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事件翻译过程中的转换与保留

2020-03-27 12:25张玉钰董银燕
戏剧之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楚辞

张玉钰 董银燕

【摘 要】本文将对比杨宪益、戴乃迭和许渊冲版本的《楚辞》英译本,以运动事件框架理论和三种词汇化模式为理论基础进行研究。从方式特征、结果特征和路径特征这三个方面对比两个译本中运动事件翻译过程的转换与保留,研究发现:第一,在方式特征方面,许译通常在译文中保留运动方式,而杨译选择转换。第二,在结果特征方面,许译和杨译都保留了原来的信息。第三,在路径特征方面,许译选择保留信息,而杨译转换了信息。

【关键词】运动事件;翻译过程;《楚辞》;保留与转换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5-0205-02

屈原创作的新诗体《楚辞》广为流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本文选择了杨宪益、戴乃迭和许渊冲版本的《楚辞》英译本进行对比。杨宪益与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部分《楚辞》,在国外产生了巨大影响。许渊冲的译作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

近些年来运动的概念化和词汇化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认知科学家、语言学家Talmy(2000)从形态句法层面对运动事件框架进行了类型学上的概括与总结,而语言学家Slobin(2004)进一步从语篇等角度研究了认知对语言使用和习得的影响。本文将以Talmy提出的运动事件框架理论和词汇化模式为切入点,分析《楚辞》英译本中运动事件翻译过程中三个特征的保留与转换。

一、运动事件的语义成分与表达形式

根据Talmy的分析与研究,他指出运动事件是“一个包括运动和状态的持续场景”(Talmy,2000)。一个运动事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物像、场景、动作和路径。除此之外,运动事件还可能包括原因、方式、结果、目的等。物像是运动的主体,它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运动。场景是物像的参照物。动作是运动本身。路径是物像相对于场景运动的道路或者存在的位置。这四个部分也构成了一个主要事件。一个运动事件还有外部的副事件,主要呈现的方式是运动的原因或方式。

例1.The plastic bottle rolled off the table.

例2.The plastic bottle blew off the table.

这两个句子里,物像都是the plastic bottle,场景是the table,off表示塑料瓶运动的路径,roll和blew不仅表示了运动本身,还分别表示了运动的方式(塑料瓶是从桌子上滚下来的)和运动的原因(风吹导致塑料瓶从桌子上滚下来)。

二、运动事件的三种主要词汇化模式

语言的词汇化过程是指用各类形式表达语义(严辰松,1998)。要比较任何语义范围的词汇化模式,都要从两方面出发,一是解析语义范围,即有哪些语义成分;二是查看这个语义范畴是可以用哪些形式进行表达的。

Talmy提出了以下三种主要的词汇化模式。

第一,运动+原因/方式。一个动词兼顾运动以及运动的方式或原因,代表性的动词有roll/slide/creak/bounce/squeeze等。

例3.a.她偷偷溜进了驾驶座。

b.She slid into the divers seat.

Slid在这里除了表示动作之外,还可以表示“偷偷溜进”这一方式,而不是其他的方式。

第二,运动+路径。一个动词兼顾运动以及运动的路径,代表性的动词有enter/twist/exit/swing/swirl等。

例4.a.这道路盘旋在壮丽的群山之间。

b.The road twisted between spectacular mountains.

Twisted能夠表明运动的路径是“盘旋”的,而非笔直或是其他路径的。

第三,运动+物像。一个动词兼顾运动和运动的物像,代表性的动词有rain/snow/thunder等。

例5.a.开始下雨了。

b.Its starting to rain.

Rain表明了下的是“雨”,而不是雪或其他物像。

三、《楚辞》英译:从方式特征、结果特征和路径特征三个方面看运动事件特征的保留与转换

(一)方式特征。方式动词在英汉语中都非常丰富,英语经常用综合表达法,而汉语则多采用“动词+副词”表达法,方式特征由副词呈现。不同的译者对原著有自己的解读,那么译文就会呈现不同的凸显方式。下面用R(Retension)表示保留,用C(Conversion)表示转换。

例8.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为何桀、纣结局惨淡,不得善终,皆因行歪门邪道而终究陷入泥沼。

许译:The last two kings were in sad plight, oh!

They sought bypaths and came to bay.

杨译:Two princes proud by lust their reign abused,

Sought easier path, and their own steps confused.

许译中用be in sad plight直接表达出两个君王都面临着困境,而杨译的表达更加委婉,更加多样化。对于原文的“陷入泥沼”,许译采用了短语come to bay,非常直接的表达。杨译则将物像进行了转换,用their own steps来代替他们,更加形象地向读者传达了意境,两种译法采用了不同的凸显方式。

例9.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悲叹回风摇落着蕙草,凋谢众芳,心中愁思郁结而黯然神伤。

许译:The whirlwind shakes the orchids down, oh!

My heart is drowned in grief overgrown.

杨译:An ill wind tore the Orchid down,

Resentfully I burn.

