖地流动起来。

种种荣誉,种种头衔,种种著述,与眼前这位八旬有五,满满平和欢愉的老人,似乎没有任何关系。他欣然地接受了本刊的专访,兴致勃勃地谈起对联的重要性。

▶对联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她蕴含着深广的文化意义。

记者:楼教授好,感谢您接受《对联》杂志社的专访。对联是国粹艺术,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她的文化意义呢?

楼宇烈:对联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春节,家家户户门上都要贴对联,多么壮观啊,这是世界各地只有中国才有的群众性文艺活动。

对联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她蕴含着深广的文化意义。

对联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文字中的体现,对联两行文字所闪现出的智慧光芒与讲求对称平衡的中国哲学思想异曲同工。中国文化源头《易经》,其阴阳思想推动了中国文学史上对对偶、对仗、骈体文、楹联、律诗对句的重视与崇尚。尤其是对联文体的“对称”“和谐”,与《周易》阴阳互生、互根、互依的思想一脉相承,正是中华民族阴阳观念、辩证思维在文学形式中的体现。

对联体现着中国语言文字丰富的美感,在中国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对联文辞凝练,声律谐和,琅琅上口,中国传统的国文教育中没有专门的语法教学,汉字只有虚实死活,通过对联的学习,孩子们不仅大量积累词汇,而且轻松有趣地掌握了语法,这是多么高明的教育啊。

对联是中国传统开启儿童智慧的方法,古时候小孩子入学都要学习对课,诵读蒙学经典,通过奇思妙想、声律和谐的对句来开发儿童智力。对联将各种语言文字关联在一起,让我们的思想更加灵动,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开发儿童智力的课程,都用的是西方的办法,哪个有对联更丰富更有趣呢?

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对联深广的文化意义,她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不能将她游戏化。

▶对课是中国启蒙教育的必修课,是中国宝贵的教育资源,把她抛弃掉实在太可惜。

记者:对课是中国传统私塾的必修课,但现在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研究生阶段都没有系统的对联课程,对对联的传承发展,您怎么看?

楼宇烈:对课的教育非常重要,这是中国启蒙教育的必修课,是中国宝贵的教育资源,抛弃掉实在太可惜了。这些年我一直在呼吁重视对联教育。

首先,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本精神,就是教之以为人之道,为学之方,并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集于一身的。在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中,道德教育又放在第一位,为人之道是传统书院教书育人的根本理念。即使是知识传授,也不是灌输书本章句的知识,而是教会人们发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为学之方。

对联有丰厚的道德蕴含和广泛的生活应用,生活中处处有对联,事事皆可对,是太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以道统艺由艺臻道——楼宇烈 书

其次,对联是中国语言基础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对联的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中国语言文字的美。语文是语言和文字两部分,现在学校的语文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没有把语言文字讲清楚。中国的语言有声、韵、调,分四声平仄,中国的文字包括音、形、义三部分,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的文字不仅表音还表义,世界上本来有表义的文字,因为嫌复杂大都走了拼音化的道路,文字拼音化的趋势也影响到了中国,简化字就是文字拼音化的产物,正如有人讽刺的那样,“亲(親)”是可以不见面的,“爱(愛)”是可以没有心的。

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语言用的是口和耳、文字用的是眼和手,口、耳、眼、手协调配合才能写出东西来,而思维不仅仅是大脑的事,大脑是众髓之汇,所谓“脑为髓之海”,思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所以我们说“满腹经纶”“胸有成竹”。

对联就是将中国的语言和文字发挥到极致的艺术。写一副对联可不是简单写几个字,既要考虑字词句的搭配,又要声律和谐,需要使出浑身解数啊。我给你们杂志写了一副对联就表达的是这个意思:

搜肠刮肚协声律;

妙想奇思巧对联。

▶中国文化是最有生活情趣的,对联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在学校开展楹联教育,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师资匮乏,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楼宇烈:我们祖国大地上,名胜古迹、厅堂庙宇都有对联,随处可以学习。何况现在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手段便捷,只要想学,根本不是问题。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皆可对,对联教育要推动对联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年轻人的兴趣。楼老指着沙发旁的一盒猴头菇说:猴头菇,就能对一个,方便面也能对一个,哈哈。(本期“巧联趣对”应对了这个出句,见P18页)

