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捷 (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西部地区作为“丝路经济带”的起点,是我国向西开放的必经之路,是我国企业走向中亚的大通道,因此发达的西部金融中心是我国“西进”战略的重要支撑,不仅能加速金融集聚,吸引外来投资,而且集聚带来的挤出效应还会辐射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这对于处在“古丝路”起点的西安,无疑是巨大的契机,西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充足的科教资源,奠定了西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而想要抓住这个契机,就需要对西安所处的地位和发展现状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
1.经济总量现状
地区GDP 可以反应当地经济发展实力与市场规模,地区GDP 越高,说明当地的国民收入增加,消费实力也增强,对地区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8 年重庆GDP 总量排名首位(全国第5),成都次之(第9),但都位列全国GDP 总量排名前10位,而西安的经济总量排名靠后(第20 位)。此外,西安的人均GDP高于重庆,增速不相上下,仅次于成都,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重庆庞大的人口密度拉低了人均水平,但尽管如此,重庆仍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两者综合来看,成都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稳定,而西安的经济总量较小,发展还存在不足。
2.进出口总值现状
一国贸易规模的大小一般是通过该国的进出口总额来体现的,因此衡量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离不开进出口总额的比较,而且对外开放的规模大小对“丝路经济带”金融领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比了成都、重庆、西安2016~2018 年的贸易进出口总额,结果显示:西安的进出口总值一直落后于成都和重庆,重庆的进出口总值最高,尽管2016 年出现了负增长,但最近两年一直处于正增速状态。2018 年成都和西安的增速都开始下降,西安的增速暂时超过成都,但进出口总值仍然最低。
3.产业结构占比现状
经济现状的比较不可或缺的是对产业结构合理性的对比。其中服务业是地区实体经济的雄厚保障,服务业发展带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还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因此第三产业的结构比重很大程度上反应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事实表明,发展到后工业时代的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最终都进入了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时代,因此比较成都、重庆、西安的产业比重及服务业增加值,对衡量该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2018 年成都、重庆、西安的产业结构对比发现,西安的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占61.86%,已经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成都、重庆紧随其后。通过对2016~2018 年服务业增加值进行比较,重庆服务业增速在不断下降,成都增速基本保持平稳,西安增速先上升后下降。到2018 年,重庆的服务业增加值仍居首位,相比之下,西安服务业增加值最少,且增速最慢。
4.人力资本现状
据统计,2018 年成都市普通高校数量增加8 所,目前拥有普通高校数量64 所,仅次于重庆65 所,西安近年来高校数量稳定在63 所。通过对比2016~2018 年成都、重庆、西安高校在校生数量发现:近年来重庆的高校生数量呈下降趋势,成都增长比较稳定,西安在2017年出现细微下降后,2018 年猛增54.45 万人,说明西安在人才引进和扩大招生方面成效显著。
但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西安市引入的“新西安人”数量高达80 万,其中,博士以上学历1253 人,硕士研究生26762 人,本科生237543 人,人才引进32126 人,学历落户和人才引进占总迁入人口的63.5%。但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仅有3.5%。西安户籍政策从“三放四降”到“在校大学生及本科以上落户直接取消年龄限制”,这种“来了就是西安人”的“零门槛”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占比。
1.金融业增加值现状
金融业增加值是指金融业的全部基层单位一定时期内新创造出来的价值之和,是反应金融行业对地区GDP 增长贡献率以及衡量金融聚集度的重要指标。金融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反应了金融业的相对规模,体现了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以下对2016~2018 年成都、重庆、西安金融业增加值进行比较,分析其金融环境差异。结果显示,尽管重庆市GDP 总量和金融业增加值位居三市第一,但是金融业占GDP 比重在三市中最低;成都在金融业增加值和占比方面发展比较稳定,且不断上升;西安的金融业增加值最低,且金融业占比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但是目前占比仍高于重庆。
2.银行业发展现状
金融机构的存贷余额总量也是衡量地区金融业发展现状的重要指标之一。2016~2018 年成都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最高,重庆紧随其后,两市增速不相上下。但西安的存贷余额总量一直不足,与成都和重庆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存贷款比率是商业银行用来衡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指标之一。存贷比率越高,一方面说明银行资产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越强,另一方面也说明银行资金的流动性越低。为了保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减少资金风险,存贷比率也不宜过高。以下对2016~2018年三市金融机构的存贷余额进行比例计算,结果显示西安市的贷存比居高不下,2018 年达到了0.935 的高比,说明西安的银行资产使用效率很高,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西安银行业流动性存在不足。
