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俊明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步伐匆匆,新事物层出不穷,总是令人耳目一新。伴侣机器人(女友机器人或性爱机器人)的横空出世,更是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此前有传媒报道,美国研制了女友机器人,售价在10万人民币左右。后又有报道称,日本也研制出了性爱机器人。一时间关于该类机器人的讨论喧嚣于网络。
根据2020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中国大陆人口已经突破14亿,男比女多3049万人。除了性別比例不均衡的自然状态,现在大都市生活的宅男宅女也在增多,性失衡情况有增无减。而伴侣机器人的出现,能否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更符合自己的精神追求
伴侣机器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可以定制,包括容貌、性情、体型,甚至性器官的尺寸等。这就更加符合个体自身的精神需求,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生理快感体验。另外就是伴侣机器人可以更好地顺从人类需要,减少性爱时的心理障碍,使交合更顺畅,提高心理满意度。
频率强度可个性化调节
由于伴侣机器人的动力充沛,不知疲倦,所以很容易上瘾。如果不加控制而过度性爱,对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伴侣机器人的设计中加入一个由使用人自己能够控制的频率开关,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随心所欲的姿势
限于人形机器人的灵活性,在使用女友机器人时,男性的姿势似乎更从容一些,比如除了常规的传教士体位,还有站立式、后进式、女机器人上坐式、瑜伽式等。而在使用男友机器人时,女性在体位方面仍然可以掌握更多主动性,比如女上坐式、后进式、站立式以及传统的传教士体位等。
机器人可以有身份和人格吗?
英国标准协会发布了《机器人和机器系统的伦理设计和应用指南》,将机器人作为人工道德行为体,在设计之初就植入普世观和道德观,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当这些机器人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可以自主作出伦理抉择时,似乎就需要成为道德主体而赋予其身份和地位。尤其是当很多人使用伴侣机器人时,还是需要用名称来识别不同对象的机器人,一旦有了身份定义,在其道德伦理的基础上就会产生不同的人格。
早在2017年就有报道称,沙特阿拉伯正式向一款香港公司制造的人形机器人索菲亚授予了世界第一个公民身份。
性隐私怎么保护?
大数据时代,隐私已经受到最大程度的挤压。而性是人们生活中最为隐秘的部分。如何避免自己的性隐私被泄露,比如性嗜好、性时间、性频率等?这是伴侣机器人使用过程中很重要的伦理问题,需要从机器人制造商及公共管理机构多重角度进行法律规范。
伴侣机器人可以共用吗?
这实际上也涉及伦理问题。比如家庭使用时,同辈人或隔辈人是否可以共用一个伴侣机器人?临时客人如朋友或亲属是不是可以借用一下?如果将伴侣机器人视作没有人格的机械物品,似乎共用没有伦理问题;如果赋予了伴侣机器人人格和身份,那么共用就会涉及道德冲突。总体上这是一个比较私密的使用空间,人们大致不希望伴侣机器人可以共用。
另外一个共用问题就是公共场所,也即公共性服务能不能用伴侣机器人代替真人来提供。随着社会进步,个性自由的提倡使得公共性服务得到一些国家的认可,甚至有的国家认同同性恋婚姻等等。这样,伴侣机器人在性产业中将会有更多的空间,甚至可以出现在同性恋家庭。
婚内人士使用伴侣机器人算不算出轨?
出轨和婚姻解体已经成为当今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现代社会生存圈的不断扩大,使得配偶两地生活趋于普遍,生理和心理需求以及异性诱惑的出现,可能导致婚姻结束;另一方面是追求个性自由和自我支配的思潮,反而让禁欲成为不被接受的理念。这种情况下,配偶一方与伴侣机器人“偷情”或购买机器人公共性服务,似乎能够被更多人宽容和理解,对维持婚姻的稳定性或许有一定帮助;甚至可以在对方许可的情况下,直接为两地生活的配偶一方配置伴侣机器人,似乎更符合人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