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广荣
【摘要】在小学思政课《道德与法治》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利用这资源,提高孩子们从小对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识,知道今天的生活是经过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的。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强烈的民族感,进而弘扬中华民族的革命传统。本文以红棉小学为例,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的现状;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时出现的问题;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思政课《道德与法治》的融入这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
在小学思政课“道德与法治”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利用这资源提高孩子们从小对社会主义——我们伟大的祖国的认识,知道我们之所以有今天,是经过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的幸福生活。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强烈的民族感,进而弘扬中华民族的革命传统。
一、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的现状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近几年,教育部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深化课程改革,我们红棉小学也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教学改革。2016年小学一到三年级开始使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今年9月1日开始,一到六年级统一更改全部使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目前,一线的老师都能把一些中国的历史、英雄人物和革命前辈的革命精神融入到课文之中。尤其是从小对孩子们进行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国情教育、心理教育,等等,让孩子们在教育中享受着一个甜蜜而有意义的童年,为孩子们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
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时出现的问题
课堂是育人的阵地。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一线教师都能借助视频展现身边的资源。如,花都九湖革命根据地遗址、花都革命烈士纪念碑、参观三华村资政大夫祠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践行了有效德育,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但在运用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时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一)融入课堂教学理解不透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我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认为上《道德法治》课能按课文内容讲解就可以了,但在课堂如何融入红色文化,钻研不深、结合不够自然,所以,在教学中比较枯燥,没有潜移默化地课堂教学中突出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更无法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
(二)融入课堂教学着力不够
老师们是辛勤的,肯花时间备课。他们课前组织学生到纪念馆参观,小故事大道理,唱红色革命歌曲等等。运用图片、媒体上精选镜头、片段等红色文化资源制成VCD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让学生身临其境。但融入课堂教学时仍欠精心琢磨,没有探寻革命先烈在敌人面前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英勇精神的背景,没有深入挖掘红军如何过雪山,过草地时面对饥饿、寒冷交逼,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敌人的飞机、坦克、大炮。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随时都有牺牲宝贵生命的可能的危急情况下,他们仍然对革命充满信心,具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最后团结一致,把红旗胜利地插到终点。
(三)不知晓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
我们花都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渊源流长的。在我们红棉小学周围也隐藏着红色文化资源。红棉小学的生源来自八条自然村,除了一部分是外来工子弟外,其余都是本地的孩子。家长早出晚归,没时间教育孩子。除了学校带出外参观学习外,家长从不向孩子讲身边的英雄故事。他们能督促子女完成作业,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基于以上种种原因,造成孩子们从小到大忽略身边的事物,不会怎么样去关心身边的人,更不会寻根问底。读进红棉小学之前不知道红棉树是英雄精神的象征,更不知道家乡最可爱的人有哪些?花都革命烈士纪念碑在哪里都不知道,纪念碑上有哪些是花都的杰出英雄,一问三不知。
三、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思政课的融入
基于以上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我们学校品德教研组就红色文化资源,如何融入思政课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和实践。
(一)提高认识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们担任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老师的重任。一线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而且要领会教学的具体要求,反复解读。进而提高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深刻理解其重要价值以及独特优势,解决好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在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并发挥其作用,增进孩子们对现代科学,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认同,从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健康成长的力量。
(二)融入课程
要让红色文化资源成为学校思政课的主旋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既是孩子们自觉养成良好性格品质的起始阶段,也是孩子们基本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的道德教育不能单靠思政课来实现的。需要的是与学校各部门,各学科科学地结合。于是,我们在期初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就要求老师们必须吃透教材,把有共性的教学内容归成一个单元,进行学科渗透教学。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中以中国的历史文化为主题的课文,我们的思政课老师都兼任语文教学,在教学这课时,老师们就能把语文课的《梅花魂》《狼牙山五壯士》《圆明园的毁灭》融进思政课。把乡情、国情融进课堂。通过学习,使孩子们生动地对祖国的灿烂文化从不知到知、从知道无比热爱,唤起孩子们对祖国母亲的认同与归属之情。达到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活动能拉近孩子们与红色文化资源的距离。现时的思政课《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运用小课堂与大课堂结合才能使孩子们兴趣盎然,孩子们只有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我们引导孩子们学习前辈也应如此。
(1)小故事大道理
如何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呢?用小故事。因为小故事能全面提高孩子们的道德认知水平。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第三课《欢欢喜喜庆国庆》。课前,老师结合少先队活动,邀请了一位富有战争经历的老前辈到班上讲述抗日战争及英雄的故事。孩子们入神地静静地聆听着。听完了故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活跃在学习小组里。有的讲《王二小》的故事,有的讲《刘胡兰》的故事、还有的讲《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红棉派出所所长捉坏蛋的故事……故事一个接一个,一个比一个精彩。上这节课前,“N”老师把事前准备好的调查表要求孩子们在小组上交流分享。一位女孩子兴奋地说:“2019年是祖国70岁生日,我很高兴。我要努力学习,做一个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第二个女孩深情地说:“听了毕大爷讲的故事,我深深地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啊!所以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前辈的功绩,要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一位胖子站起来说:“我给大家唱一首歌——《国家》。”此刻,班上的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拍起手站起来,铿锵有力地唱着。“在我们欢欢喜喜欢度70年华诞之时,孩子们,你们想起谁?”老师深情地问。“想起在海防前线站岗的解放军叔叔”“想起正在守护病人的医生”“想起辛勤的清洁工”“想起忘我工作的交警叔叔”孩子们在思想上的震动,是我们老师意想不到的。孩子们,深深地懂得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革命先烈流血牺牲,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样的小课堂与大课堂结合,和风细雨地传承了红色基因,这样的结合代替了老师枯燥的讲解。
(2)小调查大收获
调查能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我们学校的思政老师能想方设法让红色文化资源稍稍地走进孩子们心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改变过去灌输式进行道德教育。运用让孩子们参与和实践,从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认知,促使获得真知,内化认知。
我在听一位年青老师执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一课时。老师在课前设计了调查表——“家乡可亲可敬的人有哪些?”带孩子们到学校附近官溪村进行小调查访问。孩子们,按老师发下的调查表以小组为单位,一位位小记者开始自己的访问。上课时,在堂上进行分享。一位孩子汇报说:“我调查到一位曾经在抗美援朝中英勇抗敌的伯伯,他的名字叫毕文坛。毕伯伯今年85岁了,他很健康,精神饱满,他捧着用红布包得严严实实的军勋章给我们看。我们好感动啊!顿时,我们向伯伯敬了队礼!”又有一位孩子说:“我们访问调查了村委治保主任。他是花都区第一批花都好人。他赤手空拳捉拿坏蛋。”我们情不自禁地向他献上了红领巾。此刻,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孩子们滔滔不绝地在小组里各抒己见。“没有前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快乐!我长大了,我要去当兵,保卫祖国。”有的说:“我们要自觉地把垃圾扔进垃圾桶。”还有的说:“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还有的说:“我在酷暑天要给清洁工,交警叔叔们送水。感恩,默默奉献的家乡人。为他们点赞!”
灵活地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并体现它的价值观,发挥它的作用,教师是关键。所以,一线教师只有端正教学思想,多渠道地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与课程的融入,才能培养孩子们高尚的情操,才能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和感染力,才能使思政课更生动、更有效,实现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英福.浅谈红色资源在小学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基础教育研究,2011.
[2]孔胜源.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对红色资源的利用有效性探析[J].知音励志,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