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 李志超
【摘 要】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有着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基础,该理论揭示了不同个体的学习方式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小学课堂最后六分钟就是以学习成效金字塔为理论基础而设计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走到讲台上,以板书上的内容为依据,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有逻辑地讲解出来。此活动分为:教师示范、学生准备、学生展示和评价反思四个阶段。
【关键词】学习成效金字塔;小学课堂;最后六分钟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5-0156-02
一、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概述
美国教育学家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曾经提出著名的学习成效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理论,他采用一系列的数字形象地表明:“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量为5%-90%不等,那是因为我们学习过程中运用了不同的学习方式。”详细一点来讲,我们仅仅用耳朵去听别人讲解,存储在我们大脑的知识只有5%;我们的听觉和视觉相结合后,知识的存储量变为20%;如果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知识存储量提高到50%;知识在实际的动手操作后保留到75%,如果你可以将内化的知识讲解给他人,那么知识保留到90%。[1]如图一所示。
二、课堂最后六分钟的内涵及存在的必要性
(一)课堂最后六分钟的内涵
小学课堂最后六分钟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变成讲课的小老师,在老师示范的基础上,以板书上的内容为依据,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逻辑地讲给班上同学听。这个教学活动的灵感来源于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中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即马上应用、交给他人。
(二)课堂最后六分钟存在的必要性
有些小学生在课堂最后几分钟的时间里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因此,合理且有效利用这六分钟对教师和学生而言就变得尤为重要。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知识结构的构建。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初步的知识结构,当学生再次梳理课上所学内容或者进行讲课的时候,就是在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新世纪的课堂,学生是主体。课堂最后六分钟就是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做到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当今迫于应试的压力,很多学校似乎都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育家顾明远曾说过:“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重视学生的读和写,听说重视不够。因此不僅要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2]而课堂最后六分钟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锻炼的机会。学生在台上讲课,他们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在多次不断练习中,学生会逐渐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艾宾浩斯的遗忘理论用数字化的形式表明:“人类的遗忘在一开始的时候速度非常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变得越来越慢。”我们学过的知识20分钟后,记忆量就变成了原有知识的58%左右。[3]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恰巧与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谋而合。教师有效利用课堂最后六分钟,指导学生及时复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3.检查学生的听课效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学生的讲课,教师可以直观了解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反思自己授课过程存在的不足,便于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节奏,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三、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小学课堂最后六分钟的应用
将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应用于课堂中的这种教学设计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是它更多存在于中学和大学的课堂。一项学生调查问卷表明:91%的学生“支持”学生讲课这种教学策略。[4]另一项教师调查问卷显示:超过90%的教师认为学生讲课的教学设计有益于提升教学效果。 [5]由此可见,学生讲课的这种教学活动深受师生的喜爱。下面笔者以古诗《咏柳》为例,讲解课堂最后六分钟的教学设计过程。
(一)教师示范
教师用大约1分钟的时间讲解板书上的重点内容。首先,教师介绍自己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小老师。我们来复习《咏柳》。”接着是讲解重点字词。教师手指在黑板上:“‘碧玉指柳叶,‘妆翻译为打扮。”最后是翻译古诗的诗句。为了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教师可以增加与他人的互动,找同学翻译其中一句古诗。教师在结束时要强调讲课要有逻辑性,先是引出本课的主题,然后分别讲解字词和诗句。
(二)学生准备
学生用大约1分钟时间准备讲课的内容。此时教师在教室里进行巡视,观察学生的准备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学生展示
学生变身为小老师,由听课人变为主动实践者来到讲台上,用大约3分钟时间讲解课程内容。教师选取讲课学生时,可以遵循自愿的原则,也可以随机挑选。为了模拟真实的课堂,教师需要规范小老师的教姿、教态,还要注意管理台下学生的上课状态,为小老师营造一个良好的讲课环境。
老师指定了小A来当小老师,小A胆怯地摇了摇头。老师拍了拍他肩膀说:“我见你非常认真地在准备,我相信你没有问题,如果遇到困难,老师会帮助你的,来试一试嘛。”这时班上响起了掌声,小A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走向讲台。“我是今天的小A老师,我们现在复习一下这首古诗《咏柳》。”小A的声音有点小。老师坐在后面举手说:“老师,您再大声点,这样我们班上所有同学都可以听见您动听的声音了。”“首先,我来讲解其中的重点字词。‘碧玉指柳叶,‘妆解释为打扮。”小A的声音确实洪亮了许多。老师在后面为他竖起大拇指,他变得更加自信了。当他说到古诗最后一句的时候,他不知道该如何翻译,老师提醒他可以与同学互动。小A把目光投向了同学:“有哪个同学可以翻译最后一句?”这时好多同学都举手了,小A点了其中一位同学的名字,当这位同学翻译了最后一句古诗后,小A也学着以前老师的样子说:“你翻译得很正确。这就是我今天的讲解,谢谢大家!”台下的老师为他鼓掌,同学们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四)评价反思
评价的主体具有多样性,是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和学生自评三者的有机结合。首先,教师选取班上一到两名学生对小老师的讲课进行评价。接着是学生自评,反思自己讲课过程中的学习行为,最后是教师的总结性点评,总共用时1分钟左右。新课程标准倡导课堂中广泛应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发挥激励性评价的首要功能即激励功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是发挥激励性评价的评价和导向功能。由于学生的经验不足,所以教师需要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讲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知识点的正确性。为了更好地监控学生的讲课和听课,教师可以制定行之有效的听评课制度。
学生讲课的这种教学活动好像一面镜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师生能够从这面“镜子”中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反思各自的不足。
虽然课堂最后六分钟很短暂,但是教师如果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这六分钟,以学生为主体,认真领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那么这六分钟会真正促进教学相长,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成尧.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125-127.
[2]顾明远.顾明远教育论述精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122-123.
[3]边玉芳.遗忘的秘密——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实验[J].中小学心理健康,2013(3).
[4]饶彦.《算法设计与分析》教学中采用学生讲课模式的改革探索[J].轻工科技,2013,29(06):197-198.
[5]黄瑶,张振贤,陈敏,蔡之幸,张烨,吴丽丽.名医查房与学生讲课互动式中医经典临床教学模式探索[J].中医教育,2015,34(04):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