1.金融营商环境比较
由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和第一财经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9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中,通过硬指标和软指标两种指标对中国经济排名前100 个城市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价和排名。排名前十的城市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武汉、杭州、天津、成都、西安。
根据排名显示,软指标的前十个城市排名与营商环境指数的前十位高度吻合,说明软环境指数已经成为衡量城市营商环境优劣的关键性指标,其中,金融营商环境是最重要的软指标,与经济规模呈高度正相关(在其他相关指标中,金融环境的相关性最高,为0.77;自然环境最低,为0.13),因此金融营商环境的提升对更好吸引外来投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下节选了此次报告中的部分排名,具体如下表1 所示,通过对比发现重庆远落后于成都和西安,位居22 名,说明成都、西安两市的城市营商环境占优,并且软环境也具有很大优势。其中成都的金融营商环境在三市中排名第一,居全部排名第五位;而西安在生活环境上占优势,但金融营商环境与成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 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
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是指对中国城市综合金融竞争力的衡量指数。该指数从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金融生态环境等5 个指标体系为考量进行排名。通过指数的比较,来反应各城市金融业的发展状况。以下是2016~2018 年成都、重庆、西安三市的金融中心指数对比,成都在三个城市中位居第一,重庆次之,且成都和重庆近年来一直稳居前十位。西安排名靠后,城市金融竞争力有待提升。
表1 2019 年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比较
通过与西部城市成都、重庆的对比分析,发现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大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不足、外贸开放度较低、固定资产投资不足、高素质人才占比较低、金融发展规模较小且金融发展环境有待提升。下文会从这些不足出发,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尽管西安的GDP 增速在三市中表现良好,但其经济总量与其他两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要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和“自贸区”建设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地区进出口贸易,提升贸易总量;提升硬件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为金融业发展提供基本保证;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继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培育和壮大新能源、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产业。
适当提高落户西安的政策门槛,尽可能的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和金融人才落户,将西安人才引进战略的“人口红利1.0”时代加速向“人才红利2.0”时代转变。同时,制定高效的“人才留住”激励机制;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培训机制;健全与发达国家及北上广金融发达地区的人才交流学习机制。做到“能引进”“能留住”“能发展”“能带动”并存的人才机制。
“能带动”不仅要体现在能带动金融领域的发展,还要能带动高素质人才圈的聚集,现已引进人才发展的越好,越能吸引人才的代代汇聚,从而有效发挥人才集聚的马泰效应。
金融中心的建立是“软环境”与“硬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硬环境”方面,西安要继续加强环境治理与保护,完善基城市交通、城市生活等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目前,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硬环境”之间的差异在不断缩小,衡量营商环境更多体现在“软环境”上,因此,在“软环境”方面,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从业人员和金融企业的征信系统,健全信用惩戒机制;优化金融法制环境,加强社会公众和相关人员对金融法律的宣传教育,维护良好的金融司法环境;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创新、信贷模式创新,包括资产证券化创新、保险产品创新,继续发挥西安的保险密度及保险深度优势,强化国民参保意识。
2017 年陕西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为西安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可以依托自贸区优势,学习、借鉴和复制上海、广州自贸区的金融发展经验,拓宽西安离岸金融业务,积极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业务,扩大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推动“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金融企业与陕西自贸区的深度融合发展,鼓励沿线金融机构在自贸区内直接参股和投资,坚持金融机构与金融产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要依托自贸区继续推进西安金融产业基金的建立,如正努力打造国际性的物流金融集聚中心的中西部陆港金融小镇,此外还有西安民间金融街、灞柳基金小镇、西安天使基金的发展等;依托西安国际机场、第五航权、综合保税区、中欧班列,进一步推动金融物流的发展,辐射到中亚国家,从而推动进出口贸易。