中国人的生活是艺术的生活,中国的文化是最有情趣的文化。古人问候、聊天,机锋对答,妙趣横生。晋人陆云(字士龙),荀隐(字鸣鹤)的见面语,“云间陆士龙;日下荀鸣鹤。”多有意思啊。让人的思想灵活而不呆板。

现在数九了,我每年都要让学生们写九,复印好“九九消寒图”给他们发下去,每天写一笔,九九八十一天写完,正好迎来九九艳阳天。“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也可以对个句啊,不一定每个字都要九个笔画,那样太难了,只要意思对上就行。

楼宇烈先生题字:学对联 开智慧

▶《对联》杂志办得很好,感谢你们的坚守。

记者:《对联》杂志是海内外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对联艺术期刊,已经办了35 年了,我们有一批忠实的老读者,您给我们的读者说几句话吧?

楼宇烈:要感谢这些支持杂志的读者,《对联》杂志能办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感谢你们的坚守。你们杂志“对联教学”栏目刊登的小学老师写她在小学课堂上推动楹联教育的文章,很好,还有一篇大学老师写他在大学推动楹联教育的文章,也不错,“巧联趣对”栏目内容很好,希望杂志内容能进一步贴近生活,重视对联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引发大家更大的兴趣。

▶有艺术的人生才有人生的艺术,艺术的人生需要经营布置。

记者: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说了一个多小时,您也没喝口水,我们准备告辞了。

楼宇烈:不用客气。

记者收起摄像机和笔记本,掏出精读过的《中国的品格》《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两本书请楼老签字,楼老欣然应许,并吩咐夫人:“拿那根粗笔来。”

楼老认真地签下了他的名字,看着记者一行欢喜的样子,楼老嘱咐道: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很多人有心理疾病,我有一个药方,可以治疗抑郁症。记者一行好奇地看着楼老,他乐呵呵地说:这道药方叫“三乐汤”:

一是助人为乐,二是知足常乐,三是自得其乐。

临行前,楼老先生又叮嘱道: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天地万物人最宝贵,人生难得,要善待生命。《吕氏春秋》把生分为四等:第一等叫作全生,第二等叫作亏生,第三等叫作死,第四等叫作迫生。迫生就是六欲都不得其宜,就会活得很痛苦。

现代很多人都活在“迫生”的状态,这和现代教育中追求完美,追求科学精神,凡事追根问底有关,科技高速发展,生存压力不断增大,导致人的自我沦丧。

你们是搞对联艺术的,一定要让生活丰富起来,过艺术人生。人生苦短啊,有艺术的人生才有人生的艺术啊。艺术需要经营布置,把各种关系处理好,有无虚实,刚柔动静,远近疏密,轻重浓淡,高低缓急等都要处理好。

我给自己写了一副联:

一生追求,活得明白;

临了方悟,难得糊涂。

虽然不工整,但讲出来和你们共勉吧。

此时,屋外,己亥冬日京城第一场雪飘飘洒洒,记者触景生情吟出:

屋外瘦梅,清香沁冬雪;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楼老开心地笑着:对得好!对联,珍重待春风。

记者手记:

楼老喜静,家住京城六环之外。为按时赴约,吾等提前一日到达,在其家附近酒店下榻。晚间发短信告知,楼老即回复:明天你多休息一会儿,十点左右来即可。尚未见面,已让我们感到一份温暖。

采访楼老的过程是愉悦的。采访结束后,环顾陈设古旧之老屋,吾直言:“您的房子太老了,换一个吧?”楼老摇摇头,呵呵一笑:“不换,不换,生活中的东西,够吃够喝够用就行了。”“那您老一定保重身体,健康长寿啊。”“把生死看开就是长寿。”

吾等告辞,楼老起身相送,虽经再三推辞,楼老还是送出了门,并站在楼梯口目送,师母则送出单元门,待吾等上了车后,方才返回。

古德之教,修为、学问在哪?在举手投足、行住坐卧间,先生大德古风,让吾等如沐春风。

猜你喜欢
对联文字艺术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巧出对联
纸的艺术
梦中的文字
贴对联
解缙二改对联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