许译对原文进行了直译,down这一动词非常形象地让读者明白屈原内心是多么悲痛,心情非常低落。对于“悲”的翻译,杨译采用了意译,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人生苦短的萧瑟心境,并与原文悲秋的气氛相互映衬。Shake一词给读者展现的画面是风的力量并不大,但tear一词将风拟人化,更加生动形象地对应了原文的“摇”这一词,展现给读者的是狂风来临的画面。

(二)结果特征

不同的运动结果或者状态往往呈现在不同的运动中,而表示这些状态或结果的语义会暗含在动词的语义结构中。由于译者对于原文有不同的思考,所以他们会选择不同的动词,有的凸显结果,有的凸显过程。

例10.长太息以掩涕,哀民生之多艰:长长地叹息我掩面拭泪啊,感伤人生的道路是多么艰辛。

许译:I sigh and wipe away my tears, oh!

Im grieved at a life full of woes.

杨译:Long did I sign and wipe away my Tears,

To see my People bowed by Griefs and Fears.

许译和杨译都使用了动词sign和wipe来表达“叹息”和“擦拭”,只不过杨译用了一个强调,更加突出动作的过程。下面半句中,许译以I 作为物像,用be grieved at来表达状态,突出了运动的结果。杨译用bowed by来表达“屈从…”,指出人们屈从于悲伤和恐惧。把bow变成非谓语动词使用,更加着眼于运动的过程。

例11.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忧闷失意啊我孤独彷徨,忍受着此时的穷困我好不心伤。

许译:Downcast, depressed and sad am I, oh!

Alone I bear sufferings long.

杨译:In sadness plunged and sunk in deepest Gloom,

Alone I drove on to my dreary Doom.

许译用三个形容词直接描述“我”的状态,后半句也还是以“我”为主语,写出“我”独自承受着这些苦难,突出运动结果。杨译的上半句营造出悲伤的氛围,plunged 和sunk这两个动词用得非常形象,选词很到位。bear说明当时我是默默承受着忧郁的,是一个内化的过程,而drove on体现出并非是“我”愿意去承受这些,是一个外放的过程,突出过程。虽然这两个版本的翻译都是以“I”作为主语,但是给读者的感觉和意象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三)路径特征

方位是运动事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涉及到方位变化的路径也是运动事件中的核心部分。由于汉英译者对于路径成分往往非常敏感,因此译者往往尝试把它们融入到动词中。

例12.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蕙草微小而丧失了性命啊,风声隐匿无形却能发出声响。

许译:A little thing is easy to fall, oh!

The faintest sound may arouse all.

杨译:A small thing can such Havoc wreak,

Whispers to Rumors turn.

许译的译本很遵循原文的表达方式,arouse一词可以给读者带来狂风声响的既视感,并且先是由微小的声音开始的,慢慢声音越来越响。杨译对声音有了更加具体的描述。Havoc wreak其实和arouse all是一样的,都是指可以造成破坏、引起巨大的声音,表达的路径不同。并且杨译还有具体的描写,从飒飒的风声到狂风的声响,可以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13.驷玉虬以乘鷖兮,溘埃风余上征:驾驭四条无角玉龙所拉的凤车啊,倏忽间我依托风云直上天空。

许译:Dragon and phoenix start my race, oh!

I rise on wind into the blue.

杨译:Swift jade-green Dragons, Birds with Plumage gold,

I harnessed to the Whirlwind, and behold.

路徑特征在本句话中的区别在于rise on和harnessed to的使用。rise on体现出“我”是依托着风,直上云霄的。harnessed to是指“我”借着风,利用风上天空的。这两个动词在路径表达上有一定的区别。

四、结语

在Talmy的运动事件理论框架的词汇化模式理论基础下,我们对比杨宪益、戴乃迭和许渊冲版本的《楚辞》英译本发现:第一,在方式特征方面,许译通常在译文中保留运动方式,而杨译选择转换。两者通过不同的选词来体现对运动方式的理解和偏好。第二,在结果特征方面,许译和杨译都保留了原来的信息。第三,在路径特征方面,许译选择保留信息,而杨译转换了信息,但两者都体现了译者对于路径的敏感性。这三个方面的特征都在译本中有所呈现,但物像特征在文中没有合适的例子加以例证。

参考文献:

[1]Talmy, L.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 1[M].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2000.

[2]Slobin,D.I. The many ways to search for a froLinguistic typology and the expression of motion events[A]. In S. Strmqvist. & L. Verhoeven(eds.).Relating Events in Narrative: Typological and Contextual Perspectives[C].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4:219-257.

[3]阚哲华.汉语位移事件词汇化的语言类型探究[J].当代语言学,2010,(2):126-135

[4]刘华文,李海清.汉英翻译中运动事件的再词汇化过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5):379-385.

[5]罗冬梅.运动事件框架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7.

[6]罗杏焕.英汉运动事件词汇化模式的类型学研究[J].外语教学,2008,(3):30-33.

[7]严辰松.运动事件的词汇化模式——英汉比较研究[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6):8-12.

猜你喜欢
楚辞
《翻译美学视角下的楚辞英译研究》评介
《楚辞·九章·惜往日》校读一则
关于海外《楚辞》译介与传播的思考
李铁环作品
屈原和楚辞
《楚辞》中“饮食”类动词语义场分布浅析
节奏观下《楚辞》的英译研究
秋夜读《楚辞》
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的接受
发愤抒情,以情译诗——杨宪益、戴乃迭《楚辞选》英译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