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恩旭
经济新常态是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之上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经济新常态强调了经济结构的稳步增长,而与此同时, 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别化要求也被教育研究者提出。国别化指的是在汉语言国际教育的过程中,在各个不同的国家,汉语输出的内容和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理解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基础与中国汉语教育之间的关联性,以此而研究不同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文章希望能够考虑的语种区别和民族区别的关系,从而能够基于不同国家的民情和学习情况,并且可以以正规化和科学化的发展基础,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引言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语言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需求,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消费品市场地位的确定,近几年来各项重大的文化赛事和体育赛事与经济及综合国力的发展彼此呼应。新经济常态之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体现出比较重要的特色,就是国别化汉语在不同国家的表达形式可能会有所区别。
二、汉语国际教育与汉语国际教学的关联
(一)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别化常常会影响到教育的授课时间, 授课方式以及授课内容,在不同国家针对不同人群的教育授课方式,也表现得千差万别。在汉语融入到国别化教育理念之中,中华文化的精髓被融入到授课过程之中,教育的内涵也变得更为丰富,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内容需要包含教育原理、教育规律和教育文化的理解。
(二)汉语国际教学
汉语国际教学基于教育原理和教育规律,并且受到了教育文化的影响,教育规模向着科学化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在大多数国家之下,这种非普遍性的多层次的教育方式,要基于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理念系统而发展。汉语国际教育的重点,将逐渐地从单纯的语言教学向着中小学以及文化传播的方向发展,也是汉语国际教学转型和创新的一种延伸。
三、新经济常态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别化内容
在汉语国际教育的语别化和族别化研究探讨过程中,各个国家的民族风情有很大的区别,有的国家可能涉及到宗教信仰,在语言和交流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开展口语和书面语的生活化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的设置将随着分析具体生活问题,借助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常常积累成语俗语和谚语,从而能够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与生活时间的连接,增强海外学生对于汉语学习的兴趣。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别化内容体现现代生活的内容,既要有高雅的、也要有通俗的,应该分为不同的生活等级和层次,尤其是在借助阅读教学促进教学本土化的进程中,提倡建立专用的语言素材库,借助字形、字音和字义的基础,对汉语国际教育的本地化和原型化教育内容进行再提炼。
四、积极改善汉语国际教育国别化的思路
(一)完善国别化教材的内容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的风土人情中,有很多内容特别适合进行汉语国际教育,而在使用优秀的教材,完善学识的过程中,建立和健全国别化的教材,并且编制一些特别适应当地风土的小故事或顺口溜,可以以更为通俗而容易进入内心的教育素材,而教材的内容也应该适应课程安排的步骤。
(二)合理安排课程布局节奏
针对不同的学习需求,汉语国际教育安排长短不同的班次配置,有需要的教材进行单独设计,是目前针对不同学习背景同学更合理的课堂安排。按照学生的兴趣,开设书法、音乐、朗诵等多个不同的班次,在这一过程中安排课程布局,不仅仅要考虑时间,还要考虑内容上的设置,多多关注学习者学习特色和学习习惯等内容。以区域为视角,让汉语国际教育融合某一区域的语言与文化背景,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不是剥奪学生本身的社会文化特色,而是介绍中国的社会文化特色,与各国人民进行社会文化上的对话,是积极的、健康的文化交流方式。
(三)改善国别化教师的教育思路
教师是汉语国际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专业化水准和教育品质将影响汉语语言文化学习的推广效果,因此具体的教导内容和教导方式以及与教学学习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将构成了汉语学习和教学的三角体系。教学体系的运作基础将立足于课程规划与教材编制,教师在平常严格安排自身的教育节奏,并改善国别化教育思路,提升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基础水准,严格的要求自己,才能够成就教育教学的宝贵财富。
五、结语
国家在经历了经济调整之后,过渡性的经济运行态势将会影响到文化输出的水准。发现对外汉语研究中博大精深的内容,从各个多元化的角度研究汉语言文化和其他国家语言文化的相容过程,就可以使汉语教育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建设也变得格外重要,培养本土化教师的目标,要分层和分级的实现立体化的教育内容,汉语国际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要多多关注参与学习的国家特色、学习习惯、文化习惯等。(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