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冰
【摘要】数学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练习环节。有效的课堂练习,既能让学生掌握新授内容、锻炼才能才干、发展才智才华,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从练习的目的性、多样性、层次性以及实用性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设计数学课堂练习题,使数学课堂练习具有现实操作意义,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
数学课堂练习是初中数学课上一个必不可少的刻意练习环节,它既是学生巩固知新,理解消化,学会应用,形成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反馈教学效果好坏的常用方法。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就应该想方设法设计好课堂练习题。高效的课堂练习设计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刻意练习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并激起了学习数学的热情,让他们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学有所得,从而凸显数学的真正价值。那么,如何“设计”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练习目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课堂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刻意练习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而致用并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设计数学练习题时,要使学生达到怎样的训练效果,目标一定要明确,要清楚每一道习题的作用,充分发挥每一道练习题的价值,力求设计最少量的练习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标准》及课本内容为依据、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抓住训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针对学生的易错点、知识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题。新学内容的练习应以基础训练为主;练习课和复习课重在巩固和提高,要多设计一些变式题和综合题。比如:在新授课学习了同类项的概念后,笔者会设计以下跟踪练习:
这些练习题围绕着同类项的概念展开,目的非常明确。如此有针对性的习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并启发他们自己总结出判断同类项的标准:1.两相同: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2.两无关:①与系数无关;②与字母顺序无关。这样的练习题设计如同搭了一座通往知识殿堂的桥,帮助于学生掌握教材的基础内容和延伸知识,使得学生通过做数学练习题,学会“数学思考”,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文化底蕴和数学素养。
二、激发学习兴趣,设计形式多样性
《论语·雍也》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只有对训练感兴趣,才会乐在其中地自主探究。因此,除了练习题的内容精心设计外,其呈现的形式也要新颖多样,将枯燥乏味的数学题呈现在有趣的情境中,才能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完成知识构建,使他们对数学更感兴趣,变要我学数学为我要学数学。练习的多样性体现在:
1.题型的多样性,题型的编排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展开,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证明题、解答题分别运用,注重实用性、创造性,并与中考题题型紧密相连。像下面三角函数这节课的练习,有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等。
2.练习形式多样化,闯关题、抢答题,玩游戏、做动作等增加其趣味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习“有序数对”概念后,设计游戏练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座位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这种练习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又让学生学以致用。
3.提问形式不拘一格,口答、举手、板书、纸质、小组讨论等灵活运用,迫使学生眼到、耳到、脑到、口到、手到,通过刻意练习提升他们的专注力。
三、关注个性差异,设计要有层次性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数学》一书指出:“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每个人都能获得优质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所以,数学课堂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学生本身知识结构及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循序渐进地进行设计。练习内容的编排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从浅显的模仿性题型、到有少少难度的再造性题型、再到需要深入思考的创造性题型,呈现有序、环环紧扣、逐步提高。对于“零基础型”学生,要求完成一目了然的基礎习题,那些典型的而又必须掌握的题目,只要求他们模仿练习,意在培养其由零到一、敢于做题的勇气。对于“中层生”,则要求他们会做有一点点高度但稍微跳一跳能够着在灵活性题目,会做“变式”题。对于“自主学习型”学生,要对他们综合能力进行刻意的训练,用心培养他们自主专注研究的习惯及其发散性思维能力。这样就体现了“人人参与有价值的数学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练习”“不同的人在数学练习中得到不同的锻炼和发展”。比如,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时,课堂练习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学生从新学的正弦函数的概念出发,由A组基础性的模仿练习、到B组提高性的变式练习、再到C组的延伸性的思考练习,不断加深对正弦函数概念的理解,体会变化与对应的函数思想,实现高效实用的刻意练习。这样的练习设计,从特殊到一般,层层提高,简单又不失挑战性,学生通过自主练习能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喜欢学习数学,形成良性循环。
四、贴近实际生活,练习要有实用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课堂练习题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打通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使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不是遥不可及的深奥理论的代名词,“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课堂练习不是为练而练,而是生活中确实有需要借助数学解决的实际问题。反过来,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最主要的是在练习过程当中,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提高了他们自身的核心素养。
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题:在田径场上,体育老师需要画一个含直角的图形,但手上只有绳子,没有其它画图工具,你能帮助体育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同学们明显爱心爆棚,都想帮体育老师解决问题,各抒己见,最后,有预习的同学就提出了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解决这难题。我表扬了这位同学的“努力”及善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同时,也提到:生活处处皆数学,我们要善学善用。这节课,学生们热情高涨。
课堂练习题的设计犹如行军打仗的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教师设计数学练习题时就要做到:练习目的要有针对性、练习形式要有角度性、练习层次要有梯度性、练习内容要有实用性。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就能得到有效的练习,从而巩固了数学知识、训练了技能,开发了智力、提高了数学素养,增强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复,凌晓牧.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静.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关键词与初中数学教学[S].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刘加泉.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07).
[4]董永康.优化练习设计,提高练习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0(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