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萌琼
摘要:茶自古以来就被看做是具有独创性、历史性的典型中国文化象征之一。以我国茶文化为基础的茶道礼仪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较为紧密且不可分割的关联。因此,本文以我国茶文化为基础,阐述了以中国茶文化为基础的茶道礼仪法则。并从站姿、坐姿、行姿、端茶、行礼等方面,对以我国茶文化为基础的茶道礼仪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茶道礼仪
前言:
以中国茶文化为基础的茶道礼仪是一种艺术活动,其涵盖了中国民众基本行为、宗教美学及伦理道德。我国民众饮茶,不仅追求单一的物质享受,而且注重在品茶中陶冶情操。從茶道礼仪规范表现视角入手,以我国茶文化为基础的茶道礼仪具有较为严谨的礼仪规范,且蕴含着较为深刻的精神内涵。因此,对以我国茶文化为基础的茶道礼仪进行适当探索非常必要。
一、以中国茶文化为基础的茶道礼仪法则
从唐朝至今,茶道礼仪法则在我国已运用了近千年,在我国茶文化发展进程中,不同朝代对茶道礼仪具有不同要求。古代品茶,要求克服火、煮、饮、炙、造、别、器、末、水九难,且对“选水”、“择茶”、“配具”、“环境”、“饮者”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即新茶、洁具、甘泉、天气景色宜人、与饮者气味相投[1]。
二、以中国茶文化为基础的茶道礼仪表现
1、以中国茶文化为基础的茶道表现类型
以中国茶文化为基础的茶道主要表现为斗茶、煎茶、功夫茶三种形式。其中斗茶主要源于唐末福建建州周边,斗茶者需要将茶面上汤花吸掉,随后比拼茶面汤花、茶汤品尝鉴赏能力;而煎茶主要起源于唐代,需要将茶末放入壶内,与水共同煎煮;功夫茶主要源于唐代,流行于清代福建周边及安徽部分地区。主要包括待客、自煎自品两种类型。
2、以中国茶文化为基础的茶道礼仪基本表现
以中国茶文化为基础的茶道礼仪在传统茶道动作的基础上,结合以茶修身养性的需求及养生保健的要求,创造性的将茶道与规范仪式进行了有机整合,促使我国茶道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从仪容仪态层面进行分析,由于以中国茶文化为基础的茶本性为平和、恬淡,因此,泡茶者应着整洁、大方、与周边环境与茶具相匹配的服装,避免浓妆艳抹、喷香水、穿乞丐服等不适宜着装。同时泡茶者应体现自身内在文化素养,保持得体的言谈举止。同时在发型设置时,应结合自身脸形、气质,根据泡茶要求,进行恰当设置,保证泡茶过程发型不凌乱、整洁舒适。在这个基础上,考虑到以中国茶文化为基础的茶道礼仪为淡雅事物,应注意清洁、保养双手。通过双手,将泡茶时各项动作组织韵律感恰当展现。并适时修正姿态动作,充分展现泡茶者个性修养。
另一方面,从个人姿态视角进行分析,在以中国茶文化为基础的茶道活动中,泡茶者应保证坐姿、站姿、走姿适宜,落落大方。
首先,在行走时,若泡茶者为男性,应控制双臂随两腿作小幅度自由摆动,在进入客人视觉范围后,稍微倾身,面向客人,进行各种泡茶动作;若泡茶者为女性,应保证行走时左右两只脚步伐成一条直线,上身应挺直不摆动,同时双眼平视、下颌微微收起,左右两肩放松。随后将左、右两手通过虎口交叉,将右手搭在左手上方放于身前[2]。在泡茶结束后,泡茶者可以后退两步,倾身转弯离开。
其次,在站立时,泡茶者需在保证身体挺直的基础上,将双腿并拢。同时两眼平视,放松左右两肩。若泡茶者为男性,应尽量将左、右两只手通过虎口交叉,并将左手放置在右手上方。随后将左右两脚呈外八字型自然分开;若泡茶者为女性,应通过虎口,以右手上、左手下的顺序交叉放置在身前。
最后,在坐立时,泡茶者应保持身体重心居中,全身心放松且保持平稳。同时双腿并拢,上身挺直,鼻尖正对着腹部重心,下颌微微向内收,头部上顶。若泡茶者为男性,应将左右两只手以手心向下的方式,平放在两腿前方;若泡茶者为女性,可以左右两只手上下相搭的形式平放在左右两腿间。
3、以中国茶文化为基础的茶道礼仪注意事项
除上述礼仪表现以外,以中国茶文化为基础的茶道还需要遵循一些特定的规范。首先,在泡茶前,泡茶者应首先让座,随后准备茶叶。在茶叶准备完毕后,将茶具彻底清洁干净,并利用开水烫一下茶杯、茶壶[3]。
其次,在泡茶时,应控制茶叶用量适当,避免茶味过浓或过淡。必要情况下,也可以询问客人饮茶习惯,根据特定口味进行茶叶用量的恰当选择。以我国茶文化为基础的茶道提倡“七分茶三分情”,即在倒茶时避免将茶水倒入茶杯过多,一般以七分满为宜。
再次,以我国茶文化为基础的茶道礼仪还包括鞠躬礼、寓意礼、叩手礼等。其中鞠躬礼主要用于茶艺表演、迎宾、或者欢送客人时,在行鞠躬礼时,需要将左右两手自然下垂或者将左右两手放置在双膝前方。一般前者用于站立式鞠躬,而后者用于坐式鞠躬、或者跪式鞠躬;寓意礼常用方法为“凤凰三点头”。即利用手提茶壶的方式,促使壶口背对或者斜对客人,通过高冲低斟,反复进行三次,表示对客人欢迎;叩手礼主要是将手指轻轻叩击茶座,常用单指或者双指叩击茶桌两三下,表示谢意。一般双指叩击主要是晚辈向前辈或者长辈行礼。
最后,在端茶时,以我国茶文化为基础的茶道提倡双手端茶。同时根据茶杯类型,适当调整双手位置。对于有杯耳的茶杯,可以利用左手抓住杯耳,右手托住茶杯底部,将茶杯端起,传递给客人;而对于没有杯耳的茶杯,可以利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圈住杯身,右手托住杯子底部后端给客人。在品茶期间,应在保持言谈举止恰当的基础上,随时观察客人杯子。在需要添加茶水时主动、及时添加茶水。并依据“客先主后”的顺序,进行茶水添加。
总结:
综上所述,以中国茶文化为基础的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沏茶、闻茶、赏茶、饮茶等过程均映射了东方“恬淡”、“清静”的哲学思想。因此,在茶道礼仪教育过程中,应将涉及东方哲学理念的意境、美学观点、精神理念融入品茶活动中。通过茶艺与精神高度融合,可有效表现中国茶文化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及美好境界。
参考文献:
[1]蒲仕江.浅析日本茶道与四川茶艺礼仪之异同[J].福建茶叶,2016 (5):370-371.
[2]蔡荣章.茶道要有怎样的礼仪规范[J].茶道,2017 (8):10-10.
[3]许玉莲.泡茶礼法的省思[J].茶道,2016 (10):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